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粗唇鮠的驯养与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的粗唇 经过池塘的驯养能够成活并达到性成熟。采用PG,LRH-A和HCG进行催产,共催产60分批次,获卵12万粒,获幼苗5000多尾。  相似文献   
32.
中华绒螯蟹胚胎的玻璃化冷冻保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4个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对A号玻璃化液的耐受性和玻璃化冷冻保存。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胚胎对玻璃化液的耐受能力不同,其中卵裂期胚胎对玻璃化液的耐受能力较差(20~30 min),前无节幼体期和原溞状幼体期胚胎在玻璃化液中的适应时间较长(40~60 min);随着平衡时间的延长,中华绒螯蟹各个时期的胚胎成活率逐渐下降。中华绒螯蟹前无节幼体期胚胎在A号玻璃化液中平衡40 min,0.25mol/L的蔗糖分别洗脱5、10、15、20 min后,胚胎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无节幼体期胚胎在A号玻璃化液中平衡40 min,在–196℃冷冻40 min,快速解冻后用0.25 mol/L的蔗糖洗脱10 min,有8个胚胎成活,成活率为(9.3±2.5)%,胚胎培养至第4天死亡;原溞状幼体期胚胎在A号玻璃化液中平衡40 min,在–196℃冷冻35 min,经相同浓度的蔗糖洗脱相同的时间,有7个胚胎成活,成活率(11.3±3.6)%,培养至第6天时,1个胚胎孵化出膜,出膜胚胎成活1d后死亡。  相似文献   
33.
通过选取11个侧视形态特征度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同时设置26个标记点进行相对扭曲分析(relative warp analysis,RWA),比较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在侧视形态上的差异以及相对扭曲分析和传统多元分析在鲟鱼形态研究中的优劣。结合前期对它们的有氧游泳能力比较结果(西伯利亚鲟比中华鲟强25%),分析了鲟鱼形态的水动力功能。主成分分析比较表明,中华鲟头长、头高、背鳍前基点之后的躯干高度、尾柄长、背鳍前缘长度均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P<0.05),而尾鳍上叶显著短于西伯利亚鲟(P<0.05)。相对扭曲分析计算样本的几何信息并可视化统计结果,表明中华鲟的吻厚、吻长、头高、头长、躯干后半段高、背鳍前缘长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而尾柄长和尾鳍上下叶长显著小于西伯利亚鲟(P<0.001)。上述形态特征直接影响着两种鲟鱼的游泳能力。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超低温冷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线粒体DNA影响,选取细胞分裂期胚胎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种玻璃化液处理和超低温冷冻对胚胎线粒体DNA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胚胎线粒体上的Cytb基因能被稳定扩增,PCR电泳产物大小约1 600 bp,产物经回收后进行双向测序、比对和校正,获得10条Cytb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135 bp,其中有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1 135 bp的Cytb基因序列一共编码378个氨基酸残基,从ATG第一位起始密码子开始到1 140位终止。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胚胎线粒体上的COI基因也能被稳定扩增,PCR电泳产物大小约1 600 bp,产物经回收后进行双向测序、比对和校正,获得10条COI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534 bp,其中有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1 534 bp的COI基因序列一共编码511个氨基酸残基,从ATG第一位密码子开始到1 533位终止。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中华绒螯蟹胚胎线粒体上Cytb和COI基因共有11个位点发生了变异,但不同的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对碱基变异没有影响,发生的碱基变异中存在4种类型,即G→A、A→G、C→T、T→C,变异间只有转换发生,没有颠换发生,这些变异均未引起相应氨基酸残基的变异。  相似文献   
35.
本试验旨在比较摄食浒苔和人工饵料的点篮子鱼幼鱼肌肉营养成分。试验选择180尾体质健壮、规格一致的点篮子鱼幼鱼,设置2个饵料组(浒苔组和人工饵料组),分别投喂浒苔鲜样和人工饵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长率均显著低于人工饵料组(P0.05);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人工饵料组(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人工饵料组(P0.05),水分含量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浒苔组和人工饵料组点篮子鱼幼鱼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检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6.72和70.05,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3)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ω3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人工饵料组(P0.05)。从以上结果可见,2组点篮子鱼幼鱼均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从EAAI及EPA+DHA、ω3PUFA含量来看,浒苔组点篮子鱼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和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均较优,摄食浒苔后的点篮子鱼味道鲜美,并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36.
选取6 ind健康的雄性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经人工催产后获得成熟的精子,研究超低温冷冻(-196℃)对俄罗斯鲟精子顶体酶活性及DNA损伤影响。结果显示:俄罗斯鲟鲜精中顶体酶的平均活性为(36.18±2.54)μIU·10-6,经过超低温冷冻后,精子顶体酶活性显著降低,添加抗冻保护液精子中顶体酶活性降至(21.55±0.79)μIU·10-6,未添加抗冻保护液精子中顶体酶活性降至(9.58±1.08)μIU·10-6,且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俄罗斯鲟鲜精彗星率为(37.33±7.77)%,添加抗冻剂后冻精的彗星率为(63.67±5.13)%,未添加抗冻剂直接冷冻彗星率高达(86.00±3.61)%,三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用CASP分析软件分析测量彗星拖尾长度(L tail)、彗星尾部DNA的相对含量(Tail DNA)、尾动量(TM)、Olive尾动量(OTM)等各项表征DNA损伤的指标,发现冻精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鲜精组,未添加抗冻剂直接冷冻组又高于添加抗冻剂组,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超低温冷冻能导致精子顶体酶活性下降和DNA损伤,抗冻剂对精子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中华鲟人工繁殖关键技术的改进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完善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技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研究单位从1998~2005年对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进行改进及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技术在提高中华鲟产后亲鲟的成活率、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孵化率以及提高培育放流中华鲟的规格和规模上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中国大鲵养殖繁育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1987 ~1998 年连续12 年对中国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 进行养殖繁育技术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养殖周年成活率达75 % ~90 % ,从1989 年起至今已连续10 年产卵,从1991 年起至今已连续8 年人工孵化出大鲵幼苗。  相似文献   
39.
大鲵的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贺路  刘鉴毅 《水利渔业》1999,19(1):29-30
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分布较广、体型较大的有尾两栖类。大鲵不仅在研究动物的进化方面有重要意义,且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近年由于大量捕捞,大鲵资源锐减,为此很多地方开展了人工养殖研究并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40.
点篮子鱼形态特征及其相关性参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捕捞自琼海海域的560 ind体重0.3~551.3 g、体长2.3~24.7 cm的野生点篮子鱼外部形态、可量可比性状、可数性状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态特征参数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体呈椭圆形,侧扁;侧线完全,位高,与背缘平行,向后延伸至尾鳍基部;体侧有许多橙黄色斑,背鳍、胸鳍和腹鳍黄色,臀鳍、尾鳍浅灰褐色;背鳍末端下方有一圆斑,为该鱼明显特征。(2)属Y型胃,幽门部肌肉发达,具有4~6个指状粗大的幽门盲囊;消化道、肠道长度分别为体长的2.53±0.36、2.17±0.28倍,肠道长Li与体长Lb的关系式为Li=2.693 1Lb0.903 4(R2=0.879 4)。(3)可量可比性状表明,全长/体长变动范围最小,线性相关性最好,其相关方程为Lt=1.134 5Lb+0.493 6(R2=0.998);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037 6Lb2.893 3(R2=0.991 7);点篮子鱼的b值为2.893 3,小于3,为负异速生长,体长快于体重的增长。(4)分析各形态特征参数与体长关系发现,测定的12个参数均与体长显著相关(P0.01);进而控制体长的影响,分析这12个参数间的偏相关关系,显示与其它参数存在最多偏相关性的是头高,其与除体重外的其它8个参数间均显著相关(P0.01);而尾柄长与其它参数的偏相关性最差,其只与头高、体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