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确使用养殖环境调控剂 营造良好对虾生态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养殖对虾的售价经历了从上半年的高开(规格为70尾/千克的对虾售价25元/千克),到10月份的低走(规格为70尾/千克的对虾售价19元/千克),再到2004年1月份的持续平稳(规格为70尾/千克的对虾售价23元/千克)。反思我们的对虾养殖业,规格大了,产量增加了,而比较经济效益却下降了。就使得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养殖对虾品质与质量安全,使之符合当前国内外市场的准入,更好地应对入世后的国际技术和贸易壁垒,从而保证养殖对虾在国内外市场的良好流通。从对虾养殖生产的工艺流程来看,要抓好养殖对虾的品质和质量安全,就必须关注养殖环境、水源和养殖投…  相似文献   
12.
乳酸杆菌L1对致病弧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致病弧菌T1、T2为检测菌,采用平板抑菌圈检测法,研究乳酸杆菌L1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L1发酵上清液对两种弧菌的抑制效果和发酵液对弧菌的抑菌作用相似,即对弧菌T1的抑制作用强于T2;L1 发酵液对弧菌T1、T2的抑制能力强于上清液,表明乳酸杆菌及其代谢物质对弧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L1的发酵液经3倍稀释仍对弧菌T1有抑制作用;乳酸杆菌L1生长不同时期的代谢产物对弧菌的抑菌活性不同,代谢产物的抑菌能力在衰退期>稳定期>生长期;L1的发酵液经沸水浴处理15 min其抑菌活性不变,表明抑菌代谢物质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3.
斑节对虾不仅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并且斑节对虾杂食性,很适合人工养殖。在养殖斑节对虾过程中,大多数疾病是由于水质、底质恶劣或温度、盐度不适,影响正常蜕皮而引发的。今简略介绍斑节对虾常见疾病和防治方法如下: 一、黑鳃症(烂鳃症) 病虾的鳃部附着大量污物呈黑色或棕黄色。真菌感染,水质不良,重金属中毒,缺乏维生素C等都可能导致黑鳃。黑鳃病全年都可发生,以夏秋季节较多。  相似文献   
14.
15.
近十几年来 ,石斑鱼的网箱和池塘养殖蓬勃发展 ,但由于管理不善 ,养殖密度高 ,水质恶化等因素 ,致使病害不断发生 ,养殖石斑鱼常因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侵袭而大批死亡。病害的发生必然使用药物 ,生产上常用的防治方法是用药物对鱼体进行浸泡或全池泼洒 ,但在用药过程中因对药物的毒性不明、浓度使用不当而造成鱼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 ,有必要确定常用药物对石斑鱼的安全浓度范围。本试验得出的 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网纹石斑鱼 (Epinepheluschlorostigma)的安全浓度 ,可供养殖者使用药物时参考。1 材料与方法供…  相似文献   
16.
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协同净化养殖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在一定条件下降解水体CODMn(CODMn=15mg.L-1)的能力为标准,尝试运用响应面实验设计研究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协同作用时的最佳配比和用量。结果显示,在CODMn=15mg.L-1时,单独使用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的最佳用量分别是1.75×104和6×104CFU.mL-1,CODMn4d,降解率分别为36.25%和32.14%;2种菌混合时最佳配比用量为1.75×104CFU.mL-16∶.2×104CFU.mL-1,CODMn4d降解率为40.13%。同时,水质净化实验表明,光合细菌对NH4-N有明显降解效果,7d平均相对降解率为17.71%;芽孢杆菌对NO2-N有明显降解效果,7d平均相对降解率为49.88%。而2种细菌混合时对NH4-N和NO2-N的7d平均相对降解率分别达到35.38%和81.05%。这揭示了光合细菌和芽胞杆菌协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虾苗除了需具有专业资质的虾苗场提供的健康证明(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开具)外,还应选择全长1厘米以上,虾体肥壮,游动活泼有力,身体透明,不粘脏物,并经养殖场PCR自检,以保证为无特异性病毒虾苗。  相似文献   
18.
微绿球藻、隐藻、颤藻的种间竞争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陈海水配制的无机培养液,添加营养盐的无机培养液和对虾养殖池水3种培养液,分别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隐藻(Dyptomonas eyosa)和颤藻(Oscillatoria sp.)进行单培养和混合培养,探讨3种微藻的增殖规律和相互关系.观测各处理组微藻的生长状况,并以Lotka-Volterra的双种竞争模型为基础,计算3种微藻在生长拐点后各取样点的竞争抑制参数.结果显示,在各处理组中,实验前期微绿球藻和隐藻对颤藻的生长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颤藻在混合培养组中的生物量大于单培养组,而微绿球藻和隐藻的最大生物量均出现在其单培养组.在各组生长拐点后,微绿球藻对颤藻的影响较小,隐藻对颤藻的抑制作用明显,各取样点隐藻对颤藻的竞争参数远大于微绿球藻对颤藻的竞争参数(P<0.05);颤藻对微绿球藻有较小的抑制作用,而对隐藻的抑制作用明显,各取样点颤藻对隐藻的竞争参数均为各组的最大值.实验结果表明,3种微藻按竞争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颤藻,隐藻,微绿球藻.颤藻对隐藻和微绿球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微绿球藻和隐藻之间的竞争抑制作用较弱,能够达到"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自2008年4月至8月,在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养殖基地全程采集养殖池塘水样,检测水体细菌类群和理化因子,分析养殖过程中细菌类群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水体异养细菌、弧菌(Vibrio)和芽孢杆菌(Bacillus)的数量波动性较大,其中异养细菌波动范围1.35×10^4~1.39×10^6cfu·mL^-1,平均4.73×10^5cfu·mL^-1;弧菌波动范围1.05×10^3~5.20×10^4cfu·mL^-1,平均1.80×10^4cfu·mL^-1;芽孢杆菌波动范围0.11×10^3~4.30×10^3cfu·mL^-1,平均6.6×10^2cfu·mL^-1;粪大肠菌群(fecalcoliform)大多在1.0×10^2cfu·L^-1以内,平均0.97×10^2cfu·L^-1,远低于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对细菌与理化因子的单因子分析显示,异养细菌与溶解氧(DO)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弧菌与p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多因子偏相关分析显示,异养细菌和弧菌与DO、pH、COD、TP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调查的养殖池塘对虾生长良好,该养殖池塘是安全、基本健康的系统,水环境中细菌数量受养殖系统中生物、环境因子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20.
运用综合对比分析法,对黄鳍鲷(Sparuslatus)养殖中定期泼洒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formis)De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施用地衣芽孢杆菌De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水体环境和养殖生产性能,使养殖黄鳍鲷的成活率、体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分别提高18.2%、21.0%和312%;显著降低水中氨氮(NH3-N)、亚硝酸盐(NO2^-N)、活性磷酸盐(PO;一一P)质量浓度及底泥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P〈0.05),其中养殖前、后期的底泥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较对照组降低49.77%和22.63%,NO2^-N、PO4^3-P质量浓度则总体较对照组降低25.82%和41.00%,NH3-N质量浓度在养殖前、中和后期较对照组降低36.33%、18.10%和14.28%;水体中弧菌数量在养殖后期较对照组降低61.76%,底泥中的总异养细菌数量在养殖中、后期较对照组提高38.61%,整个养殖期间水体及底泥中的芽孢杆菌数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5.34%和26.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