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种业是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良种质的基础性产业,是维护水产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战略性核心产业.水产种业体系是包括水产生物良种培育、扩繁、推广、引进、检验检疫、政策法规、管理服务等系统配套的技术体系,是促进水产养殖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1-4].加快水产种业体系建设与发展,对于提高水产原良种覆盖率、推进江苏省渔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鳝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鳝(Monopterus albus)分类学上隶属于鱼纲、合鳃目,合鳃科,在我国分布很广,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深受我国消费者欢迎的食用鱼类,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水产品之一。目前除利用天然资源外,不少地方开始发展黄缮的人工养殖。我们从1984年起进行了黄鳝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工作,1985年首次人工繁殖成功。1986年人工繁殖再次获得成功,1987年扩大了试验规模。现将有关黄鳝人工繁殖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对几种人工洞穴的选择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在实验室内人工洞穴对克氏原螯虾存活率的影响 ,并在洞穴的质地、长度对入穴率的影响做了比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有人工洞穴比自然状态下 ,螯虾的存活率提高了 6 4倍 ;螯虾更适应穴长较长的、避光、透气的人工洞穴  相似文献   
4.
螺旋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螺旋藻属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科、螺旋藻属,显微镜下呈螺旋形。螺旋藻藻种主要来自墨西哥台库斯湖的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和非洲乍得湖的钝顶螺旋藻(spimlina platensis)。当前螺旋藻产业在我国迅  相似文献   
5.
几种鱼药对黄鳝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鳝属合鳃目、合鳃科的底栖鱼类,它周身无鳞、多粘液,能用咽腔和表皮呼吸。同时,由于体表直接接触水体,所以也容易受水体中化学物质的影响。为探讨常用消毒药物对黄鳝成活率的影响,我们配制了不同浓度的几种化学药品,研究其对黄鳝存活的影响,以便在养殖生产中参考。1材料和方法试验用黄鳝为市场上购得的同一批规格相近、健康活泼的黄鳝。预先在自来水中暂养2-3天,使其适应试验环境。并剔除不活泼的个体,之后再进行试验。不活泼个体剔除率为1.5%。试验在室内进行,试验水温用250瓦红外灯调节为15℃±1℃。暂养和试验用黄鳝均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黄鳝规模化养殖的可行性,1998年常州市湖农场在连片池塘内放置网箱进行养鳝试验。网箱120只,规格为10m×3m×1.5m,固定式,人工投喂低值小杂鱼、蚕蛹等。每平方米网箱放养规格50-100克/尾的鳝种1.6kg,约22尾。通过7个月饲养,每平方米网箱产鳝鱼3.5kg,净增重1.9kg,净增长倍数1.2,每平方米盈利140元,饵料转换率5,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五氯酚钠对克氏原螯虾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室内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五氯酚钠(PCP-Na)对2种规格的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并求出相应的安全浓度,结合人体PCP负荷相关指数(允许摄取的理论值),做出对人的食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体重在1.2~2.3g(平均体重为1.38g)左右的小虾的TLm24=80mg·kg-1,TLm48=67.5mg·kg-1,安全浓度为14.46mg·kg-1;体重在20.7~39.8g(平均体重为29.5g)左右的大虾的TLm24=750mg·kg-1,TLm48=500mg·kg-1,安全浓度为100mg·kg-1。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养殖规模逐渐扩大,逐渐由传统的池塘养殖转向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模式,导致养殖尾水排放量增加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研究表明,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致使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含氮和磷有机物、等污染物含量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1])。其中亚硝酸盐主要是通过氧化作用,将亚  相似文献   
9.
<正>锦鲤(Cyprinus carpio)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鲤属,是风靡世界的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之称[1]。近年来,因国内众多养殖户和投资者青睐锦鲤市场并得以发展迅速,投资和消费市场广泛重视锦鲤行业,锦鲤作为地区政府调整水产养殖结构的首选品种之一,将成为  相似文献   
10.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是我国特有的银鱼种类,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近年来其资源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为了解太湖新银鱼遗传背景,本研究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 b)基因序列,分析了江苏省太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4个太湖新银鱼野生群体共144尾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太湖新银鱼Cyt b基因序列共发现29个变异位点,定义25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682±0.037,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231±0.00021;4个群体中,高邮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d: 0.609±0.078; π: 0.00094± 0.00027),太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Hd: 0.343±0.107; π: 0.00075±0.00033)。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太湖新银鱼群体间遗传差异(71.53%)大于群体内遗传差异(28.47%),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值统计检验表明,骆马湖群体与太湖、高邮湖和洪泽湖群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子系统树和单倍型网络进化图分析显示,25个单倍型形成2个明显的地理分支,一支由太湖群体、高邮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组成,另一支由骆马湖群体组成。中性检验和错配分布图分析表明,太湖新银鱼历史上发生过群体扩张。整体来看,太湖新银鱼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应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建议将太湖、高邮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作为整体进行管理和保护,骆马湖群体单独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