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闽西地方茄子品种‘胭脂茄’种子和幼苗为试材,用不同浓度SNP(0、0.1、0.2、0.3、0.4、0.5、1.0、1.5 mmol/L)浸种6 h,分别在28℃和4℃暗培养处理3 d后转入培养箱进行常规培养萌发,统计各处理的发芽指标;对胭脂茄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SNP(0、0.1、0.3、0.5、0.8、1.0、1.2、1.5 mmol/L)预处理3 d后,于10℃/5℃下进行低温胁迫,通过测定幼苗的株高、茎粗、鲜重、干重及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低温胁迫下外源一氧化氮(NO)预处理后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供体SNP预处理后,胭脂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均随着SNP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变化,SNP浓度为0.2 mmol/L时,种子萌发各指标达到最大,SNP浓度超过0.5 mmol/L时各指标降低;施加低浓度(0.1~1.0 mmol/L)SNP预处理能够增加胭脂茄幼苗株高、茎粗、鲜重和干重,可以增加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幼苗叶片中MDA累积,SNP浓度为0.5 mmol/L时CAT活性最高,其余各项指标以SNP浓度为0.8 mmol/L时达到最佳,高浓度SNP对各项指标产生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低浓度SNP预处理后可有效保护胭脂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浓度过高反而造成伤害。本研究结果为合理使用外源NO促进胭脂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理论依据,为闽西地区有效防御茄子低温冷害提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连城冠豸山铁皮石斛和糯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铁皮石斛渗入黄酒的全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铁皮石斛添加量10%,酒曲添加量0.6%,料水比1:1.0,于28℃左右发酵7 d,再经20 d的后发酵.在此工艺条件下酿制的铁皮石斛黄酒的粗多糖含量达1.93 g/L,较传统黄酒提高了72.3%,且口感醇和爽口,感官评分达90.2分.抗氧化活性试验以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为指标,结果表明:铁皮石斛黄酒对DPPH·的清除率随铁皮石斛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对·OH的清除率比传统黄酒低.  相似文献   
13.
为改变腐竹品种单一,丰富腐竹品种,试验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传统习惯,研发出以本地特有的青皮豆为原料的新型腐竹,具有蛋白质含量更高、豆香味更浓郁、口感更好的特点,一经上市即获得广大客户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追肥等因素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为其适宜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青贮玉米品种渝青青贮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3)混合正交试验设计,分播期A1(3月18日)、A2(3月25日)、A3(4月1日)、A4(4月6日),种植密度B1(株距24.7 cm、67500株/ha)、B2(株距22.2 cm、75000株/ha)、B3(株距20.2 cm、82500株/ha)、B4(株距18.5 cm、90000株/ha)和追肥C1(N 68.25 kg/ha)、C2(N 96.75 kg/ha)、C3(N 125.25 kg/ha)、C4(N153.75 kg/ha)3因素4水平进行试验,观察记载苗期、抽雄吐丝期、收刈期,株高、茎粗、穗位高、收获期绿叶数、生物产量等指标.[结果]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因素中种植密度的极差R居首位,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3因素各水平间以3月2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75000株/ha、施N量为153.75 kg/ha的生物产量最高(74475 kg/ha).在栽培技术上采取适时播种(3月25~31日)、合理密植(75000~80000株/ha)、适当增加追肥用量(N130~150 kg/ha),能获得最佳的生物产量和理想的株型.[结论]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玉米生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种植密度因素对生物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因素.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优质、高产、高蛋白型花生新品种“龙花243”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简要介绍了龙花243的经济效益与加工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立足龙岩市花生产业的现状,分析、总结了咸酥花生产业优势,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加快该市花生产业做强、做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花生种质资源鉴定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岩咸酥花生是龙岩本地特色产品,对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从本单位选育和外地引进花生品种(系)中筛选出适合本地生产种植的花生品种(系),旨在为咸酥花生产业化生产用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常用除草剂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花生科学除草和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结合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丁草胺和草甘膦异丙胺盐对花生乙酰乳酸合成酶(ALS)、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2种除草剂不同浓度处理花生植株后20 d内,3种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与对照一致,低浓度处理对ALS活性基本没有影响。2种除草剂浓度4和5处理后10 d内ALS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P<0.05),处理后15 d丁草胺ALS活性为444.52、440.48 U/L,草甘膦异丙胺盐为449.38、459.92 U/L,且显著低于对照(534.73 U/L);丁草胺浓度5处理对花生CAT影响较大,处理后15 d为48.01 U/L,显著低于对照(51.24 U/L);草甘膦异丙胺盐浓度5在处理20 d内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丁草胺处理花生植株后,浓度4和5的POD活性先显著低于对照,随后逐渐升高,处理后15 d和20 d都显著高于对照,草甘膦异丙胺盐处理后15 d,所有浓度处理POD活性都升高,达到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