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利用组织切片、HE染色和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卵形鲳鲹患刺激隐核虫病组织病理变化。组织切片结果可见,感染鱼的鳃和体表受到直接机械损伤;鱼体在缺氧状态下,入侵的刺激隐核虫有可能对机体产生某种毒素,也可能因刺激隐核虫感染而引发细菌或病毒继发性感染,造成肝、脾和肾脏不同程度的间接性损伤。表现为鳃部机能严重受阻,肝脏脂肪肝变性严重,肝索紊乱,血窦缩小或消失;脾脏组织结构不清晰,有充血、出血和坏死等症状;肾脏结构不清晰,肾小管及肾小体缩小,肾小管细胞融合(黏连),组织间隙松散扩大,局部细胞坏死,存在脂肪粒。  相似文献   
22.
我国南方近几年来从国外和我国北方葡萄产区引种了相当数量欧亚种葡萄 ,如红提、黑提、美人指、圣诞玫瑰和森田尼无核等 ,失败者多 ,成功者甚少。究其原因 ,主要是欧亚种葡萄大多原产于少雨、干旱地区 ,年有效积温 580 0℃ ,年降雨量 140~ 2 50mm ,耐湿热、抗病性差。我国南方地区 5~ 7月属高温多雨季节 ,此时正值葡萄生长、开花和结果期 ,欧亚种葡萄易徒长 ,感病严重。通过近几年的试验和观察 ,我们认为南方地区引种欧亚种葡萄要掌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1 避雨栽培 即通过搭盖塑料大棚或简易塑料小拱棚等设施给葡萄挡雨 ,创造出…  相似文献   
23.
为调查山羊嗜血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在重庆地区的感染率并评估危害其感染的因素,本研究将采集于重庆14个区县的共1191份山羊血液样本,分别采用染色镜检和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养殖方式和地理条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羊嗜血支原体感染率为16.1%,其中丘陵地区感染率(13.7%)低于山区(18.6%),规模化养殖场感染率(14.3%)低于农户散养(17.1%)。危险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山区山羊嗜血支原体感染率是丘陵地区的1.43倍(OR1.43,95%CI1.05-1.95;χ2=5.13,d.f.=1,p=0.02),并且差异显著;农户散养山羊嗜血支原体感染率是规模化养殖的1.23倍(OR1.23,95%CI0.88-1.71;χ2=1.51,d.f.=1,p=0.22),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同的地理条件与山羊嗜血支原体感染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粘膜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与粘膜免疫耐受相关的抗原逞递、淋巴细胞归巢、SIgA的功能及吸人耐受、细胞因子等方面的研究.对治疗许多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疫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明确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JunB基因(ToJunB)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为揭示JunB基因在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RT-PCR扩增ToJunB基因编码区(CDS)序列,通过ProtParam、NetSurfP 2.0、TMHMM、SignalP、PSORT及NetNGlyc 1.0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oJunB基因在卵形鲳鲹17个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2-细胞期、8-细胞期、16-细胞期、32-细胞期、64-细胞期、多细胞期、高囊胚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末期、胚胎形成期、眼囊期、耳囊期、心脏跳动期、晶体出现期和初孵仔期)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的ToJunB基因(1777 bp)包含344 bp的5'端非编码区(5'-UTR)、95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及479 bp的3'端非编码区(3'-UTR),共编码318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35.03 kD,理论等电点(pI)为8.26,呈碱性;总平均疏水指数(GRAVY)为-0.567,为亲水性蛋白。ToJunB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属于非分泌型蛋白,在第39、129和168位氨基酸处各存在1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5.67%、延伸链占14.33%、无规则卷曲占50.00%。基于JunB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卵形鲳鲹与黄尾鰤的遗传距离最近,均隶属于鲈形目鲹科。ToJunB基因在胚胎发育前期(受精卵至原肠早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至原肠中期达最高值,在胚胎发育后期(原肠末期至初孵仔期)的相对表达量均较低,且ToJunB基因在受精卵至原肠中期共10个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胚胎发育后期的7个时期(P<0.01)。【结论】ToJunB基因在卵形鲳鲹胚胎受精卵至原肠早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于原肠中期达最高值后迅速降低,原肠末期至初孵仔期的相对表达量均较低,说明JunB基因在卵形鲳鲹胚胎发育的细胞分裂和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旨在探索肝片吸虫感染小鼠急性期肝脏单核细胞悬液中细胞因子表达模式及其原因。试验将小鼠分为4组,分别对感染抗体处置组、感染非抗体处置组、抗体处置非感染组和非抗体处置非感染组的肝脏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IL-5、IL-13及IFN-γ进行测定;同时也对肝脏中IL-4及IL-12P40 mRNA水平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IL-4和IL-5的表达模式相似。在非感染状态下,无论是否进行抗体处置,两者都处于较低表达水平。在感染状态下,两者在非抗体处置小鼠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抗体处置组(P<0.05)。IL-13与IL-4及IL-5的表达差异在于感染并用抗体处置后,小鼠肝脏单核细胞中的IL-13仍有较高水平表达。IFN-γ的表达量在感染后有所增加,但在有无抗体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mRNA检测结果显示,在非感染状态下,抗体处置后的IL-4 mRNA水平显著低于非抗体处置组(P<0.05)。感染后非抗体处置组小鼠中IL-4 mRNA水平极显著高于抗体处置组(P<0.01),同时也极显著高于非感染非抗体处置组(P<0.01)。IL-12P40 mRNA的水平在感染状态下,抗体处置组的IL-12P40 mRNA虽较非抗体处置组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但感染后非抗体处置组的IL-12P40 mRNA水平均极显著高于感染组抗体处置和非抗体处置组(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IL-4Rα对肝片吸虫感染急性期IL-5和IL-4的表达极其重要,但对IL-13及IFN-γ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7.
为获得具有单一克隆特性的能稳定传代培养的罗非鱼巨噬细胞系,本研究从尼罗罗非鱼腹腔中分离纯化巨噬细胞,采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筛选单克隆细胞的方法建立了尼罗罗非鱼巨噬细胞系,并对其进行了EBV感染鉴定、电镜观察、端粒酶活性检测、致癌性评估、核型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表明,EBV已整合到尼罗罗非鱼巨噬细胞中且稳定表达,经30代稳定传代,该细胞系仍维持较好的增殖状态;该细胞系表面不平滑,有明显的钝圆形突起和细长的伪足,表现为典型的巨噬细胞形态;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未经感染的巨噬细胞,而与He La细胞差异不显著,且该细胞系不具有致癌性,说明永生化细胞系构建成功。核型分析结果发现,该细胞系具有44条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 n=2 x=44=4 sm+17 st+1 t。PCR检测发现,该细胞系存在CD33和CD205的转录本,这些都是单核巨噬细胞的标志物,经18S r RNA检测证明该细胞系来自尼罗罗非鱼巨噬细胞。永生化尼罗罗非鱼巨噬细胞系已被成功建立,该细胞系为研究罗非鱼链球菌HSP70-肽疫苗的高保护率,以及罗非鱼的免疫防御机制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28.
新孢子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孢子虫病(Neosporsis)是新近发现的家畜和伴侣动物的一种致死性原虫病.可自然感染犬、绵羊、山羊、牛、马等家畜,人工条件下可感染小鼠、猫和猪.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新孢子虫病的报道.Perez等[1]认为新孢子虫病是世界性奶牛流产的主要病因,可导致新生胎儿四肢运动障碍和神经系统紊乱.本文主要就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和诊断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附红细胞体病的检测和防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血液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牛、羊、犬、鸡等十多种畜禽,常呈隐性感染,当动物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处于应激状态时,就呈现出急性贫血、黄疸等症状,也可引起弱胎和流产,给畜牧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如何更有效的检测该疾病是应引起重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其检测方法和防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片形吸虫总RNA的提取及其L-rRNA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构建大片吸虫cDNA文库,获得目的重组抗原,用以大片吸虫病的诊断及其表达序列标签(EST)的获取,本试验制备了大片吸虫的总RNA。采用Trizol试剂,结合使用饱和酚、氯仿及冰乙醇从大片吸虫成虫提取总RNA,同样方法提取了肝片吸虫总RNA和巴马香猪的总RNA,并作甲醛变性电泳比较。三者的总RNA经1%甲醛变性电泳,观察到2条主要目的带,分别是28S和18S,其中18S明显较28S色深且明亮,28S稍显模糊。本次试验获得纯度较高,完整性较好,无污染的总RNA,并证明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的L—rRNA中不存在切口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