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0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Dot-ELISA,分别检测了雏鸡初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后,盲肠局部和免疫器官中IgG生成细胞数的动态变化、循环血液中特异性IgG水平的动态变化、雏鸡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抗体水平雏鸡的抗球虫能力。结果表明,(1)感染后2-3d,盲肠粘膜、脾脏、法氏囊、肓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即开始增殖,9-12d达峰值,随后开始下降,盲肠扁桃体中IgG生成细胞数在22d时仍高于对照组;(2)感染后6d即可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特异性IgG,18d达峰值,30d降至感染后7d时的水平;(3)特异性母源抗体IgG水平高的雏鸡,抗球虫能力高,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2.
为研究氨气与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简称复方消毒剂)相互中和的效果及氨气对消毒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剂量512倍稀释的复方消毒剂,在不同作用时间、不同氨气浓度时,喷雾消毒前后气雾柜内细菌数量和氨气质量浓度,计算杀菌率和氨气中和率,以确定512倍稀释的复方消毒剂对氨气的中和效果及高浓度氨气对其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氨气质量浓度为40.98 mg/m3时,512倍稀释的复方消毒剂分别以15、30、60 mL/m3剂量喷雾,作用30 min后,氨气中和率分别为13.3%、17.8%、54.0%;在氨气质量浓度分别为40.98、48.57、56.16 mg/m3时,512倍稀释的复方消毒剂以15 mL/m3喷雾消毒,作用30 min后,杀菌率分别为100%、99.6%、99.2%。结果表明:在氨气质量浓度40.98 mg/m3,作用30 min后,512倍稀释的复方消毒剂,喷雾剂量60 mL/m3可实现理想的中和氨气效果,15 mL/m3可实现理想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43.
为研究和控制野生鸟类传播禽流感,对山西省鸟类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山西省鸟类物种记录为335种,大约有12.3%的鸟生活在村落附近,10.3%的鸟类生活在农田、水田附近,12.8%的鸟类生活在水域周围,23.5%的鸟类出现在灌木草丛附近,这些鸟类均可与家禽及人类接触,从而传播禽流感病毒;其余41.1%的鸟类生活在山林、悬崖、树林等与家禽接触不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4.
国内外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及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以传播迅速和发病率高而被国际兽医局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之首。该病不但严重危害畜牧业和经济,还对国家声誉、国际关系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在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口蹄疫文献的基础上,对其流行情况、防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5.
使用过氧乙酸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及其含量相同的各单一成分(过氧乙酸、戊二醛和过氧化氢)对蜡样杆菌芽孢悬液进行定性灭菌试验和定量杀灭试验,以评价该消毒剂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复方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最低有效杀灭浓度分别为3.125%、0.125%和0.600%,杀菌最快有效时间分别为5、5、15 min;在分别作用到5、5、15 min时,杀灭对数值均≥5,但0.06%的戊二醛作用60 min时杀灭对数值为4.08,无法有效杀灭蜡样杆菌芽孢。表明蜡样杆菌芽孢在复方消毒剂作用下可被完全杀灭。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neural crest stem cells,NC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以优化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的培养条件。【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原代猪皮下脂肪NC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CSCs标志物p75 NTR,并用不同浓度的EGF和FGF-2(0和0、10和10、10和20、20和10、20和20、30和30 ng/mL)作用于传代猪皮下脂肪NCSCs,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率,确定细胞生长的最适EGF和FGF-2浓度,将试验分为空白组和最适浓度组,测定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成脂化诱导后油红O染色,对比两组细胞的脂滴生成量。【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原代猪皮下脂肪NCSCs经p75 NTR鉴定呈阳性。CCK-8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EGF和FGF-2的浓度均为20 ng/mL时对传代猪皮下脂肪NCSCs的促增殖作用最佳。生长曲线显示,两组细胞均在第5~9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第10~15天细胞增殖减缓,逐渐到达停滞期。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最适浓度组胞质内的脂滴生成量远多于对照组。【结论】在培养液中添加20 ng/mL EGF和20 ng/mL FGF-2对猪皮下脂肪NCSCs的增殖和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7.
为了鉴定造成太谷区某鸡场57日龄蛋鸡死亡的鸡球虫种类,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单卵囊分离技术从病死鸡粪便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球虫;将分离球虫口服接种SPF鸡,观察并测定卵囊最短孢子化时间、裂殖体寄生部位和大小、卵囊寄生部位和大小、潜隐期、死亡率、增重情况、肠道病变记分等指标,了解该虫株的生物学特点并初步鉴定其类型,随后采用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技术进一步确定虫株类型。结果显示,分离虫株的裂殖体寄生于空肠,平均大小为(63.17±7.66)μm×(47.12±6.91)μm,卵囊仅盲肠可见,平均大小为(19.92±0.20)μm×(19.27±0.11)μm,虫株潜隐期为152 h,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8 h,接种5.0×104个卵囊/羽和1.1×105个卵囊/羽的分离虫株可分别造成40%和50%的实验鸡死亡,相对增重率下降至31.61%和20.87%,病变记分分别达到3.9和4.0;SCAR标记扩增显示,分离虫株与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的同源性达97.1%,命名为E.necatrix-CN-SX-...  相似文献   
148.
本研究采用早熟选育技术,诱导选育出1株与已获得的山东株免疫原性差异较大的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山西株的早熟弱毒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早熟诱导获得的巨型艾美耳球虫山西早熟株卵囊略小于亲本株,潜隐期为109 h;早熟株各组小肠病变记分差异显著低于(P<0.05)亲本株组,且临床症状较亲本株组弱;等剂量下,早熟株组的卵囊产量及卵囊繁殖力低于亲本株组;早熟株单次免疫剂量≥400个卵囊/只、2次免疫的一免剂量≥100个卵囊/只、二免剂量≥200个卵囊/只时可达到良好免疫效果。本研究结果为制备高效广谱、免疫原性良好的鸡球虫疫苗提供虫株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