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3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根据70至80年代东海外海绿鳍马面豚资源和产卵场调查等资料以及1974年以来马面豚渔汛生产情况,分析研究了东海区马面豚资源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东海区黄鳍马面豚的分布范围和主要渔场正在逐渐扩大,渔期延长,年产量在波动中增长,资源量趋于上升,但渔获物以补充群体为主;过度捕捞和产卵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是东海区绿鳍马面豚资源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提出绿鳍马面豚资源量的变化具有长周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正> 前言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Günther)(以下简称马面鲀)为暖温性近底层鱼类,隶属于鲀形目革纯科马面鲀属,广泛分布于渤、黄、东海、朝鲜及日本沿海,而以东海的数量为多。1974年开始成为我国海洋渔业的捕捞对象,1987年产量为34万  相似文献   
13.
北太平洋柔鱼资源现状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家骅  郑元甲 《海洋渔业》2003,25(2):51-57,65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的分布范围很广,在太平洋分布于10°~50°N和20°~40°S之间、在大西洋分布的纬度范围与太平洋相似、在印度洋分布于该洋西部10°N~30°S之间,以北太平洋的数量最多,栖息海域的水温为10~24°C。柔鱼栖息于表层至1500m的水层,它具有季节性洄游和垂直洄游习性,在摄食季节,往往在夜里游至表层摄食,并具有较强的趋光习性,有利于灯光诱钓作业。  相似文献   
14.
北太平洋海区柔鱼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洪亮  郑元甲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3,25(3):126-129,135
本文利用1996~2001年间对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测试资料,分西部(160°E以西)、中部(160°E~170°E)和东部(170°E以东)三个海区对柔鱼生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海区胴长明显大于西部海区,中部海区的群体组成与其相邻的西部和东部海区相接近。2.性腺成熟度组成,雌性以Ⅱ期为主,雄性以Ⅱ期和Ⅲ期为主,雄性性腺成熟度普遍较雌性的早,并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性腺成熟度越高。3.所有年份柔鱼的摄食等级均以1级和2级为主,渔汛后期,摄食等级有所下降。4.通过对摄食等级较高的柔鱼饵料成份的分析,出现机率头足类最高,为90.3%;鱼类次之,为64.5%;甲壳类最少,为51.6%。  相似文献   
15.
东海南部的头足类稚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头足类稚仔的种类与分布是头足类资源调查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报道并描述采自东海南部的6种头足类稚仔,其中鸢乌贼、柔鱼和剑尖枪乌贼均为西太平洋开发利用中的资源种类。  相似文献   
16.
东海区头足类资源现状与合理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有关调查、生产和文献资料,较系统地阐明:东海区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共有78种,隶属4目,20科,38属;产量变动呈上升趋势;其中剑尖枪乌贼的主要渔场为东海南部、中部外海和五岛对马海区渔场,渔期为5~10月;该种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文中还分析了头足类资源前景,提出了合理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7.
黄洪亮  郑元甲 《海洋渔业》1998,20(3):106-110
本文根据1997年6-11月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特征分析:中部海区渔获胴体组成明显大地西部海区且主要由雌性柔鱼组成;不同月份钓获的雌、雄性柔鱼群体组成有较大的差异;两海区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所渔获的柔鱼胴体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平均纯体重,雌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2.51-84.79%,而雄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3.88-85.60%;柔鲆的性腺发育程序随着生产月份的推迟,发育程度也越高,而在相同月份雄性柔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东海岸骏河湾的绿鳍马面鲀产量虽然较高,但在静冈县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该湾的绿鳍马面鲀主要由定置网捕获,并曾一度由于网头太大而出现渔捞事故的情况,从而表现出具有渔获量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以及鱼价从每公斤10多日元到100多日元的巨大变化的特点。骏河湾定置网的渔期是1~6月,此期间渔获量可占到年产量的一大半,往年7月以后的作业船数少,渔获量很低,但在八十年代末期的晚秋至初冬季节鱼价变得较  相似文献   
19.
郑元甲 《海洋渔业》1992,14(4):185-189
<正>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一)调查目的为了解东海北部底层鱼类群聚组成及其季节变化与鱼类食性、海洋环境、饵料生物之间的关系,定于1988年秋、冬季进行两个航次调查,以搜集上述内容的有关基础资料。(二)调查方法1.拖网试捕调查用阳光丸6片式单拖网具,于1988年度第9(1988年10月12~22日)、11(1989年1月12~23日)航次在预定的各调查站位(图1)拖网1次,拖网时间(放完曳纲至开始起网)一般为1个小时。在囊网(目大66毫米)外面装置目大20毫米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重要海洋中上层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中国海洋中上层鱼类的种类繁多,近几年来,其总产量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40%左右。日本鲭、蓝圆鲹和鳀等中上层鱼类生活史大多为r选择型,资源更新速度一般比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较快,因此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景更为广阔。本文综述了中国重要海洋中上层鱼类渔业的发展概况,主要介绍了年产量位于前列的日本鲭、蓝圆鲹、蓝点马鲛、银鲳和鳀等5种鱼类生物学的研究进展,阐明了这些种类的种群鉴别和划分、洄游分布、越冬场、产卵场和产卵期、年龄和生长、摄食习性、生殖力和群体结构变化等资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以及其资源量和可捕量的评估结果,并展望了其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