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5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辽宁沿海海蜇与沙海蜇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蜇和沙海蛰均为腔肠动物门的大型食用水母,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沿海的海蜇野生群体、养殖群体和沙海蜇野生群体共9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0对引物共得到560个稳定扩增位点.3个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为海蜇野生群体82.05%.海蜇养殖群体78.46%,沙海蜇野生群体74.10%;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072,0.1850和0.2116,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248、0.2954和0.3262,海蜇野生群体与海蜇养殖群体和沙海蜇野生群体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00和0.2702.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2.
圆斑星鲽MHC IIB基因结构、多态性及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表达序列标签法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分离和克隆了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B的全长cDNA序列,该cDNA全长为1144bp,5'UTR(untranslated region)为7bp,3'UTR为450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687bp,可编码228个氨基酸,包含信号肽、抗原结合域(β1)、IGC区(β2)、跨膜区和胞质区5个结构域。同源分析表明,圆斑星鲽MHCIIB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硬骨鱼具有49%~79%的同源性,与鼠、人、红原鸡和护士鲨的相似性较低,分别为34%、33%、31%和30%。圆斑星鲽MHC ⅡB基因含有5个内含子,与其他硬骨鱼不同,其β2结构域编码区内存在1个109bp的内含子。根据获得的MHC ⅡB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在10尾野生圆斑星鲽中扩增了包括完整内含子1和外显子2的长度约388bp的DNA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后发现在270bp的抗原结合域中共有23个位点发生变异,密码子第1位和第2位的变异明显高于第3位。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组织表达发现,MHCIIB基因在健康圆斑星鲽9种组织中均有...  相似文献   
33.
斑点叉尾鮰基因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重要的水产养殖种类之一,斑点叉尾(IctalurusPunctatus)的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众多遗传连锁图以及与表型性状有关的DNA分子标记和基因组资源已经建立;基因组中一些重要的重复片段,已经得到鉴定和辨别,这更有利于对斑点叉尾鮰基因组进行物理学分析;通过基因组学方法,获得了大量基因或全长cDNA序列、以及基因进化和与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方面的信息。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叠连群技术,创建斑点叉尾鮰基因组物理图谱,开发特定片段分子标记,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s)分析和高密度基因组绘图。通过比较图谱,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大范围EST分析和I型分子标记绘图。cDNA微阵列或基因芯片技术的利用,加快新基因发现和鉴定的步伐,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病害诊断与防治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细胞色素CYP2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皮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RT-PCR反应以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了中华绒螯蟹CYP2基因cDNA全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各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试验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CYP2的cDNA全长1772bp,编码491个氨基酸序列,包括一个84bp的5′端非编码区,一个212bp的3′端非编码区、一个1475bp的开放阅读框,经BLAST比对,该核苷酸序列与岸蟹、三疣梭子蟹的相似性分别为66%、6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蜕皮前,CYP2基因在鳃中的表达量相对最高;在肝胰脏、肌肉中表达量略低于鳃;在Y器官、眼柄、胸神经节、脑神经节、肠中少量表达;在心和胃中表达量最低。中华绒螯蟹在不同的蜕皮时期中,通过荧光定量试验得出,肝胰脏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前期和蜕皮期最高;眼柄中CYP2基因表达量从蜕皮期到蜕皮后期有上升趋势;鳃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前期最高;Y器官、脑神经节和肠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期最高;肌肉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前期最高;胸神经节和胃中CYP2基因表达量在蜕皮后期最高;Y器官中CYP2基因在蜕皮前期表达量高于蜕皮后期和蜕皮期。以上试验结果表明,CYP2对中华绒螯蟹蜕皮生长中的调控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中间球海胆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8对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中间球海胆的1个野生和1个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8个基因座中,共检测到91个等位基因,每个基因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2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均为3.071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231 9、2.227 1,平均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523 4、0.536 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86 8、0.499 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47 7、0.439 6,群体间的多态性差异不显著。2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58 7,遗传距离为0.276 2。经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验,有50%的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通过F检验发现,两个群体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杂合子过剩状态。群体间发生分化程度很弱,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36.
采用AFLP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来自福建和湖北的1984 年引进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 ) 养殖群体(P1984)、来自福建和辽宁的1997 年引进的养殖群体(P1997)、来自湖南的2004 年引进的养殖群体(P2004) 和来自湖北的1984 年与1997 年引进养殖群体的杂交群体(P8497) 的遗传  相似文献   
37.
基因文库构建及其在鱼类遗传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基因文库的类型以及鱼类基因文库的构建及其应用。通过构建cDNA表达文库不但可以保护濒危珍稀生物资源,而且可以提供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所用探针;cDNA文库的构建将在鱼类分子生物学方面起到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虾夷扇贝肌动蛋白基因cDNA序列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T-PCR和RACE法从虾夷扇贝闭壳肌中分离和克隆了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1775 bp(不包括poly A),5′端非编码区94 bp,3′端非翻译区551 bp,阅读框1131 bp,编码376个氨基酸.在基因组DNA中,该基因被一个内含子分为两段,内含子位于第42和第43个氨基酸之间,长度为2041 bp.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肌动蛋白属于α类型.  相似文献   
39.
一种海绵动物对室内养殖海参危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8月在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多家育苗场室内人工养殖海参池中发生大量海绵繁殖现象.该生物能在海参室内养殖池中迅速繁殖,成片地附着生长在海参附着基上,不仅影响海参附着环境,而且其分支状的锋利边缘会划伤幼参体表,引起病原菌的继发感染,对海参养殖业有相当的危害,经过初步鉴定认为该物种为软节蜂海绵.  相似文献   
40.
构建了圆斑星鲽肌肉和脾脏组织的cDNA文库,2个文库的库容量分别为5.0×106和1.1×106,重组率为97.3%和93.2%,平均插入片断长度大于800 bp.进行了1002个(肌肉541个,脾脏461个)ESTs测序,得到621个(肌肉192个,脾脏429个)单基因簇,其中包括110个(肌肉87个,脾脏23个)重叠群和511个(肌肉105个,脾脏406个)单拷贝.BLASTX分析的结果显示,318(51.2%)个基因簇有相关同源性,其他的303个EST(48.8%)无明显的同源性(E值≤E-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