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8篇
  2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41.
王改玲  江山  张菁  刘焕焕 《草地学报》2018,26(5):1118-1123
对山西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复垦年限苜蓿地(3年、8年、20年),自然恢复地和耕地不同深度土壤总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N随复垦年限延长递增,P相对稳定;耕地和20年苜蓿地,C、N随土层深度增加递减。20年苜蓿地0~10 cm土壤C、N分别较耕地提高30.1%和28.8%;0~40 cm与耕地接近,说明复垦能提高,特别是提高表层土壤C、N质量分数。C∶P,N∶P随复垦年限增加而上升,C∶N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年苜蓿地0~40 cm土壤C∶N,C∶P,N∶P均与耕地接近。土壤C和N极显著相关,C∶P,N∶P与C、N极显著相关,C∶N与C、N相关性不显著,说明C∶P,N∶P分别由碳、氮控制,C∶N受碳、氮共同控制,生物措施对复垦土壤C、N的提升作用比P明显。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揭示土地复垦对矿区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复垦3、8和20 a的苜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苜蓿地0~10、10~20、20~30、30~40 cm土层深度中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同时与自然恢复土壤和原地貌土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质量分数和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酶活性都随复垦年限延长呈递增趋势,而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呈递减趋势,有效磷质量分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时间变化不规律;除复垦3年苜蓿地的有效磷外,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和土壤酶活性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0~20 cm土壤养分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底层。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磷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土壤酶活性的高低可以反映土壤养分转化的强弱。【结论】多年苜蓿的复垦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对于土壤肥力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3.
为揭示煤矿复垦区土壤氮素内循环中的矿化及硝化特征,探索不同复垦模式与不同复垦年限下复垦土壤的氮素转化效率,采集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中复垦3年、9年、21年苜蓿地及3年荞麦地表层(0~20 cm)土壤,并以3年自然恢复和未复垦新排土为对照,采用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与恒温培养法研究各采样地土壤矿化与硝化过程,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与Logistic方程对有机氮素的矿化与硝化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3年苜蓿地的矿化速率最高,21年苜蓿地的矿化速率最低,且土壤氮素快速矿化主要在培养前7 d,之后逐渐平缓,并在28 d趋于稳定。经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可知,氮矿化势(No)的变化范围为89.28~124.51 mg·kg-1,21年苜蓿地 > 3年自然恢复地 > 3年苜蓿地 > 3年荞麦地 > 未复垦新排土 > 9年苜蓿地;矿化速率常数(k)的变化范围为0.022 6~0.051 9,3年苜蓿地 > 9年苜蓿地 > 未复垦新排土 > 3年自然恢复地 > 3年荞麦地 > 21年苜蓿地。氮矿化势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r=0.91)。复垦区各土壤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硝态氮含量大致为"S"型曲线且可分为3个阶段:前期阶段(0~5 d)-上升阶段(5~14 d)-稳定阶段(14~28 d);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复垦年限显著影响硝化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复垦年限苜蓿地最大相差6.85 d),21年苜蓿地硝化过程剧烈而短促,3年自然恢复地的硝化过程缓慢而漫长;耕地较草地有更大的硝化速率与更长的硝化时间。长期的种植苜蓿复垦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氮库容量,矿化过程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144.
为了验证NRC(1998)生长模型的参数对中国杜×长×大生长育肥猪的适用性并确定其氨基酸需要量,试验选用体重约20kg的杜×长×大公猪和母猪各27头,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了20~35、35~50、50~80、80~100kg阶段猪的生长性能、无脂瘦肉生长指数,并预测其氨基酸需要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猪的全期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分别为782、2147g/d和2.739;试验猪全期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为312.1g/d;体蛋白沉积动态模型为公猪Y(g/d)=74.588 1.5375BW-0.0104BW2(R2=0.9085);母猪Y(g/d)=77.753 1.4617BW-0.0119BW2(R2=0.8375);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模型为公猪Y(mg/d)=8951 184.5BW-1.25BW2 36BW0.75;母猪Y(mg/d)=9330 175.4BW-1.43BW2 36BW0.75。  相似文献   
145.
本文从滥砍、滥捕造成山海资源严重破坏,谈沿海地区农机化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并从良性循环观点论证了沿海地区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工程的广阔前景。文章认为:以发展机械化力促废弃物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为突破口,加速废弃物(污染源!)的多层次利用和深度转化,促进农业生态和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不仅是沿海地区"科技兴农"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指出:着眼于跨世纪的沿海地区农村,只有实施“兴农”与"环保"相结合的"节约型农机化"发展战略才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协调、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6.
147.
本文以浅海滩涂养殖加工机械化(以下简称海养机械化)为例,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和生态学观点,论述了开拓农机化新领域的宏观可行性论证和战略研究、优化设计的一些理论方法。其要点如下: 1.开拓新领域要着眼于宏观和战略的全局,要首先进行优势、潜力、意义的分析。 2.发展战略研究要树立科学的逻辑思维,要强调相关(综合)分析,要重视动态研究。 3.农机化系统必须适应、改善环境,立足于资源的保护、增殖和永续、长久的利用。 4.优化设计必须从创造生产(生态)的良性循环入手。实施机械化必须促进母系统中总体的能流、物流越流越多,越流越畅。 5.战略研究和优化设计的效果强调综观经济效益,必须从宏观效益着眼,从微观效益着手。  相似文献   
148.
为研究柑橘渣在自然发酵过程中pH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本试验将新鲜柑橘渣密封后自然厌氧发酵,分别在第0、7、14、21、28、56天采集样品,测定pH和营养物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柑橘渣自然发酵7 d内pH迅速下降,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含量分别提高58.18%、52.38%、57.45%、30.00%,然后保持相对稳定;14 d内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保持稳定,14 d后逐渐下降,发酵56 d较发酵前分别降低9.20%、19.33%、13.02%。试验结果提示,柑橘渣自然发酵能降低pH和纤维含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但由于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低,因此需要与其他低水分、高蛋白质的饲料进行混合发酵,以提高其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9.
基因型与营养水平对生长肥育猪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日龄相近、体重约8kg的健康去势渝荣Ⅰ号猪配套系(CRP)及杜洛克×长白×大约克(DLY)公猪各48头。采用2×2因子(2个基因型,2个营养水平)试验设计,将试验猪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体重达10kg时开始试验,体重达120kg时试验结束。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选择1头接近目标体重的猪只进行屠宰,测定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结果表明:①两基因型间胴体性状除眼肌面积DLY显著高于CRP外,其余差异不显著。肉质性状两基因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DLY肌内脂肪含量及肌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RP,肉色及大理石纹评分稍优于CRP(P>0.05),而CRP在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及肌苷酸含量方面稍优于DLY(P>0.05)。②从营养水平上看,高营养水平有提高胴体瘦肉率的趋势,低营养水平有提高肌内脂肪含量、从而改善肉质的趋势。③基因型及营养水平对胴体及肉质性状均无显著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50.
针对“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看当前“三农”问题存在的现状。“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解决“三农”在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