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4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研究了以杏皮渣为原料的果醋饮料生产工艺,确定了酿制杏皮渣果醋的最佳工艺参数。筛选出最佳醋酸菌是LB-2001,果醋酿制过程中添加剂SO2含量≤30mg/L,醋酸发酵结束后,加入食盐的浓度为1.0%-1.5%。.采用115℃/2min超高温瞬时杀菌。用此工艺酿制出的杏果醋饮料香味独特,口味纯正。  相似文献   
22.
选用岭头单丛茶和凤凰单丛茶鲜叶,以太阳光照晾青为对照,在阴雨天时采用人工光照机光照、室内抽湿机抽湿、室内自然吹风等方式晾青后,运用传统工艺进行做青、杀青、揉捻、烘焙制得毛茶.通过对不同晾青方式毛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等指标测定及感官评价,比较不同晾青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岭头单丛茶的阴雨天最佳晾青工艺为抽湿机抽湿,温度18℃、湿度85%、抽湿7h,凤凰单丛茶的阴雨天最佳晾青工艺为人工光照机光照温度20℃,湿度89%、光照2.5h.  相似文献   
23.
富硒乳酸粪肠球菌微胶囊包埋工艺及产品抗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富硒乳酸粪肠球菌采用0.03%к-卡拉胶、0.25%刺槐豆胶和2.5%明胶喷雾干燥的方法,进行三层微胶囊生物包埋,获得产品率为82.68%,包埋后菌体存活率为72.15%,菌体硒含量为0.571 mg/g.产品抗性试验表明:在人工胃酸 (pH2.1) 环境下,经2h包埋的乳酸肠粪球菌的存活率达96%以上,不受胃酸的影响;耐贮存性试验证明,包埋的富硒乳酸肠粪球菌在常温下贮存1年,由初始的5.7×108cfu/ml活菌数降为5.4×107cfu/ml,菌体存活率保持在19.5%以上,包埋菌体的耐贮存性能好;在一定加热条件下,50℃、30min菌体存活率为89.71%,100℃、5min为86.91%,120℃、2min为89.18%,证明经3层微胶囊包埋的富硒乳酸粪肠球菌,其微胶囊产品的耐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设计了酵母发酵速率的测定方法,并将发酵速率的动态变化应用于葡萄酒酵母筛选,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灵敏度高,测定简便,快捷,不仅能及时反映酵母在某一时刻的发酵状态,而且通过连续测定还可掌握整酵过程的动态变化,可以作为酵母筛选和酵母发酵性能研究的比较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5.
里氏木霉DWC5纤维素酶的性质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里氏木酶DWC5产生的纤维素酶性质进行了研究.里氏木霉DWC5粗纤维素酶粉在常温下可保存1 a.纤维素酶最适作用条件为50℃,pH 4.8,40℃以下酶稳定性较好,55℃1 hCMC酶活性保持83.23%,滤纸酶活性保持76.48%,70℃15 min酶活性几乎全部丧失.50℃时纤维素酶在pH4~8范围内稳定,相对酶活力保持在70%以上.将里氏木酶DWC5产生的纤维素酶应用于白酒和酒精发酵中,在每克玉米发酵料中加入6活力单位的纤维素酶,原料平均出酒率提高0.7%,相对出酒率提高2.7%;在每克高粱发酵料中分别加入5.7活力单位、11.4活力单位的纤维素酶,平均酒度分别比对照组增加0.5°和1°,相对出酒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4.29%和25.71%.  相似文献   
26.
番茄酱中几种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照现有国标及相关资料提供的方法对新疆番茄酱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产气英膜梭菌、平酸菌、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进行了检测,结果均未捡出。当在样品中加入阳性菌株,采用同样检测方法,可得到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平菇液体菌种最佳培养基条件.[方法]以生物量及多糖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玉米粉、麸皮粉、豆粕粉、高粱秸秆粉的最佳用量.[结果]摇瓶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豆饼粉10~15 g/L、高粱秸秆粉2 g/L、玉米粉25 g/L、麸皮粉25 g/L.[结论]经过5 d培养,培养液的生物量和多糖最多可达20.74和20.81 mg/mL.  相似文献   
28.
杏酒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赛买提、小白杏、北山、乔儿胖、圆旦杏和树上干等6种不同品种杏所酿杏酒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对杏酒进行前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检索.[结果]从6个品种杏所酿杏酒中共检出香气成分70种,其中赛买提杏杏酒51种,小白杏杏酒44种,北山杏杏酒47种,乔儿胖杏杏酒41种,圆旦杏杏酒47种,树上干杏杏酒47种.6种杏酒中共有的香气成分有22种,为杏酒的基本成分.[结论]杏酒中除了含有果酒中常见的醇类、酯类、酸类、醛酮类物质外,还含有芳樟醇、松油醇、橙花醇、紫罗兰醇等单萜类醇类物质,它们是杏酒的特有成分.不同品种杏所酿杏酒中香气成分有一定差异,说明不同品种杏可以为杏酒带来不同的香气特性.  相似文献   
29.
不同产区无核白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产区间无核白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差异及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新疆吐鲁番、托克逊、鄯善和哈密4个产区147份无核白葡萄果穗重、果实大小(果粒重、皮重、皮果比)、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和果实色度指标(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色泽比a/b、彩度C、色调角h°)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不同产区无核白葡萄穗重、果粒大小、形状及果实色度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同一产区不同样品间穗重、果实大小、形状及果实色度指标也存在一定差异.穗重以鄯善产区最大,为412.71 g,显著高于其他3个产区,吐鲁番、托克逊和哈密产区间并无显著差异;哈密产区的果粒重(2.78 g)、皮重(0.26 g)、皮果比(0.09)、纵径(20.24 mm)、横径(14.26 mm)和果形指数(1.42)均高于其他3个产区,吐鲁番产区的果粒重、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与哈密产区无显著差异;哈密的L值(37.06)、b值(16.73)、C值,吐鲁番的a值(-2.54)和鄯善产区的b值(16.30)、C值,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产区,且哈密与鄯善产区的b值和C值差异不显著,色泽比以吐鲁番和托克逊产区最大,都显著高于鄯善和哈密产区,4个产区葡萄果实的色调角h°差异不显著;哈密产区不同样品穗重一致性较差,吐鲁番产区不同样品间果实形状一致性较好;穗重与果粒重、皮重、纵径和横径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皮果比和色泽比a/b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果粒重与皮重、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皮果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皮重与皮果比、纵径、横径和果形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皮果比与果形指数和亮度L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纵径和横径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纵径与横径和果形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h.与a/b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吐鲁番、托克逊、鄯善和哈密产区间和同一产区不同样品间果实外观品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各指标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张蕾  郭龙  傅力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6):1120-1126
[目的]选育适合酿造杏渣醋的高产醋酸的醋酸菌株.[方法]对初始醋酸菌C1-0的生长曲线进行测定,对处于对数期的C1-0进行紫外线诱变,使诱变菌株的致死率达85;~90;,以产酸量为指标,选育高产醋酸的醋酸菌菌株,通过初筛和复筛,选育高产醋酸的醋酸菌菌株,并将其进行传代培养,测定产酸的稳定性.[结果]采用紫外线对培养至24h的初始菌株C1-0照射20s,使其致死率达到88.72;,获得了3株高产醋酸的醋酸菌突变株C1-11、C1-27、C1-30,产酸量分别达到37.29、38.80和36.60g/L.这3株突变株传代5次,产酸量变化幅度较小.[结论]通过紫外线诱变的方法获得三株高产醋酸的醋酸菌株C1-11、C1-27、C1-30,比初始菌株C1-0产酸量分别提高4.5;、8.6;、2.6;,且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