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霄 《中国果菜》2019,(7):41-44
为解决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种植模式单一、连作障碍严重、品质下降等问题,在夏季日光温室种植闲置期,种植一茬草菇,收获后,栽培料经耕作成为后茬蔬菜生产的有机肥料。本试验测试了菜菌轮作措施对土壤、蔬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20%;土壤容重减少5%左右,交换性钙含量增加70%,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pH值约1.0,减轻土壤酸化问题。此外,土壤环境的改善和地力的提高,可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提高蔬菜品质,同时增加黄瓜的产量和效益,增收70%以上。  相似文献   
52.
高效防治生姜姜瘟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霄 《中国蔬菜》2009,1(5):28-28
姜瘟病是困扰生姜生产的一大顽症,防治极为困难,一旦染病面临绝产,并且使生姜的商品性大大降低。近年来姜瘟病的连年发生,极大地挫伤了姜农的生产积极性。2004年以来,山东省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认真研究了生姜姜瘟病发生的成因、规律及表现,围绕诱发姜瘟病发生的3个传染源即:土壤传染源、姜种传染源、外来菌传染源,  相似文献   
53.
根据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特征及其在临床发病过程中呈现的症状,筛选抗口蹄疫病毒单链抗体基因。通过EcoRⅠ/NotⅠ双酶切中间质粒pGEX-ScFv获得单链抗体基因片段,并克隆至反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FB-neo,构建反转录病毒穿梭载体质粒pFB-ScFv。将pFB-ScFv与辅助质粒pVPack-GP、pVPack-10A1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重组反转录病毒MMLV-ScFv。同时,构建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反转录病毒MMLV-EGFP作为对照。利用所包装重组反转录病毒感染猪成纤维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携带目的基因的单克隆细胞集落。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在成功构建反转录病毒穿梭载体pFB-ScFv和pFB-EGFP的基础上,获得了分别携带抗口蹄疫病毒单链抗体基因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反转录病毒,并最终筛选出分别携带上述基因的猪成纤维细胞克隆,为抗口蹄疫病毒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广西民间壮药狮子尾的生药学特征。[方法]对狮子尾茎、叶横切面及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定。[结果]狮子尾具明显单子叶植物横切面特征,其茎表皮下方有大型分泌腔,皮层及中心均散在有限外韧型维管束,韧皮部外方有帽状纤维束,茎中央的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大型;内皮层明显;叶横切面主脉散在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海绵组织中散在较多分泌腔。全株粉末可见大型星状毛;多见簇晶单个散在或聚集于薄壁细胞中;草酸钙针晶较多;显色反应及薄层色谱反应均可见甾体化合物阳性反应。[结论]试验研究了壮药狮子尾的生药学特征,为药材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苍山大蒜以蒜头大、蒜皮薄、蒜瓣洁白整齐,风味辛辣浓郁,具有香、辣、粘等优良品质而闻名于世.近几年来,由于种植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不当,苍山大蒜在生产中出现了两种病态蒜,一种是大蒜在抽薹时同时抽出小蒜叶(俗称小辫),造成蒜薹收获时的困难,影响了蒜薹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6.
通过在E3L同源重组臂中插入含有增强型痘苗病毒早晚期启动子(pE/L)、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同向Loxp(Locus of X-overP1)序列的表达盒构建穿梭质粒pTE—EGFP。利用pTE—EGFP和野生型天坛株痘苗病毒共转染仓鼠肾细胞(BHK-21),通过对绿色荧光蚀斑的10次筛选,构建缺失E31.基因并含有EGFP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rTTVV-TE-EGFP+利用rTTVV—TE-EGFP+和含有Cre(Cyclization recombination)重组酶基因的重组质粒pVAX1-Cre共转染BHK-21细胞,通过对无荧光蚀斑的10次筛选,构建无筛选标记的天坛株痘苗病毒减毒株rTTVV—TE一,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rTTVV-TE-中无ESI。基因转录和EGFP基因表达。以上结果说明,所构建的痘苗病毒减毒株rTTVV—TE--完全缺失了E3L基因和外源筛选标记EGFP基因,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7.
山东省苍山县种植大蒜1.67万hm2,近年来大蒜软腐病危害加重,田间病株率一般在20%左右,严重者达50%,个别地块几近绝产,严重影响大蒜生产。经过长期观察,我们掌握了大蒜软腐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防效可达98%以上,现介绍如下。1症状大蒜植株先从脚叶开始由外向内发黄,后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地下茎基部呈黄褐色软腐状,根系亦出现黄褐色腐烂,有臭味,植株一拔即断。后期轻病株停止软腐,可生出3~5条新根,并有3~4片新叶尚绿,但植株生长停滞,瘦弱矮小,无产量;重病株全部叶片枯黄,根系软烂,整株塌地而死…  相似文献   
58.
为确定鉴定滇池鲤(Cyprinus carpio)年龄的适宜材料,对4种年龄鉴定材料(耳石、鳞片、胸鳍条和鳃盖骨)的形态和年轮标志进行了描述,并对这4种钙化组织鉴定鲤年龄的一致性进行了探讨。2013年5、6、8-11月以及2014年3-7月,使用拖网采集云南滇池鲤584尾,体长范围7.5~50.5 cm,体重范围17.2~3 211.3 g。其中耳石采集于584尾样本,鳃盖骨和鳞片分别采集于276尾样本,胸鳍条采集于274尾样本。微耳石磨片轮纹清晰,在反射光下呈明暗相间的条纹,年龄标志明显。同一鉴定者2次年龄读数的吻合率,微耳石磨片轮最高(88.0%),鳞片次之(84.1%),胸鳍条和鳃盖骨则分别为73.7%和72.1%。2次读龄的平均误差百分比,微耳石磨片和鳞片较小,分别为2.6%和2.9%;胸鳍条和鳃盖骨较高,分别为4.7%和5.9%。以微耳石磨片年龄读数为基准,鳞片年龄读数与其吻合率最高(77.5%),平均变异系数最低(6.14%);鳃盖骨和胸鳍条与其吻合率分别为61.9%和56.2%,平均变异系数均超过12%。综合分析认为,耳石是滇池鲤年龄鉴定的最佳材料,鉴定4龄以下个体年龄时可使用鳞片,鳃盖骨和胸鳍条则不适于滇池鲤的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59.
秋冬季小龙虾养殖作为新一轮养殖的开端,影响来年小龙虾养殖的节奏,所以做好冬季养殖管理尤为重要.笔者对稻虾秋冬季养殖技术进行浅析,以期为小龙虾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长江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质的进行评价,为长江天鹅洲故道江豚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故道上下游共布设10个采样点,于201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2012年1月(冬季)和2012年8月(夏季)各采样1次。结果表明,长江天鹅洲故道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77属、143种,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14属、28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19.6%;硅藻门(Bacillariophyta)14属、22种,占15.4%;绿藻门(Chlorophyta)32属、64种,占44.8%;甲藻门(Pyrrophyta)3属、4种,占2.8%;裸藻门(Euglenophyta)3属、12种,占8.4%;隐藻门(Cryptophyta)3属、4种,占2.8%;金藻门(Chrysophyta)8属、9种,占6.3%,以喜好富营养型水体的蓝藻和绿藻为主。天鹅洲故道浮游植物的年平均密度为5.6×107个/L,其中以蓝藻为主,占总密度的88.8%;其次为绿藻,占总密度的7.7%。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为7.2 mg/L,以硅藻、蓝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61.5%、17.9%和12.8%;其中12种优势种中的富营养型指示种粘液胶鞘藻(Phormidium mucicol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和四角十字藻(Crucigenia quadrata)以群体形式存在。现存量法、优势种群法以及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天鹅洲故道水体属于富营养型,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水质为中污染水平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