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2019年9月,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某牛场发生一起以奶牛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不食、流涎、急性胃肠炎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为31%,病死率为51%,发病牛产奶量急剧下降,经济损失惨重,结合临床诊断和病理解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克雷伯氏菌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硫酸链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对多杀氏巴氏杆菌和克雷伯氏菌高度敏感,可用于该病治疗。  相似文献   
43.
建立边缘无浆体病的动物疾病模型。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长期抑制实验动物的免疫力,通过犊牛颈静脉接种含有无浆体病原的牛血液,监测奶牛无浆体感染过程中其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在实验动物体内的消长规律,建立起无浆体人工感染动物模型。无浆体感染实验动物有5~7d的潜伏期,感染早期体温先升高后回复正常,呼吸先加快后回复正常水平,心率无明显变化。边缘无浆体感染过程中,红细胞出现大量变形和破碎,数量减少,白细胞呈现减少升高再减少的过程后,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而血小板数量增加。因此,可用1月龄犊牛在免疫抑制情况下建立无浆体人工感染动物模型,揭示犊牛在感染边缘无浆体过程中其生理与血液指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4.
为满足我国畜牧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需要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培养大批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落地人才"。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特色和优势,对畜牧兽医专业"落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以期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5.
2019年8月,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某一牛场中出现了大批牛死亡现象,其病死牛主要表现为气性坏疽、化脓感染,并且全身实质器官有明显出血等特征。经统计发病率为30%,病死率为90%。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病料为剖检后当日死亡且病理变化明显的病死牛,确诊为牛魏氏梭菌和牛化脓隐秘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在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时发现,产生耐药性的药物有恩诺沙星、硫酸庆大霉素、盐酸林可霉素、链霉素。  相似文献   
46.
为确定引发安达市的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对40份乳房炎乳汁进行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对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鉴定出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确定其主要致病菌为无乳链球菌、肠球菌以及少许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头孢噻呋等敏感药物可作为该牛场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7.
商品蛋鸡在开产前注射新城疫-减蛋综合征(ND-EDS76)二联油佐剂灭活苗是预防产蛋期新城疫(ND)和减蛋综合征(EDS76)的有效措施.为了比较ND-EDS76二联油佐剂灭活苗和ND、EDS单苗的免疫效果,了解二联苗中ND和EDS两种抗原成分在免疫过程中是否存在干扰和免疫后体内抗体消长规律,我们用ND-EDS76二联苗对开产前120日龄的商品蛋鸡进行了免疫接种试验,同时以ND和EDS76单苗作为对照,然后定期检测免疫后鸡群血清抗体水平,用曲线回归对免疫后抗体变化规律进行动态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以模拟体内抗体的变化规律,进而对免疫效果、二联苗的两种抗原是否存在干扰问题和抗体消长规律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为养鸡生产中有效地防制ND和EDS76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全世界范围内引发多种幼龄动物及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之一,给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通过RT-PCR对来自宁夏犊牛腹泻粪样进行检测,选取阳性样品经MA104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细胞盲传4代后出现CPE,至7代后细胞CPE现象明显,获得1株牛轮状病毒,扩增VP7、VP4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属于G6P[5]型轮状病毒,命名为NX28。研究明确了G6P[5]型在国内牛群中的存在及流行,并为下一步的牛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9.
黑龙江省大庆市某猪场暴发猪病,临床主要表现猪体温升高、腹泻、日渐消瘦等症状。为了确诊该猪场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无菌提取病猪肺脏的DNA、RNA,经分离纯化进行PCR检测,同时进行细菌鉴定,生化试验等,最终PCR扩增结果诊断为猪圆环病毒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该分离菌对畜炎宁(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注射液)、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和头孢噻呋高度敏感,并给猪场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为猪场对该类疾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0.
猪圆环病毒2型ORF2-ORF1串联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原核表达的PCV-2ORF2-ORF1串联蛋白的抗原性及其作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可能性,以构建好的PCV-2大庆分离株质粒pMD-18T/PCV-2为模板,PCR分别扩增去掉核定位信号的Cap蛋白基因(dNLS-ORF2)和Rep蛋白基因(ORF1),将其串联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ORF2/ORF1。转化E.coli BL21(DE3)pLysS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电泳与Western blot分析。纯化的重组蛋白与PCV-2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并能与免疫小鼠的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