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2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一、滤清器堵塞引起发动机功率不足 一台长春—12拖拉机在冬季使用一段时间后,发动机功率显著下降,起步爬坡性能明显不足,不易启动,工作中冒黑烟,油耗增加。 经检查发现该拖拉机使用纸质空气滤清器,冬季使用时,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空气滤清器后,遇冷凝结成水滴,严重时在滤清器中结成冰块,使过滤器堵塞,造成发动机自动熄火。空气滤清器堵塞后,进入气缸的新鲜气体不足,柴油不能充分燃烧,故启动困难。排除的方法是将长春—12拖拉机的进气管进行改装,换用三级湿式滤清器。  相似文献   
42.
二甲四氯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扬帆  崔乘幸  于翔  韩宝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2962-2962,2965
研究了二甲四氯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发育、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麦54对二甲四氯耐药性强,豫麦18耐药性最弱,周麦9号、七里湾1号居中;同一小麦品种土壤处理法比茎叶处理法影响安全性要强;二甲四氯对豫麦54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含量影响最小,对豫麦18、周麦9号、七里湾1号影响较大;二甲四氯对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土壤处理法大于茎叶处理法。  相似文献   
43.
慢病毒介导稳定表达FABP4的小尾寒羊成纤维细胞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1株能够稳定表达FABP4的小尾寒羊成纤维细胞系,用于小尾寒羊未来的品种保护、开发与利用,首先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制备了小尾寒羊原代成纤维细胞,然后利用全基因合成法克隆了绵羊FABP4基因,并构建了过表达FABP4的慢病毒载体。经过包装后,使用获得的慢病毒感染小尾寒羊原代成纤维细胞,并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最后应用Western Blot鉴定FABP4蛋白的过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经过传代2~3次后,得到纯度较高的小尾寒羊原代成纤维细胞。滴度测定表明,当在96孔板中添加病毒原液量为10~(-4)μL时,观测不到荧光。当添加量为10~(-3)μL,能够观测到荧光,说明获得慢病毒的滴度为1×10~6TU/m L以上。利用制备的慢病毒感染小尾寒羊原代成纤维细胞,并经过嘌呤霉素筛选后,在荧光显微镜下所有细胞均能观察到绿色荧光。应用Western Blot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几乎检测不到FABP4蛋白的表达,而在病毒感染组则能够清晰的观察到FABP4蛋白的表达,说明成功制备了稳定表达FABP4的小尾寒羊成纤维细胞系。  相似文献   
44.
热处理杀灭木质包装中松材线虫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近年来,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多次从经热处理的木质包装中截获松材线虫.本实验利用电热恒温箱和热处理窑对携带松材线虫的进口木质包装进行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和工厂化热处理试验中,木材中心温度达到56℃时处理4h不能完全杀灭木质包装中的松材线虫;木材中心温度达到60℃时在实验室试验中需要3.5h方能完全杀灭松材线虫,而在工厂化热处理试验中,木材中心温度达到60℃处理2h,尚不能完全杀灭松材线虫;实验室和工厂化试验表明,仅当木材中心温度达到65℃,保持0.5h以上方能100%杀灭松材线虫.本文探讨了实验结果与目前IPPC推荐的国际标准(即木材中心温度56℃时处理30min以上)不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45.
以郏县红牛耳缘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成功建立郏县红牛成纤维细胞系,对其进行细胞形态、细胞活力、生长曲线、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微生物检测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形态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细胞倍增时间为39h,冻存前和细胞复苏后活力为98%以上;细胞染色体2n=60,细胞株1-P9、1-P14及2-P9二倍型比例为89.86%、73.82%、78.02%;细菌、真菌、病毒及支原体检查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该细胞系的建立实现了郏县红牛遗传资源在细胞水平上的成功保存。  相似文献   
46.
宋文华  于翔  富丽静  姚福向  张健  李赫  胡宗云  张涛  张继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93-14895,14930
[目的]为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在水产饲料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草鱼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分析其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能提高血清溶菌酶、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补体C3含量和白细胞吞噬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但是,低剂量黄芪多糖不能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香菇多糖能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碱性磷酸酶、补体C3含量和白细胞吞噬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但不能提高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结论]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均对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汪波  张彬  龚元  于翔  吕军仪 《湖北农业科学》2011,(16):3423-3425
采用垂直平板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对我国7种常见水蛭的组织细胞可溶性蛋白成分进行电泳图谱特性分析。结果表明,7种水蛭组织细胞中可溶性蛋白的SDS-PAGE图谱中多数条带相同,但也存在差异。其中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a Whitman)蛋白条带最多,达28个,并且吸血蛭类的蛋白条数要明显大于非吸血蛭类,而3种不同地理分布的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 Lesson)间表达蛋白图谱无明显差异。该研究为在分子水平分析我国水蛭不同种类、同种不同地理分布及不同食性间的差异积累了新的生物学数据,对其分类和药材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在13℃~15℃、18℃~21℃和28℃~31℃的土层温度下,将体质量7.0g和3.0g的活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放养到湿度35%~45%、底铺水稻田土的体积为580mm×380mm×60mm的80目网箱中,网箱置于同等大的聚乙烯塑料箱中,密度变化在2~5kg之间,观察其越冬情况。150d的试验表明:温度为18℃~21℃时,菲牛蛭的越冬存活率最高,大个体组的成活率随投放密度的增加先升高而后下降,大个体的成活率最高(68.8±2.8%);小个体组的成活率随投放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最高为61.0±1.9%。各试验组菲牛蛭的相对失重率随越冬温度升高而增大,28℃~31℃下大个体组的相对失重率最大(9.4±2.0%和10.2±2.2%);18℃~21℃下,小个体组相对失重率最大(9.6±2.8%和10.6±2.6%)。  相似文献   
49.
为了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快生物降解膜的应用,以葡萄扦插苗为材料,在吐鲁番市二堡乡设置覆膜区和无覆膜区,其中覆膜区采用生物降解膜节水种植技术和3种不同膜(完全生物降解膜、半生物降解膜、普 通膜)处理,持续观测90 d,以无覆膜及覆膜区内普通膜为对照,分析生物降解膜作用下沙砾土壤含水量及葡萄幼苗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覆膜区比无覆膜区节水可达到60%;覆膜作用下可明显增加10~40 cm沙砾土层含水量,保水性能均高于无覆膜对照;覆膜区完全生物降解膜作用明显增加了葡萄幼苗的发芽数、叶片数、叶面积、新梢宽度生长量、新梢节数生长量;半生物降解膜明显增加了幼苗的发芽数、叶片数、叶面积、新梢叶片数生长量,但叶片多为展开的新叶,叶面积较小;普通膜明显增加了幼苗的发芽数、新梢节数生长量。覆膜对幼苗基径、新梢宽度、新梢长度、新梢节数及新梢叶片数、新梢长度生长量影响不显著。研究认为覆膜区完全生物降解膜不仅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还能促进大部分幼苗生长指标,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0.
鲇幼鱼耗氧率与氨氮排泄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鲇Silurus asotus幼鱼呼吸、氨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鲇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在4:00-7:00和17:00-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26℃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2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耗氧率(OR)和排氨率(N)均随着体重(W)的增加而下降,并呈幂函数的关系,相关方程分别为OR=0.8784W-0.9145(R2=0.9731),N=34.665W-0.8999(R2=0.8616);随着温度的上升,鲇幼鱼耐低氧能力下降,当温度大于26℃时,窒息点超过0.5 mg/L;随着体重的增加,鲇幼鱼耐低氧的能力上升,体重低于4.06 g时,窒息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体重达到11.06 g时,窒息点降至(0.319±0.031)mg/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