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6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当前的养鸡业中,往往采用集约化饲养和公司+饲养户的饲养模式,一些烈性传染病容易演化为一类流行病学特征、临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不典型的传染病,一般称之为非典型传染病.  相似文献   
32.
研究通过PCR方法对18头雷琼牛的MSTN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编码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雷琼牛MsTN基因比外域瘤牛存在更丰富的多态性,共发现4个突变位点(2个转换,2个颠换),定义了6种单倍型,群体单倍型多样性(0.810±0.057)较高.说明MSTN基因的相关突变的发生可能早于瘤牛、普通牛、牦牛的分化;在瘤牛种内,我国南方的瘤牛可能是更原始的种群.  相似文献   
33.
中国养马历史悠久,南方地区家马遗传资源丰富,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南矮马更是世界第二大矮马资源库。文章对南方地区家马遗传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对马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4.
试验旨在探索年龄和胎次对中国荷斯坦牛肛阴距离的影响,以及肛阴距离和繁殖性能的相关关系,以期为提高中国荷斯坦牛繁殖性能提供参考依据。随机选择323头成年中国荷斯坦母牛,测量其肛阴距离,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年龄和胎次对肛阴距离的影响,以及肛阴距离与奶牛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肛阴距离平均为(124.66±11.88)mm,总体接近正态分布;年龄和胎次对肛阴距离无显著影响(P0.05);肛阴距离对配种情期数、首次配种泌乳天数、最后一次配种泌乳天数、妊娠确认时泌乳天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肛阴距离对产犊评分、早产率和犊牛性别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肛阴距离对双胎率和胎衣滞留率有显著影响(P0.05),肛阴距离在121~130 mm时,产双胎比例最高,同时胎衣滞留比例也最高,而肛阴距离在111~120 mm时,产单胎比例最高且胎衣正常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35.
在测定牛亚科家畜6个物种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的基础上,以非参数检验法检验分子钟假说,提出肯定或否定分子钟假说的部分客观资料.结果表明,6个牛种的Cyt b基因全序列长度都是1140bp,牛种间序列的碱基组成差异较小,碱基替代以转换为主,转换/颠换比为5.4.基于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相对速率检验结果表明,牛种内序列的进化全部接受分子钟假说;牛种问大多数序列的进化接受分子钟假说,少数序列的进化拒绝分子钟假说.与基于氨基酸序列的检验结果相比较,基于核苷酸序列的检验结果更易于拒绝分子钟假说.进而推论,接受或者拒绝分子钟假说与所检测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无明显的相关性,分子钟假说在一定的物种范围内是成立的;对于长期进化而言,既无核苷酸序列亦无氨基酸序列以绝对恒定的速率变化,分子钟不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36.
中国牛亚科6个物种MSTN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及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扩增了6个中国牛种共101个样本的MSTN基因外显子2的编码区,序列分析显示,MSTN基因外显子2编码区含372个碱基对,在所检测样本中,存在10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雷琼牛、蒙古牛、独龙牛与巴音郭楞牦牛享有共同的单倍型;MSNT基因外显子2在6个牛种中多态性较丰富。结果表明:两水牛与牛属群体间分化明显;牛属群体中牦牛独自聚成一类;大额牛存在一个独立分支;雷琼牛与一部分独龙牛、大部分蒙古牛和瘤牛聚成一支,说明蒙古牛、雷琼牛、独龙牛种间存在着基因交流。牦牛与普通牛、瘤牛的分化较明显,亲缘关系较远;研究证实了水牛的属分类地位,一定程度上支持牦牛及大额牛划为牛亚科中单独的一个属。  相似文献   
37.
在家畜生态学课程中推进双语教学存在多方面难度,内容繁杂,学生基础薄弱,缺少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等。对家畜生态学课程双语教学建设而言,需增加动物科技专业英语课打基础,并且,教学方法上应按步骤稳步推进,先挑选配有英文注解的图表等具体材料讲解,再过渡到某一章内容的双语教学,这一循序渐进法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适应WTO新形势的农业科技人才作贡献。  相似文献   
38.
生态学以及属于其应用分支的家畜生态学是广泛而复杂的科学,该领域的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来阐释。借鉴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对家畜的引种问题进行建模,更清晰地了解了引种问题在不同层次上的考虑。将此方法引入到家畜生态学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39.
该研究考察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壳聚糖和聚维酮碘为主效消毒成分研制奶牛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分别使用壳聚糖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左乳区,试验组)和聚维酮碘药浴剂(右乳区,对照组)对奶牛乳头进行药浴,通过乳中营养成分、体细胞数(SCC)及体细胞评分(SCS)、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等指标评价壳聚糖乳头保护膜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为50×10~3的壳聚糖对6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在乳头保护膜中添加1.00%的壳聚糖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的抑菌效果要显著大于未添加组(P0.05);乳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28 d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总固体含量和SCC、SCS差异不显著,28 d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9.38%和14.58%,此外试验组14 d的SCC显著低于0 d(P0.05),而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表明壳聚糖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可有效地预防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寻找中缅树鼩孟德尔性状的适宜纯化方法。【方法】以Rife-Buranamanas母子性状组合频率定律鉴别了中缅树鼩8种孟德尔性状的遗传机制;以群体遗传学和概率矩阵方法探讨了动物克隆、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理想型横交”和多元测交四种选育体制对中缅树鼩驯化群孟德尔性状纯化和保持一般的遗传多样性的效率。【结果】在中缅树鼩基因组背景下,野生型毛色、暗色眶缘、白色腹毛、有季节性红斑、肉色掌底皮肤、非竖耳、圆尾和对称乳房是显性孟德尔特征;对于规模既定的群体而言,不同体制下一代间淘汰率之比也就是近交增量、基因多样度损失量之比;就性状纯化的效应而言,多元测交体制优于“理想型横交”。以普通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野生型和3个突变种为试验材料,模拟树鼩的纯化选育,取得了吻合于理论探讨的结果。【结论】本文认为多元测交体制是较好的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