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3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949篇
林业   695篇
农学   535篇
基础科学   453篇
  1047篇
综合类   5116篇
农作物   753篇
水产渔业   394篇
畜牧兽医   1530篇
园艺   846篇
植物保护   529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539篇
  2020年   506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507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549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841篇
  2011年   861篇
  2010年   837篇
  2009年   718篇
  2008年   784篇
  2007年   676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上海地区引种栽培的鼠尾草精油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上海地区引种栽培的一年生和三年生的鼠尾草植物不同季节(夏季-8月,秋季-10月,冬季-1月,春季-4月)的叶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并且用GC和GC/MS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生和三年生鼠尾草精油成分和含量在不同的季节有很大的变化,精油的主要成分是侧柏酮(29.53%~49.70%),其次是樟脑(11.70%~22.72%),1,8桉叶油素(3.39%~12.08%),绿花白千层醇(4.09%~11.49%),蒎烯(0.95%~11.19%),β石竹烯(2.76%~10.58%),龙脑(1.79%~9.86%)和β芹子烯(2.94%~7. 39%).一年生和三年生鼠尾草精油含有率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八月达最高,三年生鼠尾草精油含量要高于一年生鼠尾草.  相似文献   
992.
测定生化环、沸石、生化石和碎石4种滤料的去除氨氮效果。结果显示,单位体积滤料去氨氮效果以沸石最佳[4.19mg/(h·L)],生化环和生化石去氨氮能力基本相同,两者分别为3.60mg/(h·L)与3.58mg/(h·L),效果最差的碎石仅为2.09mg/(h·L);若以单位质量滤料表示其去氨氮能力,则不同滤料的去氨氮能力差异显著,其中生化环去氨氮能力最强[5.29mg/(h·kg)],其次为生化石,其去氨氮能力为4.07mg/(h·kg),沸石的去氨氮能力较差[1.95mg/(h·kg)],仅为生化环的37.0%,碎石的去氨氮能力最差[0.87mg/(h·kg)],为生化环的16.4%。  相似文献   
993.
为了了解产漆酶微生物真菌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及其特性,实验采用室内密闭静置培养法,对添加产漆酶真菌Marasmius tricolor 310b发酵粗酶液对高寒草甸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产漆酶真菌Marasmius tricolor 310b发酵粗酶液后,在整个培养期内土壤CO2释放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35 d后趋于稳定;在整个培养周期,微生物呼吸熵的变化总体呈对数降低趋势,处理组符合方程y=-9.964ln (x)+32.281(R2=0.9744),对照组符合方程y=-9.788ln (x)+28.683(R2=0.95),处理组土壤CO2的累计释放量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菌株310b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矿化作用。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培养前期开始降低,但差异不显著,15 d后处理组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不同阶段产漆酶真菌对有机质的周转速率不同,推测产漆酶真菌对有机质的转化作用与土壤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994.
采用Johnes输出系数法以及SCS径流曲线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法,对密云土门西沟小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土门西沟小流域内附着态污染负荷的输出量是溶解态污染物输出量的3倍多,而附着态污染物输出量的大小主要由土壤侵蚀量决定,因此,控制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是加强该区的水土保持防治工作。Johnes输出系数法可用于观测资料比较缺乏的流域,而SCS径流曲线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估算法除了可以估算总氮、总磷的含量外,还能分别估算出溶解态氮、磷和附着态氮、磷的量,使得防治非点源污染的措施可以更加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95.
作为一种替代溴甲烷熏蒸木材的技术,湿热蒸汽处理具有突出的环保性。试验通过智能换热站提供湿热蒸汽,设计了钢材框架悬挂耐高温气囊的试验装置,对原木、樟子松拼板、樟子松锯材和单板层积材进行湿热蒸汽处理,并对木材内部升温进行动态监测。利用温度记录仪收集了各温度监测点4 h内的温度实时数据,以及耐高温气囊内部的环境温度实时数据,对湿热蒸汽环境下木质材料不同位置的升温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木质材料与湿热蒸汽的接触面积是影响其升温速率的关键因素;较大尺寸的木质材料升温速率更高;人造板材与天然木材升温速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96.
农用地利用效益是衡量农用地资源生产能力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地理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系统梳理了农用地利用效益的内涵分类、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评价分析等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得到以下结论:农用地利用效益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农用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自然界或者人类发展等各种有用成果的总称,由人类基于自身发展需求而开发利用农用地资源形成。当前农用地利用效益评价分析的综合性尚显不足,指标体系、数据来源和模型方法有待丰富,作用机理等理论探究仍需进一步深化。面向国家战略导向,本文构建了基于评价分析-相互关系-影响机理-提升管控的新时代农用地利用效益研究框架,提出未来应加强评价模型系统化、效益间关系定量判别、影响机理精准识别、差异化措施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热处理干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蛋白质化学成分、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组分、瘤胃降解特性和小肠消化率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相关性。采用CNCPS、尼龙袋技术及三步体外法对不同热处理的DDGS营养价值进行评定,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分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变化,进而探求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加热使DDGS瘤胃降解率和小肠消化率降低,使小肠可消化蛋白增加;不同热处理对DDGS蛋白质分子结构均有显著影响(P<0.05);蛋白质分子结构中的酰胺Ⅰ和酰胺Ⅱ带的峰高和峰面积、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峰高和峰面积的比值与DDGS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瘤胃降解参数及小肠消化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可见,不同热处理对DDGS蛋白质分子结构、营养价值和瘤胃降解特性及小肠消化率均有影响,DDGS中蛋白质分子结构可以有效地估测蛋白质营养特性,并可利用FTIR光谱技术对DDGS营养价值及加热程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998.
味觉受体 I 型(taste receptor type I, T1R)家族在对环境营养物质的识别中发挥关键作用。为理解鳜(Siniperca chuatsi)味觉受体 I 型家族成员数目、表达特征与其肉食性之间的关联, 利用基因家族分析从鳜基因组数据中鉴定了 T1R 家族成员基因, 荧光定量 PCR 测定了孵化后 0~30 d (0~30 dph, days post hatching)、驯食饲料后 T1R 家族成员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 鳜 T1R 家族包括 4 个基因: t1r1、t1r2a1、t1r2a2、t1r3, 4 个基因序列、结构域完整; t1r2 基因出现了复制(t1r2a1、t1r2a2), t1r2a1、t1r2a2 外显子结构一致, 结构域相同, 仅第 3、4、5 内含子和 5ʹ 端 UTR 长度不同。选择压力(dN/dS)分析表明, 鳜 t1r1 正向选择, t1r2s t1r3 负选择, 鲜味受体基因 t1r1 进化压力可能与其独特食性(终生以活饵为食)有关。4 个味觉受体 I 型基因 t1r1、t1r2a1、t1r2a2、t1r3 自开口前开始表达, 20 d 后表达增加, 其中鲜味受体基因 t1r1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甜味受体基因 t1r2s; 饲料驯食养殖后, 4 个 t1r 基因表达量下调, 其中鲜味受体基因 t1r1 表达下调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鳜味觉受体基因对其肉食性形成与适应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9.
为评价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耐盐品系选育效果,以G4、G5代刺参耐盐选育品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低盐度和高盐度环境下的生长、摄食和消化生理的变化。结果显示,30 d实验期间,G4代和G5代2种规格选育刺参在不同盐度环境中的生长情况相似,在低盐环境中的末体重随着实验盐度的降低而下降,在高盐环境中的末体重均随着实验盐度升高而下降;G4代盐度35实验组的特定生长率(SGR)为(0.82±0.06)%/d,摄食率(FR)为(3.54±0.26)%,均与盐度3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G5代实验组刺参呈现相似规律。在盐度为18~31时,G4和G5代的不同规格选育刺参蛋白酶活力随着设置盐度的降低而下降,最低值为G5代盐度18小规格刺参实验组的1.55 U/mg prot;在盐度31~39范围内,各实验组刺参蛋白酶活力随着设置盐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但盐度35、37实验组的蛋白酶活力与盐度31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G4和G5代的不同规格选育刺参淀粉酶活力随着设置盐度的变化总体无太大差异;在盐度18~31范围内,G4和G5代选育刺参脂肪酶活力随着设置盐度的降低而下降,其中,盐度18和盐度22实验组脂肪酶活力显著低于盐度31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选育刺参在适应生长、摄食及激活消化酶活力的盐度值范围与普通刺参具有显著差异;G4和G5代选育刺参选育性状稳定性较强,历代定向选育对刺参群体抗逆性状的遗传改良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将编码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主要衣壳蛋白VP70.9kb的基因片段连接至克隆载体pMD19-T中,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经检测为正确序列后,再将目的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筛选得到阳性重组质粒pCI-VP7。然后构建pCI-VP-GFP重组表达质粒(即GFP基因与VP7的一段上游基因融合表达),用PCR及酶切方法鉴定克隆的正确性。并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入真核细胞COS-1和CIK进行瞬时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及RT-PCR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GFP基因与VP7的一段上游基因被成功转染到COS-1和CIK细胞,并得到了很好的表达。进而证明pCI-VP7可以成功的表达,为GCRV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