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2013年7~10月及2014年6~8月对文昌航天发射核心区和缓冲区域11个面积1hm2的不同植被类型监测固定样地进行了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在该区域内记录到脊椎动物29种,隶属4纲11目23科。其中哺乳纲3目4科5种;鸟纲6目14科18种;爬行纲1目3科4种;两栖纲1目2科2种。调查发现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类6种,即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小鸦鹃(Centropus toulou)、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兔(Leporidae)、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灰喉针尾雨燕(Hirundapus cochinchinensis)。另有树鼩(Tupaia glis modesta)、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 castaneoventris)、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 hainanus)等17种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最后对该区11个不同植被类型脊椎动物分的布和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核心区椰树林脊椎动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有20种,54个个体。  相似文献   
272.
利用项目研究中设置的系统抽样样地,选择不同径阶的无性系木麻黄标准木各3株作为解析木材料,测定木麻黄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的胸径、树高生长快速期都出现在早期,均在12a生前达到最快生长;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第11~12a生时相交,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在11~12a生时相交;12a生以后胸径、树高生长均逐渐减弱。木麻黄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3~12a生一直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12a生以后增长很慢,在15a生时达到最大值;而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一直表现为平稳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73.
青菜短期贮藏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蓄冷控湿袋和乙烯吸附剂两类贮藏处理对青菜的保鲜效果。对贮藏青菜黄化指数、叶绿素含量和亚硝酸盐含量等指标的分析表明,蓄冷控湿袋和乙烯吸附剂两类贮藏处理对贮藏青菜有较强减轻黄化、延缓叶绿素分解和降低贮藏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幅的作用,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4.
以海南岛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2018年—2022年不同河段沉积物及水体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年份及不同河段间沉积物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时空分布特征,比较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河段有机碳含量范围为13.43g/kg~22.80g/kg,下游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上游,且随时间推移,有机碳含量在各个河段均有所增加。沉积物全氮全磷含量变化一致,在所有年份均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2)所有年份重金属铅和锌含量表现为下游>上游,沉积物p H、含水量、全氮、全磷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3)中游和下游水体中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均高于上游,各河段总氮、总磷含量随年份变化表现为2022年>2019年>2018年。不同河段溶解氧的变化表现为上游>下游。水体中氨氮、总氮、总磷变化主要受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湿地公园的科学管理和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湿地更好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75.
为了探究连阴雨天气弱光逆境导致小麦减产的机理,于2017-2018年度对长江中下游流域适宜推广的48个小麦品种开展了灌浆期全程遮光试验(遮去自然光强的45%),初步筛选出两个弱光敏感品种(扶麦1228和生选6号)和两个弱光钝感品种(襄麦55和扬麦158),2018-2019年以此4个品种和江汉平原主推品种郑麦902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开花期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植株氮素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花后遮光后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降低,两年度5个品种平均减产49.1%~61.1%,千粒重平均下降34.4%~42.5%,遮光对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两年度均未达0.05显著水平。(2)花后遮光抑制了小麦干物质的积累,显著减少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使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总量较CK平均下降23.4%,降低籽粒灌浆速率。花后遮光增大了营养器官花前同化物的转运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而减少了花后光合同化物量及其贡献率,降低收获指数。(3)花后遮光后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受抑,较多的氮素滞留在营养器官中,茎鞘氮素积累量平均增加了88.0%,穗轴与颖壳次之,叶片增加了32.8%。遮光导致各营养器官花前贮存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转运效率均显著下降,使籽粒氮素积累对花后吸收氮素的依赖加大。总之,花后遮光会导致小麦显著减产,其主要原因是粒重大幅度下降;遮光加大了籽粒干物质积累对花前碳水化合物再分配的依赖,以及籽粒氮素积累对花后氮素吸收的依赖。襄麦55和扬麦158遮光条件下籽粒产量下降幅度较小,是稻麦周年高产适宜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276.
根椐文昌市八门湾红树林区自然条件和植被分布特征,设置研究样地对该区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区域红树林的多样性特征,并对八门湾红树林群落不同乔木树种重要值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八门湾红树林区共有植物28科42属48种,其中乔木层共有植物17科24属29种,重要值前5位的树种是黄瑾、海莲、榄李、正红树、木果楝;灌木层共有植物3科3属3种,包括东风橘、马樱丹、鹊肾树;草本层共有植物11科16属16种,主要有卤蕨、夜香牛、老鼠簕、海芋、金腰箭、菊三七等。不同区域红树林物种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半红树林区香浓-维纳指数、丰富度均大于其它3个红树林区。八门湾红树林区树种组成丰富、结构复杂,但受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群落多样性分布不均。建议通过加强人工防护,使群落多样性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277.
[目的]研究钛矿开采对周边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的影响,为废弃钛矿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海南省文昌市废弃钛矿区为例,利用方差分析、冗余分析(RDA)研究钛矿区土壤因子与乔木、灌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差异及分布格局影响。[结果]文昌市废弃钛矿区辐射区域仅有植物28科37属45种,其中乔木类13种,灌木11种,草本21种。钛矿开采不仅对矿区植被产生破坏,同时对辐射区域200 m范围内的植被群落结构也有明显影响;废弃钛矿区物种α多样性指数除Pielou均匀度指数外都以草本最高,显著高于乔木和灌木。随着辐射区域距离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逐渐递减;通过土壤环境因子与物种多样性RDA排序得出,土壤pH值、土壤含水率、有效磷、有机质和铵态氮是影响物种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它们分别解释了废弃钛矿辐射区物种多样性42.6%,12.4%,8.5%,8.2%和7.9%的差异。[结论]钛矿周边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格局受土壤pH值、土壤含水率等多个环境因子共同影响。矿区周边物种多样性是否受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78.
人为活动会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组成、过程和功能产生极大影响。明确人为活动干扰对甘南高寒草甸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食性的影响,可为其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分析比较了自然生境和两种人为活动干扰生境下喜马拉雅旱獭夏季的食物组成、比例、多样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喜马拉雅旱獭主要采食杂类草和禾本科植物,不同生境下其采食的植物种类变化不大,采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比例最大(自然生境、干扰生境1和干扰生境2的相对密度分别为46.67%,24.59%和19.00%)。相较自然生境,干扰生境下喜马拉雅旱獭对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采食相对比例显著降低,而对杂类草的采食相对比例显著增加。人为活动干扰后,喜马拉雅旱獭食物的多样性指数增高,食物生态位宽度增加,拓宽自身食物生态位宽度是喜马拉雅旱獭应对人为活动干扰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79.
为准确提取四川省盆地地区莲藕种植空间信息,掌握该作物种植热点区域,采用高分六号遥感影像和地面调查数据,分析藕田光谱特征,提取该地区最佳遥感时期内莲藕种植空间信息;通过Moran’s I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分析四川莲藕空间分布特征及种植热点区域。结果表明:(1)基于极大似然分类法的莲藕空间信息的提取总精度为92.35%,Kappa系数为0.9045。(2)基于遥感的四川盆地莲藕种植面积约为128.57 km2,分布于1374个乡镇,部分地区存在聚集现象;73个热点乡镇的莲藕种植面积为54.31 km2,占四川盆地莲藕面积的42.24%,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主要分布于遂宁安居区、资阳乐至县、成都简阳市等区县。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省开展乡镇专业化莲藕种植及莲藕产业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0.
为研究出栏前30日饲粮中添加饲用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40头体重相近的育肥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猪场原配方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5%饲用桑叶粉(试验I组),基础饲粮+10%饲用桑叶粉(试验II组),基础饲粮+15%饲用桑叶粉(试验III组)。试验期34 d,测定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平均背膘厚度、眼肌面积、肌肉pH、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等。结果显示:试验III组的平均日增重相比对照组减少了22.47%(P < 0.05)|试验III组的料重比相比对照组增加了13.55%(P > 0.05)|各试验组肌苷酸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7.97%、3.59%和2.39%(P > 0.05)|试验I组、II组和III组的月桂酸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100%、100%和200%(P < 0.05)|试验I组的花生四烯酸含量较对照组高2.13%,但试验II组和III组较对照组低12.77%和25.53%(P > 0.05)|其他脂肪酸含量则表现为对照组低于各试验组(P > 0.05)。综上,出栏前30日饲粮中添加饲用桑叶粉可以改善育肥猪肉品质,提高猪肉风味和营养价值。 [关键词] 饲用桑|育肥猪|出栏前30日|生长性能|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