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31.
发芽试验表明,M12微孢子用不同的溶液诱导后,在同一种发芽缓冲液中,其发芽率明显不同;同一种溶液诱导后,在不同的发芽缓冲液中,其发芽率也不同。不同处理发芽后的孢子在体外对细胞的感染性有明显差异,发芽率的高低与对细胞的感染性无直接的相关性。M12感染细胞后,通过极度稀释法,获得了M12微孢子的克隆。M12感染细胞后,通过极度稀释法,获得了M12微孢子的克隆。M12在体外没有观察到Varimorpha属典型的8孢子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2.
基于DNA载体的RNAi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基于DNA载体的RNA i技术可以较长时间高效地抑制基因的活性。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1基因启动子,构建了在细胞内能转录形成与ie-1基因+19~+446区域互补同源的发夹状dsRNA的RNA i DNA载体。研究结果表明,该载体DNA在体外、体内均能较好地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讨四元杂交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o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的抗性遗传规律,对苏、菊、明、虎母种、交原种及四元杂交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各母种对BmNPV的抗性存在差异,抗病性由大至小的顺序为虎、明、苏、菊,各交原种的抗性高于母种,四元杂交种的抗性高于交原种,表现出较明显的杂交优势。研究结果为理解四元杂交种对BmNPV的抗性遗传规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为提高苏·菊×明·虎的抗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SOCS基因是JAK/STAT信号通路的负调节基因.为了了解家蚕SOCS基因(BmSOCS)的遗传变异与进化,通过电子克隆获得了SOCS cDNA基因序列,结果显示家蚕基因组中至少存在4种BmSOCS基因,BmSOCS -2基因存在可变剪接.通过RT - PCR从家蚕中扩增得到1个BmSOCS -2基因(BmSOCS - 2A),测序结果表明,该792 bp片段含有完整的ORF,由4个外显子组成,编码263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28.8 ku.结构分析显示,BmSOCS - 2A有5个α螺旋结构,存在典型的SH2结构域和SOCS结构域.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显示,BmSOCS -2在家蚕雌雄性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进化分析表明,SOCS以不同种类聚类在一起,表明各种SOCS基因家族在各昆虫物种形成前就已产生.  相似文献   
35.
分析了黄粉虫血淋巴诱导前后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特性,用TH抑制剂3-碘-L-酪氨酸(3IL)抑制血淋巴TH活性,观察TH活性被抑制后血淋巴黑化过程的变化.结果显示,TH在黄粉虫血淋巴免疫诱导后开始表达,抑制TH的活性,血淋巴黑化反应减弱,表明TH在黄粉虫血淋巴黑化反应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6.
肠球菌在家蚕消化道中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API20 STREP(V50) 系统对从健康家蚕消化道来源的89 株肠球菌菌株进行数值分类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分离菌株中分布着Ent.casseliflavus、Ent.faecalis、Ent.avium 、Ent.durans 和Ent.galli narum 等菌种,其分布频率分别为326 % 、259% 、157 % 、34 % 和22 % 。其余18 个菌株未能被该系统所分类。Ent.casseliflavus 和Ent.faecalis 是家蚕消化道内的主要肠球菌菌丛。Ent.casseliflavus 在5 龄初和末的分布频率较高,Ent.faecalis 在5 龄第4 和第5 天的分布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37.
通过PCR克隆,从家蚕基因组中获得大小为975bp的DNA片段(登录号:EU352872),Blast搜寻结果显示,该片段DNA序列的52-449nt区域与野蚕mariner-like元件DNA(登录号:AB237562)的同源性达90%,推测为家蚕类mariner转座子相关序列,在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第5内含子、微卫星S1104-R序列、BmBRC-NZ3 mRNA终止码的下游序列、ErB·1基因的内含子均检测到家蚕类mariner元件相关序列的同源区,暗示家蚕类mariner元件在家蚕基因组中发生了多次转座,并在家蚕基因组的不同区域随着进化发生了歧化。  相似文献   
38.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四角形多角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mNPVt是从BmNPVh中筛选出的一株四角形多角体病毒突变株。研究表明:BmNPVt的潜伏期、致病力、寄生部位、细胞病变同BmNPVh无甚差异;BmNPVt和BmNPVh之间存在干扰现象;Bm-NPVt的增殖类似于BmNPVh,但囊膜的形成方式两者之间不同。四角形多角体表面粗糙,具有小孔;它的外层电子密度较高,有一厚度为1500A的中间层。多角体蛋白晶格间距离为48A,分子量为29000dolt。同六角形多角体蛋白相比,四角形多角体蛋白的Glu含量较低,Tyr含量相对较高,胰酶酶切图谱两多角体蛋白存在差异。此外,多角体蛋白中Cu、Fe的含量和对酸碱溶解性,两多角体间也存在差异。BmNPVt为杆状,大小为330—340×85nm,纯病毒具有典型的杆状病毒紫外吸收特性,BmNPVt—DNA的变性温度为83℃,分子量为6.94×10~7dolt。镇江株、苏州株、日本株之间病毒DNA的EcoRI酶切图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9.
褶纹冠蚌外套膜外表皮细胞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褶纹冠蚌外套膜外表皮上细胞为材料,利用改良培养基础之胎牛血清和其它营养成分,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实验结果显示:细胞能贴壁生长,从第3代细胞开始培养瓶中有结晶出现,到第4代培养细胞时已有大量结晶形成。光照对该细胞的成功培养和结晶分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一种病原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病毒球状、无囊膜,大小为55nm左右,病毒核酸有12个基因组片段,为3/3/6型,总分子量20kb左右。推测病毒核酸为RNA,初步确定为呼肠孤病毒样病毒(Reovirus-like Virus)。实验提示该病毒对温度有较强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