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62篇
  免费   1334篇
  国内免费   2007篇
林业   1382篇
农学   1037篇
基础科学   1164篇
  2404篇
综合类   10000篇
农作物   1435篇
水产渔业   1015篇
畜牧兽医   3864篇
园艺   1442篇
植物保护   1060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453篇
  2022年   1006篇
  2021年   1024篇
  2020年   905篇
  2019年   910篇
  2018年   662篇
  2017年   1038篇
  2016年   713篇
  2015年   1105篇
  2014年   1025篇
  2013年   1389篇
  2012年   1792篇
  2011年   1915篇
  2010年   1841篇
  2009年   1613篇
  2008年   1591篇
  2007年   1434篇
  2006年   1157篇
  2005年   941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家鸡Leptin成熟肽cDNA的克隆、重组蛋白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18周龄鸡卵巢组织中抽提总 RNA,使用六聚体随机引物反转录后 ,用鸡 L eptin(瘦素 )特异性引物扩增出鸡L eptin编码区第 5 2~ 4 6 0 bp的长度为 4 0 9bp的 c DNA片段。根据鸡 L eptin的 3′端第 4 6 0~ 4 92 bp序列设计了 3条部分相互重叠并且顺序串联延伸的下游反义引物 ,并在最后 1条引物 3′端连接上 Eco R 切点 ;在以上用于反转录扩增的 5′端引物的 5′端连接一 Bam H 切点。用该 5′端引物分别与 3个 3′端引物配对 ,利用反转录扩增出的 4 0 9bp的L eptin c DNA片段作为第 1模板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再作为模板与下一引物对再次扩增。经 3次扩增得到编码鸡 L ep-tin成熟肽的全长 4 5 1bp的 c DNA序列。将该 4 5 1bp的 L eptin c DNA序列经 Bam H 和 Eco R 双酶切后 ,克隆入表达质粒 p RSET A的 Bam H 和 Eco R 两酶切位点之间 ,构建成表达质粒 p L ep- SCAU。转化有重组表达质粒 p L ep-SCAU的大肠杆菌 BL 2 1(DE3)在 L B培养基中培养后 ,经 IPTG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 2 0 10 0的鸡 L eptin融合蛋白和少量 4 0 2 0 0的 L eptin融合蛋白。L eptin融合蛋白的表达在 IPTG浓度为 0 .0 5 mmol/ L 时达到最高 ,占总菌体蛋白的 32 .6 %。用 Ni- NTA凝胶从 7L 发酵培养菌裂解液中纯化出 180 m g左右  相似文献   
52.
水牛精子在胞质内注射后的早期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胞质内精子注射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探讨了水牛卵母细胞胞质与注射精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 ICSI精子的形态变化。ICSI后 13h,5 9.4 %的精子头部已膨大 ,且有 18.8%的精子进入解聚状态。雌雄原核发育不同步 ,雄原核在 ICSI后 16 h和 19h的形成率分别为 3.2 %和 4 0 .0 % ;雌原核在 ICSI后 13h已达到 71.9% ,16 h时提高到 90 .3%。经离子霉素与 6 - DMAP联合激活 ,ICSI后 19h产生的胚胎核型以 2 PN PB1 为主 ,其雌原核形成 (激活 )率为 91.3% ,雄原核形成率为 4 0 .0 % ,5 1.3%为孤雌胚。用 5 mm ol/ L 的 DTT预处理精子 1h,可提高精子的解聚率 (30 .9%比 12 .7% ,P<0 .0 5 ) ,但对雄原核的形成率无显著影响 (33.3%比 32 .7% ,P>0 .0 5 )。结果表明 ,水牛精子 ICSI后的雄原核形成时间晚于卵子雌原核形成时间 ,且其比率低于卵子 ,DTT处理精子能提高其解聚率 ,但对雄原核形成无影响  相似文献   
53.
本文研究了脲酶抑制剂乙酰氧肟酸 (AHA)、邻苯二酚、氢醌 (HQ)和硼砂对大豆脲酶和绵羊瘤胃微生物脲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在浓度为 0 .0 0 0 1,0 .0 0 1,0 .0 1和 0 .1mmol/L时 ,4种脲酶抑制剂对大豆脲酶的抑制率分别为 :AHA为 6 % ,6 .2 % ,9.6 6 %和 2 9.79% ;HQ为 8.4 % ,13.0 3% ,19.79%和 4 4 .75 % ;邻苯二酚为 2 0 .34% ,19.12 % ,83.16 %和 93.78% ;而硼砂为 16 .5 5 % ,17.18% ,18.95 %和 35 .5 0 %。在相同浓度下 ,4种脲酶抑制剂对绵羊瘤胃微生物脲酶的抑制率分别为 :AHA为 9.5 8% ,14 .0 4 % ,4 1.30 %和 72 .73% ;HQ为 12 .2 1% ,39.99% ,6 4 .6 2 %和 78.87% ;邻苯二酚为 6 .0 7% ,9.36 % ,31.2 9%和 5 0 .4 4 % ;而硼砂分别为 4 .97% ,8.6 3% ,2 1.78%和 32 .0 2 %。  相似文献   
54.
昆虫抗菌肽生物学活性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昆虫抗菌肽是昆虫免疫后存在于血淋巴中的一类活性肽 ,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抑制肿瘤的生物活性 ,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介绍昆虫抗菌肽的类型、生理活性、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在动物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选1日龄AA肉鸡390只,分成13组,分别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种类组合的绿色饲料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益生素能显著(p<0.05)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56.
浙江地区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不同刈割期二茬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秋眠级别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刈割期株高、分蘖数、根系、茎叶比及生物学产量间的变化,为生产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7.
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临床血清学调查发现,许多动物表现为血清阳性[1],可以感染多种试验动物和禽类。感染动物大多数表现为阴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本试验以小白鼠为攻毒对象,探讨VSV在体内的致病作用,进一步了解病毒在机体内的分布及其所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58.
不同锌源对断奶小鼠生长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用断奶小鼠72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硫酸锌组和蛋氨酸锌组),每组设4个重复。测定体重、组织锌含量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研究硫酸锌、蛋氨酸锌2种不同锌供给形式对机体的生长效应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锌组和蛋氨酸锌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鼠体重,蛋氨酸锌组小鼠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硫酸锌组(P<0.05)。饲粮中添加硫酸锌可提高小鼠肝脏和血清中的锌含量(P>0.05);蛋氨酸锌组小鼠肝脏和血清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及硫酸锌组(P>0.05)。2种锌源均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AK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不同锌源间无明显差异(P>0.05)。添加不同的锌源不同程度地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SOD(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P<0.05),蛋氨酸锌组TAOC、TSOD显著高于硫酸锌组(P<0.05)。添加锌显著降低NO含量(P<0.05),蛋氨酸锌效果显著强于硫酸锌(P<0.05);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表现出与NO相反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59.
亚洲璃眼蜱唾液腺一新功能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B1是亚洲璃眼蜱雌成蜱唾液腺差异表达基因文库中的一个片段,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HaB1-GSP1和HaB1-GSP2,以唾液腺总RNA为模板,RACE法扩增获得HaB1的未知3′-末端。测定该末端序列,进行序列拼接,设计全长引物5-′CCAGTCCGAAGGAAGGGCG-3′和5-′TCTC-CGGGCACGTGAAGTGTC-3′。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扩增获得基因全长。经核查表明,该基因为一新基因(登录号AY803896)。  相似文献   
60.
生长激素释放肽-6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动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物降解材料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LA-GA 8515)为载体,采用复乳-液中蒸发法制备含生长激素释放肽-6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并通过体外药物释放试验评价载药微球的释药特征.结果得到收率、粒径大小和分布及含药量均满意的微球,其中包封率为100%,平均体积径为3.45μm,收率为79%.在37℃、pH7.0的生理等渗缓冲液中,首日释药19.19%,其后以平均日释药3.23%的速度释药25 d.小鼠肌肉注射微球30 d后,累积增重比注射生长激素释放肽-6、生理盐水分别高22.56%(P<0.05)和53.17%(P<0.01).结果表明,生长激素释放肽-6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有望发展成为新型长效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