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寄生虫病主要靠化学药物进行防控。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许多寄生虫已经产生抗药性.如球虫.锥虫。巴贝斯虫.疟原虫、捻转血矛线虫、古柏线虫、铜绿蝇等.使得传统的化学药物防治方法受到了严重挑战;随着公众对公共卫生关注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分析旋毛虫二肽基肽酶1(dipeptidyl-peptidase 1,Dpp1)在体外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增殖、迁移、凋亡以及一氧化氮(NO)分泌和吞噬功能的影响。根据GenBank中旋毛虫Dpp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RT-PCR获得该基因,将其亚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后获得重组蛋白rDpp1。将大鼠PBMCs与rDpp1共孵育,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析rDpp1与大鼠PBMCs的结合情况,分析不同质量浓度(10、20、40 μg·mL-1)的rDpp1对细胞增殖、迁移、NO分泌、吞噬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40 μg·mL-1rDpp1极显著促进PBMCs增殖;10 μg·mL-1rDpp1能显著促进PBMCs迁移,而20及40 μg·mL-1时表现极显著的促进;20与40 μg·mL-1rDpp1极显著促进PBMCs分泌NO;10 μg·mL-1rDpp1能显著促进PBMCs的吞噬功能,而20及40 μg·mL-1时表现极显著的促进;各质量浓度蛋白均极显著地促进PBMCs的凋亡。旋毛虫二肽基肽酶1在体外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调节宿主免疫应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Nested PCR检测微量隐孢子虫卵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隐孢子虫18SrDNA序列,设计出隐孢子虫属和鼠隐孢子虫种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和Nested PCR反应,先后分剐扩增出1条540bp和1条250bp的条带。研究表明,NestedPCR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用NestedPCR可检测1~10个鼠隐孢子虫卵囊,其敏感性是饱和蔗糖漂浮法的10^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黄牛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人兽共患原虫病.病人和病畜主要表现为腹泻,免疫正常的个体多可自愈,但免疫缺陷和幼年的个体则可致持久而严重的腹泻.我国已有不少省市发现该病,继1998年李培英等首次在安徽省发现黄牛隐孢子虫后.对本省蒙城县黄牛隐孢子虫流行病学特点作进一步调查,以期为黄牛生产提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利用DNA重组技术,分别将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pEtK2基因单独或与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串联克隆到DNA疫苗载体pVAX1或pcDNA4.0(c)上,构建了pVAX1-pEtK2、pcDNA4.0(c)-pEtK2、 pVAX1-pEtK2-IL-2、pcDNA4.0(c)-pEtK2-IL-2 DNA疫苗.酶切鉴定正确后分别将重组质粒胸肌注射14日龄雏鸡,1周后取注射部位肌肉组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 法检测保护性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抗原基因pEtK2和pEtK2-IL-2串联基因均能在注射部位肌肉组织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16.
克隆了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乳酸脱氢酶(LDH)基因(EaLDH),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重组蛋白.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EaLDH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其第一代裂殖体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EaLDH基因.将EaLDH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LDH,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结果表明,扩增出的EaLDH基因含993 bP的开放阅读框,与GenBank中收录的EaLDH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诱导后,重组蛋白能够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1×104.  相似文献   
17.
堆型艾美球虫感染具有寄生部位特异性,其寄生区位于鸡十二指肠,但造成这种特异性的机制尚不清楚。为研究在球虫侵入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的配体-受体分子,对堆型艾美球虫侵入相关蛋白微线蛋白3(MIC3)的受体分子VAPB进行克隆及表达。从鸡十二指肠中分离获得肠道上皮细胞,提取细胞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VAPB基因。分析VAPB基因的分子特征,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APB,利用大肠杆菌对其进行表达、纯化,并制备大鼠抗重组VAPB蛋白多抗。序列分析揭示了VAPB具有一个完整的开放性阅读框,含有732个碱基对,编码244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约为26.8 kD的蛋白,其重组蛋白rVAPB分子量约为45 kD。序列分析表明其等电点约为7.30,无信号肽,含跨膜区、多个O-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进化树分析表明鸡的VAPB氨基酸序列与一些动物如Numida meleagris和Coturnix japonica等亲缘关系较近。原核表达、纯化重组蛋白VAPB并获得抗rVAPB大鼠血清。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鸡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的天然VAPB蛋白可被抗rVAPB大鼠血清识别。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重组蛋白VAPB及抗rVAPB大鼠血清,为研究VAPB蛋白在堆型艾美球虫侵入过程的作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捻转血矛线虫DNA疫苗,并研究该疫苗对山羊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将捻转血矛线虫重要保护性抗原H11的编码基因分H11-1、H11-2和H11-3三部分,分别亚克隆到基因疫苗载体pcDNA4/His Max C中,用酶切反应、序列测定等方法鉴定重组疫苗。将纯化的DNA疫苗肌肉注射山羊后,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检测疫苗在山羊体内的转录、翻译和诱导IgG的产生。第2次免疫后2W用10 000条捻转血矛线虫第3期幼虫攻击实验动物,检测山羊虫卵排出、虫卵孵化率、成虫数量等免疫保护性指标。【结果】获得了捻转血矛线虫H11 DNA疫苗,疫苗第1次免疫7d后在山羊肌肉组织中进行了转录,第2次免疫7 d后,DNA疫苗获得了翻译,并诱导机体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山羊排出虫卵减少58.8%、虫卵孵化率减少75.3%、成虫减少68.2%。【结论】构建了捻转血矛线虫H11 DNA疫苗,该DNA疫苗对山羊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区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粪便学检查方法对南京地区289份犬粪便中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犬寄生虫感染率为33.91%,其中蠕虫感染率为19.03%,原虫感染率为14.88%。病原分别为犬弓首蛔虫、狮弓蛔虫、犬钩口线虫、粪类圆线虫、阔节裂头绦虫、犬复孔绦虫、犬等孢球虫和俄亥俄等孢球虫,其中优势寄生虫为犬弓首蛔虫、犬等孢球虫和犬复孔绦虫。  相似文献   
20.
捻转血矛线虫H11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捻转血矛线虫H11基因亚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B后,用氯化锂法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株X-33,通过含Zeocine^TM抗生素的YPD平板筛选出72个重组子。重组酵母用甲醇诱导后,经RT-PCR、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捻转血矛线虫H11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实现了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