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结合水产养殖专业实习的特点,指出了高职高专水产养殖专业女生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女生自身特点,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女生思想、工作、生活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期为水产专业女生的实习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冷休克诱导黄河鲇(Silurus asotus)二倍体雌核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冷休克法诱导黄河鲇二倍体雌核发育。[方法]在水温23.5±0.5℃的条件下,用紫外线照射黄河鲇(Silurus asotus)精子,然后进行进行人工受精,设置不同的冷休克起始时间和持续处理时间,观察黄河鲇二倍体雌核发育。[结果]在紫外线照射15min、冷休克起始时间为受精后5 min、持续处理40 min的条件下得到的二倍体黄河鲇成活率最高,达8.5%。[结论]该研究为培育优良黄河鲇新品种奠定了基础,为深入研究雌核发育机理积累了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23.
鲫鱼和斑马鱼视网膜结构的比较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视网膜组织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对这2种鱼视网膜各层厚度、3个核层的胞核层数进行了测量,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鲫鱼和斑马鱼视网膜均由4层细胞构成,在光镜下共分为10层。鲫鱼视网膜平均厚度196.57μm,斑马鱼视网膜平均厚度167.57μm。斑马鱼的视网膜内核层的细胞数目比外核层多,而鲫鱼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数目多于内核层数目。鲫鱼和斑马鱼这2种鱼类视网膜结构的差异,与其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24.
为了弄清甲醛、聚维酮碘、戊二醛、氯化钠对鲴鱼的急性毒性,采用半静态毒理试验法进行了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甲醛、聚维酮碘、戊二醛、氯化钠对黄尾鲴的安全浓度依次为18.29 mg/L、2.06 mg/L、2.09 mg/L、2 418.32 mg/L,其毒性强弱依次为聚维酮碘戊二醛甲醛氯化钠。  相似文献   
25.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是一种淡水水域的优质名贵经济鱼类。因其肉质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但江河捕捞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已经开展了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养殖规模逐年上升,2015年我国黄颡鱼的养殖产量超过350 000 t(中国渔业统计年鉴)。黄颡鱼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肠炎,不仅影  相似文献   
26.
四种常用渔药对黄尾鲴幼鱼急性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弄清高锰酸钾、硫酸铜、二氧化氯、氧化钙四种常用渔药对黄尾鲴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半静态毒理试验法对其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药物对黄尾鲴幼鱼的安全浓度依次为1.62 mg/L、0.16 mg/L、0.93 mg/L、28.11 mg/L。说明这四种鱼药对黄尾鲴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二氧化氯高锰酸钾氧化钙。  相似文献   
27.
利用阿利新蓝(AB,pH=2.6)-过碘酸雪夫氏试剂(PAS)染色,对鲇(Silurus asotus)皮肤和鳃部粘液细胞进行了分类、分布和分泌研究。结果显示:结合染色结果、细胞形态和粘液细胞分布特点,鲇皮肤和鳃部粘液细胞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5种类型;皮肤中有Ⅰ型和Ⅳ型2种粘液细胞分布,鳃部有Ⅰ型、Ⅱ型、Ⅲ型和Ⅴ型4种粘液细胞分布;腹部皮肤粘液细胞密度最大,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1083个,其次为颌部皮肤,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802个,鳃丝部位密度最小,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208个;粘液细胞分泌方式有4种,Ⅰ型为全浆分泌,Ⅱ型为局部分泌,Ⅲ型为巨浆分泌,Ⅳ型为顶浆分泌。  相似文献   
28.
为进一步了解引起金鱼竖鳞病的原因和病原,从患竖鳞病的濒死金鱼体内分离出3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3株细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试验证实,分离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菌必治、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等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9.
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微卫星标记并进行多态性检验。共获得7 272个微卫星位点。随机选取48个4碱基以上重复类型的SSR位点进行引物设计和PCR验证,有47对可以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在上述47个位点中随机选择26对在洞庭湖银鲴群体中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为21对。不同多态位点得到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3~15,平均基因数为7.29±3.94,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以及香浓-威尔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0.532 7±0.211 4、0.613 6±0.196 4、0.564 6±0.198 0和1.302 0±0.577 9。21个微卫星位点中,有6个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  相似文献   
30.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鱼类指环虫病的防治效果,用黄柏、茯苓、百部、苦参、苦楝、贯众、青蒿,槟榔等中草药组成复方,将感染有指环虫的锦鲤放在不同浓度的复方中草药煎熬液中浸泡,控制一定的水体条件,显微镜下定期观察鱼鳃上的指环虫数量,统计杀虫率。结果表明:8 mg·L-1的复方中草药药液对指环虫的杀灭效果最好,6 h内的杀虫率为20 %~50 %,24 h时对指环虫的杀灭活性最高,杀灭率达10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