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柑橘渣青贮过程中营养物质和苦味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按筛选出的柑橘渣青贮适宜配方制作柑橘渣青贮饲料,在青贮3个月内每15 d采集一次样品,测定青贮柑橘渣的常规营养物质和苦味物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青贮时间延续,青贮柑橘渣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真蛋白质、无氮浸出物、柚皮苷和柠檬苦素含量逐渐下降,干物质、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基本没有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青贮提高了鲜柑橘渣的营养价值,改善了适口性,解决了贮存难题,从而提高了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复合菌剂对青贮玉米秸秆感官品质和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设置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3个试验组均按照原料的干物质重量添加3%乳酸菌液、2%酵母菌液和3%黑曲霉菌液,另分别添加3%、2%和1%芽孢杆菌液,对照组添加等体积蒸馏水。试验在不同发酵时间(0、3、7、14、21、28、42、60 d)动态取样,测定玉米秸秆中乳酸菌、酵母菌和pH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进行营养物质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青贮60 d后感官评价优于对照组,添加复合菌剂可增加青贮玉米秸秆的乳酸和粗蛋白质含量(P<0.05),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各试验组乙酸、总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趋势;0~3 d各组pH下降显著,7 d后pH基本保持稳定,小于3.8,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活菌数3 d时达到峰值,此后随着pH降低酵母菌和乳酸菌数量逐渐下降。添加复合菌可以改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有利于青贮玉米秸秆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紫花苜蓿和黑麦草混合青贮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试验以贵州省常见紫花苜蓿和黑麦草按70∶30比例混合青贮,测定青贮第0、14、21、28、42、72、84、100、114、128、142d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结果:从0~142d,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青贮饲料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下降12.00%(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分别降低17.87%、17.70%(P<0.05);粗灰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上升29.31%(P<0.05)。结果表明:青贮过程中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会导致蛋白质流失,但也降低了纤维素水平,增加了青贮饲料的可消化性。  相似文献   

4.
添加苹果渣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置对照组(CK)、添加5%苹果渣(5%AP)、添加10%苹果渣(10%AP)、添加15%苹果渣(15%AP)以及添加20%苹果渣(20%AP)共5个处理,分别在贮藏后的第1、3、5、10、30和45d后开封,测定青贮品质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苹果渣对苜蓿青贮产生较多乳酸,pH逐渐降低,乙酸和丙酸含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在整个青贮过程中丁酸产生较少或未产生;青贮料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原料,且随苹果渣添加量的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蛋白质含量在青贮前后变化较小,添加苹果渣显著改善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评估蘑菇渣青贮料的营养品质、发酵特性及其与常规饲料原料的体外降解差异性。试验将收集的蘑菇渣作为原料,与米糠、糖蜜、垫料和菌种混合后青贮4周。分别在青贮0、7、14和28d时收集样品,用于评估营养品质、体外发酵特性,同时对比青贮蘑菇渣饲料与水稻秸秆和大麦秸秆的体外降解特性。结果:随着蘑菇渣青贮时间的升高,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青贮7d后有机物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蘑菇渣青贮后,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青贮7d后,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青贮7和28d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青贮0和14d(P<0.05)。蘑菇渣青贮7d后,pH显著升高(P<0.05),随后又显著降低(P<0.05),同时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降低,随后又升高(P<0.05)。蘑菇渣青贮后,乳酸和氨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水溶性碳水化物浓度显著降低(P<0.05)。青贮蘑菇渣的干物质组分中,水溶降解部分显著高于水稻秸秆和大麦秸秆(P<0.05),但不溶降解部分显著降低(P<0.05)且非降解部分显著低于水稻秸秆(P<0.05)。针对蛋白组分,青贮蘑菇渣水溶降解部分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原料(P<0.05),但不溶降解和非降解部分显著降低(P<0.05)。蘑菇渣青贮料中性洗涤纤维可消化部分显著低于水稻和大麦秸秆(P<0.05),不可消化部分则显著提高(P<0.05)。结论:以蘑菇渣为基础的青贮料发酵良好,可保存至第4周。以蘑菇渣为基础的青贮料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降解率远高于水稻、大麦和黑秸秆,中性洗涤纤维的降解率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柑橘渣青贮的适宜配方,本文设计4个柑橘渣青贮配方并分别制作柑橘渣青贮饲料,评定了不同配方青贮柑橘渣的pH、感官品质和营养物质含量。试验结果显示,配方3和配方4的青贮柑橘渣pH下降较配方1和配方2快,90天时的pH较低;配方1~配方4的总体评分呈梯度增加;配方4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综合青贮柑橘渣的pH、感官品质和营养物质含量,筛选出柑橘渣青贮的适宜配方为:鲜柑橘渣75.9%、麦麸15%、酒糟8%、添加剂A 0.5%、添加剂B0.5%、添加剂C 0.1%。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探讨用不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型日粮化学成分、pH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将常用的肉牛全混合日粮分成16份,每份1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4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进行普通发酵,处理1组添加20 g/kg糖蜜,处理2组添加3 g/kg丙酸,处理3组为联合发酵组(20 g/kg糖蜜+3 g/kg丙酸),青贮6周后,收集样品进行后续分析。结果:糖蜜青贮组干物质、乳酸和乳酸菌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1.94%、19.82%和23.20%(P<0.05),但处理组丁酸、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全株玉米型日粮青贮7和14 d后pH显著降低(P<0.05)。青贮1 d和14 d,糖蜜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9.93%和71.77%(P<0.05),而青贮7 d,丙酸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7.42%(P<0.05)。青贮1、7和14 d,糖蜜组和丙酸组全株玉米型日粮氨氮与总氮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青贮1和7 d后糖蜜组全株玉米型日粮中乳酸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14 d后,处理组乳酸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了10.75%、16.05%和17.17%(P<0.05)。结论:在全株玉米型日粮中添加20 g/kg糖蜜可以提高青贮产物乳酸含量,同时改善发酵好氧稳定性,添加3 g/kg丙酸发酵虽然降低了青贮过程中乳酸产量,但提高了发酵产物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酶对苜蓿草粉营养成分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纤维素酶在不同水平(0、0.05%、0.1%)下,发酵时间对苜蓿草粉营养成分及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发酵处理苜蓿草粉10-24d,能提高酸度,其酸度随着纤维素酶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发酵17d,添加纤维素酶0.05%,组蛋白质含量最高。发酵10-24d,不影响粗脂肪、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磷的含量。当发酵17d时,粗灰分含量随着纤维素酶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纤维素酶0.1%,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苜蓿草粉含钙量随之增高。肉鸡代谢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发酵17d,对苜蓿草粉的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钙在肉鸡体内的利用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玉米秸秆与马铃薯淀粉渣混合青贮的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试验以玉米秸秆和马铃薯淀粉渣为原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原料不同混合比例(CKB1、CKB2、CKB3)及添加菌剂后的不同混合比例(AB1、AB2、AB3)为处理,青贮30 d后对混合青贮的常规营养及发酵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原料配比和菌剂的交互作用对青贮pH值、乳酸、乙酸、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数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相同的原料混合比例条件下,添加菌剂均能够提高青贮的乳酸含量(P<0.05),降低pH值、乙酸含量及氨态氮/总氮数值(P<0.05);在相同处理下,随着玉米秸秆添加比例的上升,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呈下降趋势,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粗灰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原料配比对青贮干物质、粗灰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pH值、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具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马铃薯淀粉渣和玉米秸秆比例为7∶3,添加菌剂后,青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饲料工业》2021,(1):43-47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混合比例和青贮时间对紫花苜蓿与甜高粱混贮品质的影响。将紫花苜蓿和甜高粱经不同比例(紫花苜蓿和甜高粱的鲜质量比例分别为10:0,8:2,6:4,4:6,2:8,0:10)混合均匀放入聚乙烯青贮袋中常温避光保存,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分别在30 d和90 d时,对混贮饲料进行发酵指标和营养物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甜高粱比例的增加,pH值、干物质含量、粗蛋白质含量和氨态氮/总氮的比例显著下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升高,有机酸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对比30 d和90 d,混贮的pH值、粗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和氨态氮/总氮变化差异极显著,干物质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随着甜高粱的比例增加,混贮的发酵品质呈升高趋势,混贮的营养成分呈降低趋势。故综合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的分析,将紫花苜蓿与甜高粱以6:4的比例进行混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研发更为合理有效的断奶仔猪保温设备,提高养猪效益,采用远红外碳纤维发热板加热,温控器控温以及木箱箱体和聚氯乙烯门帘保温组合方式对普通仔猪保育箱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对比试验考察该设备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断奶前期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分别提高了9. 51%(P<0. 01)和10. 44%(P=0. 06);腹泻率、腹泻频率分别降低33. 0%和42. 9%(P>0. 05);免疫球蛋白G (Ig G)较对照组提高6. 75%(P>0. 05);日平均温度提高2. 3℃(P<0. 01),日平均湿度降低2. 6个百分点(P<0. 01);每圈日平均耗电量降低90. 2%(P<0. 01)。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保育箱可显著提高断奶初期日采食量,具有提高仔猪日增重、免疫力,降低仔猪腹泻的趋势,升温和保温效果明显,节能高效,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长链脂肪酸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营养素,其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脂肪酸转运蛋白介导长链脂肪酸的跨膜转运。脂肪酸移位酶CD36/SR-B2是一种整合膜蛋白,能特异性介导脂肪酸在多种细胞中的跨膜转运。本文对CD36/SR-B2的由来、亚细胞定位、功能调控及其介导的长链脂肪酸跨膜转运进行概述,探讨其对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马棘是豆科木蓝属植物,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有广泛分布,多用于药业、园林绿化等方面,但其作为一种高蛋白的木本植物,在饲料方面的利用前景也十分广阔。近年来,我国在马棘的品种选育、生产栽培、药用价值、石漠化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章从马棘的栽培育种、饲用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其应加强的方向,为马棘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T.canis)腺苷三磷酸结合盒G5基因(ATP-binding cassette G5,ab-cg-5)的功能,通过体外合成Tc-abcg-5基因的特异性siRNA,利用RNAi技术对T.canis的成虫和虫卵进行干扰。结果显示,干扰24、48h后siRNA-744组Tc-abcg-5的相对表达量比siRNA-1020组和siRNA-432组显著性降低,表明siRNA-744有较高的沉默效率。采用电穿孔法和浸泡法对siRNA-744的递送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浸泡法更有利于将siRNA-744导入到T.canis虫卵内。用siRNA-744经浸泡法干扰T.canis感染性虫卵,经口灌服小鼠,感染后第7天对小鼠的脑、肝和肺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RNA干扰使T.canis感染性虫卵的感染力下降,从而降低了肺、肝的病变程度。研究表明Tc-abcg-5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虫卵的发育从而参与T.canis的生长、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药渣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40头体重80 kg左右健康的三元杂交猪,按等性别比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2%、4%的甘草药渣,试验期为7周。结果表明:1%甘草药渣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1%、2%、4%甘草药渣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8.04%(P>0.05)、11.54%(P<0.05)、13.28%(P<0.05);与其他3组相比,1%甘草药渣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和4%甘草药渣组的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和2%甘草药渣组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2%、4%的甘草药渣对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背膘厚以及大理石纹评分、pH24 h、熟肉率、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生长肥育猪肌肉中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2%、4%的甘草药渣对生长育肥猪肌肉中甘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的含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 1%甘草药渣组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的总量均为最高,显著高于4%甘草药渣组(P<0.05),但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的甘草药渣显著降低了肌肉中花生酸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的甘草药渣显著提高了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1%的甘草药渣可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增加眼肌面积和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而改善肉质,因此推荐生长育肥猪饲粮中甘草药渣的添加量为1%。  相似文献   

16.
阐明产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中SW的生物合成通路,可以为生物发酵获得大量SW用于抗肿瘤应用和疯草的脱毒育种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采用不同作用剂量的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在28℃,120r·min-1与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孢子悬液分别作用5、10、15、20、25、30min,选取生长良好的菌株接种PDA培养基,连续培养发酵24d,应用α-甘露糖苷酶活性分析法检测菌丝及发酵液中SW含量,评价其传代及产SW稳定性。联合使用玻璃珠、液氮破壁法预处理菌丝,选用真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原始菌株和突变株D4基因组DNA,经纯化、酶切、构建菌株DNA文库,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评价文库构建质量,利用Ion torrent PGMTM测序平台进行突变株和原始株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经化学诱变成功获得1株突变株D4,利用MIRA软件对高通量测序序列拼接、组装,分别获得突变株D4和原始株相关基因组片段19、21条,经BLAST、GO分析,注释到Alternaria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生物合成SW的关键基因SwnK、SwnH2、SwnH1、SwnR和关键酶putative amino acid transporter、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formate/glycerate dehydrogenase catalytic、saccharopine reductase-like protein,并结合KEGG数据库,预测了Alternaria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产SW可能的生物合成通路。本研究为揭示AlternariaSection Undifilum oxytropis生物合成SW机制作出了新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与哺乳动物不同,家禽的卵泡发育无明显发情周期,其卵泡发育遵循严格的等级发育体系。禽类卵泡的等级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调节过程,受卵泡细胞内外的内分泌激素、自分泌/旁分泌因子的共同调节。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在调控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局部产生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superfamily,TGF-β)成员,包括抗缪勒氏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骨形态蛋白家族(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抑制素(Inhibin)和激活素(Activin)等,与促性腺激素一起协同调控卵泡的生长发育、卵母细胞的成熟等过程。文章综述了TGF-β家族成员,包括AMH、BMPs、抑制素、激活素在家禽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猪肉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试验选取86头杜长大猪的背最长肌进行部分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表明:大理石纹与肉色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肌内脂肪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拿破率与失水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pH24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研究发现测定的猪肉品质的指标间相互存在着重要联系,为更好地提升猪肉的品质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单克隆抗体(MAb)在犬体内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克隆了具有中和猫、犬细小病毒(FPV、CPV)活性的MAb(3EB)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及犬天然抗体(NAb)轻、重链恒定区基因,通过融合PCR获得鼠-犬嵌合抗体基因。构建能够表达嵌合抗体的重组质粒,经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重组嵌合抗体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试验显示鼠-犬嵌合抗体重链为55ku、轻链为25ku。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该嵌合抗体能够与抗犬IgG和FPV特异性结合。上述结果表明,嵌合抗体保留了原MAb3EB对病毒特异结合能力的基础上,将鼠源恒定区替换为犬源NAb的恒定区。病毒中和试验表明嵌合抗体保留了3EB对FPV、CPV的中和活性。本研究首次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抗FPV、CPV的嵌合抗体,降低了原MAb的免疫原性,对FPV、CPV病临床治疗用抗体药物的研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3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牛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以及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在临床健康牛群中是否存在持续性感染,本研究采集了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两个牛场牛鼻拭子46份及肺脏样品8份,采用MDB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经BVDV特异性引物RT-PCR检测有3份样品为阳性。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3株阳性样品,可以观察到特异性荧光,表明分离得到3株BVDV,分别命名为480、A0583和Lung-6。进一步研究显示480、A0583和Lung-6均为非致细胞病变型。对3株分离病毒的5'端非编码区和Npro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3株病毒均属于BVDV1型,其中480株属于BVDV1c亚型,A0583株和Lung-6株同属于BVDV1m亚型。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同一个牛场分离到BVDV1m(A0583)和BVDV1c(480)两个基因亚型。本研究为我国BVDV-1型不同基因亚型的抗原关系分析及BVDV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