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76篇
  免费   1747篇
  国内免费   2907篇
林业   2322篇
农学   2259篇
基础科学   1586篇
  3534篇
综合类   12087篇
农作物   2097篇
水产渔业   1247篇
畜牧兽医   4207篇
园艺   1670篇
植物保护   1421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576篇
  2022年   1217篇
  2021年   1357篇
  2020年   1282篇
  2019年   1195篇
  2018年   882篇
  2017年   1350篇
  2016年   1051篇
  2015年   1365篇
  2014年   1392篇
  2013年   1645篇
  2012年   2414篇
  2011年   2336篇
  2010年   2223篇
  2009年   1909篇
  2008年   1983篇
  2007年   1703篇
  2006年   1343篇
  2005年   1134篇
  2004年   701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470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为了探索紫云英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和适宜翻压量,利用连续11 a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GM_(22.5)(单施紫云英22.5 t/hm~2)、100%CF(常规施肥)及60%化肥施用量条件下将紫云英翻压量设15.0(GM_(15.0)),22.5(GM_(22.5)),30.0(GM_(30.0)),37.5(GM_(37.5)) t/hm~2 4个水平,研究化肥减施下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双季稻产量、氮磷钾积累量、氮磷钾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P0.05),增幅分别为79.1%~91.1%,44.8%~50.7%,56.8%~64.7%。单施紫云英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P0.05),与CK相比,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23.9%,12.4%,16.4%。60%化肥与不同量紫云英配施处理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差异不显著,紫云英翻压量为15.0~30.0 t/hm~2时,早晚稻及全年两季籽粒产量均随紫云英翻压量的增多而提高,当紫云英翻压量多于30.0 t/hm~2时,则呈下降趋势。在所有的化肥配施紫云英处理中,早晚稻籽粒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以翻压紫云英30.0 t/hm~2时最高。与常规化肥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可提高氮、钾肥回收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紫云英翻压量为22.5~30.0 t/hm~2时,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化肥处理(P0.05)。因此,在本试验施用60%化肥条件下长期翻压紫云英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及水稻氮、磷、钾素的吸收,提高双季稻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2.
凉山半细毛羊新品种的育成,是采用表型选择和基因型选择相结合产生的结果。在初生期、断奶期、育成期和成年期采取表型鉴定、逐步选择淘汰的制度。根据羔羊断奶期性状与育成期性状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对羔羊单性状进行早期选择。应用同期发情与后裔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种公羊基因型值用BLUP法进行选择。同时,加强育种工作的组织领导,组建独具特色的三级繁育体系,改善育种羊群的饲养管理条件,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半细毛羊新品种选育的任务,填补了国内粗档半细毛羊品种的空白。  相似文献   
33.
多重PCR检测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根据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3种病原体的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与CSFV的E2基因、PPV的VP2基因和PRV的gⅡ基因序列互补的3对引物。用这3对引物对人为混合的样品中的PPV和PRV的DNA模板及CSFV反转录后的c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和多重PCR反应奈件的优化,结果同时得到3务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88bp(CSFV)、575bp(PPV)700bp(PRV)特异性条带;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可以检测到14.5ng/L的CSFV、27.1pg/L的PPV、31.4ng/L的PRV的核酸模板。  相似文献   
34.
腐蚀管道剩余寿命的性能衰减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道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介质和土壤的腐蚀性,管材的微塑性变形、结构转变和渗氢等。不仅会使管道出现各种腐蚀损伤,而且还存在着老化效应和氢化作用,导致管材的脆变并改变材料的塑性,使机械性质参数发生衰退,从管材性能衰减和腐蚀损伤角度研究了管道的剩余寿命,提出了根据结构承载能力的极限值确定塑性变形时工作寿命的方法,为了确定剩余使用寿命,对剪切损伤率和屈服性能比等概念进行定义,在掌握管材金属剪切损害率和屈服性能比的时间特性基础上,建立了剩余寿命计算模型。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35.
1985年Koda等人发现聚丁二炔在光的照射下,会发生从兰色到红色的变化;掺杂不同时,其光吸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并在有机光导,非线性光学层,电子束复印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应用.本文首次提出一个包括电子—电子,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有关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36.
不同周龄大耳白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大耳白兔中国兽药监察所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对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选5、10及13周龄的雄兔和雌兔。空腹采血测定红细胞、白细胞等16项血液生理指标和血糖、总蛋白等16项生化指标。10周龄的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高于5周龄和13周龄,雌雄间血液生理指标无明显差异,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含量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升高,碱性磷酸则随着周龄的增加而下降。与日本大耳白兔相比,主要血液生理指标比较接近,丙氨酸转氨酸、白蛋白、尿素氮、直接胆红素等血液生化指标相近,其他指标有所不同。测定结果表明,该封闭群具有不同于日本大耳白兔(Slc:JW/CSK)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7.
不同方法构建磺胺二甲氧嘧啶免疫抗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合成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免疫抗原的有效途径,采用重氮偶合法和戊二醛法分别合成SDM免疫抗原,并对其结构特征、光谱特征和SDM结合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合成SDM-BSA中采用重氮偶合法比戊二醛法好.  相似文献   
38.
利用表达 H 5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血凝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r FPV- HA)以不同剂量免疫 1日龄 SPF鸡、有或无母源抗体 (FPV、AIV H5)的商品鸡 ,并于免疫后 2 1d利用同亚型 AIV通过肌肉注射进行致死性攻击 ,通过检测免疫后 HI抗体应答、比较攻毒后发病率和死亡率评价免疫剂量和母源抗体对 r FPV- HA免疫效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免疫后 2 1d,15 %~ 2 0 %的 SPF鸡和无母源抗体商品鸡可检出 HI抗体 ,而含母源抗体商品鸡检测不到 HI抗体。利用H5亚型 AIV致死性攻击后 ,10 3~ 10 6 PFU的 r FPV- HA可保护 95 %~ 10 0 %的 SPF鸡和无母源抗体商品鸡抵御强毒攻击 ,使之免于发病和死亡 ;而不同剂量 r FPV- HA接种的含母源抗体商品鸡有 80 %~ 90 %发病和死亡。结果表明 ,在较宽的免疫剂量范围内 ,r FPV- HA对 SPF鸡和无母源抗体商品鸡可提供良好的保护 ,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母源抗体影响 r FPV- HA诱导的免疫应答 ,且提高免疫剂量亦不能克服其干扰作用 ,这提示在实际应用中需优化免疫程序 ,避免母源抗体干扰。  相似文献   
39.
从高架桥区的生态环境、适生种类的选择以及高架桥绿化的养护管理、景观配置模式四个方面对国内的高架桥绿化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高架桥绿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0.
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防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牦牛群中陆续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血清阳性率在30%~42.4%之间,病死率在30%左右,本研究先后从四川、西藏等地牦牛中分离出病毒,并对其进行各种生物学特征鉴定后,表明该病毒与标准毒属同一种,所不同的是四川牦牛病毒株属非致细胞病变型,即属NCP型。但回归本动物能复制出典型病例。目前尚无国产牛粘膜病疫苗用于生产。本研究依据猪瘟病毒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具有交叉免疫性的原理,用猪瘟弱毒苗对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进行预防,试验证明用猪瘟弱毒苗可以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且安全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