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针对上述问题, 通过引入现代养殖技术、 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优化饲料配比等措施对传统养猪生产进行改进, 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 降低饲养成本, 但仍需更多的科技支持和系统化管理以实现养猪生产的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42.
<正>民猪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地方品种,是在距今大约300年前随河北、山东等地移民,经海路进入东北的南部和中部的中型华北黑猪,与中国东北当地居民从白胸野猪驯化而来的当地猪进行杂交[1],并经过长期的自然选育,逐渐形成现在的民猪。其具有抗寒、抗病、繁殖力高、肉质优良等特点,同时也具有生长缓慢、料重比高、瘦肉率低的缺点[2]。  相似文献   
43.
民猪,原称东北民猪,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地方猪种,是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依体型大小分为大民猪、二民猪和荷包猪,二民猪曾经是我国主要生产猪种,具有繁殖性能高、抗逆性能强和肉质性能优的特点。历史上曾利用民猪培育出新金猪、东北花猪、三江白猪、哈白猪、松辽黑猪等品种。  相似文献   
44.
中国是世界养猪大国,2022年度猪肉产量5 541万t,增长4.6%;年末生猪存栏45 256万头,比上年末增长0.7%;全年生猪出栏69 995万头,比上年增长4.3%(国家统计局,2023)。在生猪存栏量、出栏量、产肉量和消费量各方面,我国均居世界第一。猪肉是中国人消费最多的肉类,所以在几千年农耕生产中,中国人从未中断养猪。从前,中国人养猪基本是以副业的形式养2、3头左右,养殖方法粗放、养殖周期长、瘦肉率低、料重比高。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养猪业越来越规模化、集约化。  相似文献   
45.
民猪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地方品种,距今约300年前,随河北、山东省等地移民,经海路进入东北的南部和中部的中型华北黑猪,与东北当地居民从白胸野猪驯化而来的当地猪进行杂交,并经过长期的自然的选育逐渐形成的。具有抗寒、抗病、繁殖力高、肉质优良等特点,同时也具有生长缓慢、料重比差、瘦肉率低的缺点。  相似文献   
46.
为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科技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聚焦确保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共遴选44项农业主推技术,各地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为支撑,形成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操作规范,并面向一定量的科技示范主体及科技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加强了农业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同时加快了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相似文献   
47.
为了揭示肌纤维类型组成对猪骨骼肌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本实验以民猪和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在比较了民猪和大白猪肌纤维类型组成差异的基础上,采用比色法测定民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能量代谢关键酶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民猪氧化型纤维MyHCI型和IIa型含量显著高于大白猪,酵解型纤维MyHCII b型含量显著低于大白猪,民猪有氧代谢酶SDH和MDH活性显著高于大白猪,无氧酵解酶LDH活性显著低于大白猪,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猪与大白猪能量代谢关键酶活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骨骼肌纤维类型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针对东北野猪IFNOMEGA-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民猪、大白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49.
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是衡量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是评估猪场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母猪妊娠期营养状况是影响PSY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影响母猪生产性能和利用年限,而且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王继强,2007)。母猪妊娠期营养的供给,既要满足自身维持的需要又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董刚,2021)。营养水平过高会产生母猪肥胖、难产、乳房水肿、泌乳量少等不良影响,同时还会造成饲料浪费;营养水平过低则会产生母猪瘦弱、仔猪初生体重轻、发情间隔期延长等情况(胡成波,2014)。科学、合理的营养供给是提高产仔数、初生重、断奶活仔数、母猪泌乳量,减少流产、难产、死胎、便秘、疾病、死淘,缩短发情间期和延长母猪利用年限的重要方法。由于初产母猪、二产母猪和三产以上的经产母猪营养需求不同,妊娠期内各阶段的母猪营养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妊娠期内对母猪营养进行策略调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