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8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解国内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流行株外膜蛋白 H(OmpH)基因的变异情况,参考GenBank中已发表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对不同来源的8株禽Pm菌株和3个荚膜型参考株(A、B、D)的OmpH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结果显示,11个菌株的OmpH基因开放阅读框在1002~1071 bp 之间;SignalIP 4.0预测结果表明,信号肽均为N端20个氨基酸残基,成熟蛋白氨基酸残基数量在314~337 aa之间,推测的分子质量在33.76~37.04 ku之间。与GenBank中15个菌株OmpH基因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核苷酸同源性在84.9%~100.0%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81.5%~100.0%之间;其中C48-1、1010、9003、890920、921012、XJ-e 6个国内禽Pm分离株OmpH序列同源性为100.0%。试验结果表明,国内禽Pm菌株OmpH基因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42.
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如皋黄鸡生长性能与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如皋黄鸡生长性能与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8日龄公母混合韵如皋黄鸡肉用商品鸩雏鸡160羽,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羽.对照组喂给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在第4、5、6周分别提高了32.4%、22.7%和32.8%(P<0.01);试验组料肉比在第4、5、6、7周分别降低了25.7%、23.7%、21.5%和31.7%;试验组半净膛率和腿肌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00%和8.09%,其余测定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日粮中掭加0.05%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能提高如皋黄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角蛋白10 (K10) 是黑色素细胞中黑素体向周围角化细胞迁移的分子标记之一,在研究基因在黑色素细胞与角化细胞相互作用的功能时,可以作为特异的启动子。本研究欲筛选K10较强的启动子片段,为研究K10以及相关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从小鼠尾巴提取基因组DNA,经质量鉴定后,采用PCR法扩增K10的6个不同片段(F1-F6),并将其分别亚克隆到pMD18-T载体,经测序验证是否正确;将K10的6个亚克隆片段再克隆到pGL0载体中,产生pGL0 - F1-F6构建,用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转染结束后将细胞裂解,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6个片段转染细胞后引起的荧光素酶活性变化,以筛选启动效果最好的启动子片段;用筛选到的K10启动子片段作为特异启动子,替换pGL0载体上的CMV强启动子,并与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基因进行重组,形成pGL0-F-CDK5构建,用脂质体法转染小鼠皮肤角化细胞,待转染结束后,分别进行细胞爬片、细胞裂解和细胞总RNA的提取,之后用免疫荧光化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DK5的表达定位、表达水平及荧光素酶活性,以检测其在角化细胞中的启动效果;用生物信息法Promoter Scan分析所得到的活性最强的K10启动子片段,发现其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PCR扩增、克隆得到K10启动子的6个片段(F1-F6),片段大小分别为1 201、908、664、787、790、656 bp;质粒pGL0 - F1-F6分别转染293T细胞后,通过双荧光报告检测发现长度为787bp的F4启动子活性最强;但F1-F6启动子的活性均弱于pGL0-basic中CMV的启动活性;F4序列中含有基本启动子保守区域的共同序列即TATAAAA,经Promoter Scan分析发现F4序列中含有C/EBPβ、GATA、HSF、CAP等多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这些位点利于K10在角化细胞中表达;pGL0-F4-CDK5转染角化细胞后,通过荧光蛋白的表达检测载体上GFP报告基因的表达,发现pGL0-F4-CDK5转染角化细胞后引起GFP的表达量明显强于pGL0-basic-CDK5转染组;同时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pGL0-F4-CDK5在角化细胞中的启动效果,结果发现pGL0-F4-CDK5转染组的荧光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K5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pGL0-F4-CDK5转染角化细胞后引起CDK5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呈极显著(P<0.01)。上述结果说明F4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是K10启动子的核心区。【结论】成功筛选了K10的核心启动子区域F4,在角化细胞里具有启动目标基因CDK5表达的功能,因此,F4可作为黑色素细胞与角化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基因功能研究的特异性启动子,为研究K10基因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多杀性巴氏杆菌检测、鉴定和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杀性巴氏杆菌(Pm)可以引起多种畜禽疾病,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系统的了解Pm检测、鉴定和分型技术的发展,论文主要对Pm的分类地位、鉴定和分型的传统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诸如种特异性PCR、荚膜分型PCR、产毒素Pm的PCR鉴定、16 S rRNA基因测序法、DNA杂交、大分子图谱、限制性酶切分析和核糖体分型、随机扩增DNA片段多态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及其他各种基因分型技术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5.
应用R1-23鸡霍乱口服弱毒活疫苗,分别在苏北地区的四个养禽场的不同品种产蛋鸡群中进行试验,以研究该口服弱毒活疫苗免疫接种后对鸡群产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蛋鸡群口服该弱毒活疫苗后,对产蛋率没有明显影响,整体统计结果为十0.04%。但就某一鸡群而言,服苗后可能发生产蛋率下降,幅度在0.16%~0.83%之间,这主要取决于鸡的品种、产蛋周龄,鸡群健康状况以及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6.
一、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对免疫的指导意义由动物体分离到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根据其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荚膜型和组.禽PM的免疫原性主要取决于荚膜,但菌体抗原在免疫学的重要地位也不可忽视,现已知禽PM的荚膜型为A型,这种具有抗原活性的荚膜性质在新分离的、毒力强的菌种中可得到充分发育,经人工培养继代后易于丧失。  相似文献   
47.
从《琼脂沉淀试验检查雏鸡母源抗体的效果》(《中国家禽》1988.5:27—29)的试验报告中,我们已知雏鸡自痢母源沉淀抗体的消失时间迟于母源凝集抗体。应用全血琼脂沉淀试验(BAGP)检测结果,1—14日龄阳性反应率为100%;应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BPAT)检测结果,2—4日龄阳性反应率为17.6%,可疑反应率为11.8%,阴性反应率为70.6%,母源沉淀抗体绝大多数于出壳后第16日龄消失,母源凝集抗体绝大部分于出壳后第6日龄消  相似文献   
48.
通过不同饮苗剂量组合和不同时间间隔组合的选择试验,确定R1—23固体培养弱毒活菌苗两次饮水免疫的最适总剂量为每只50亿个活菌即25亿+25亿饮苗剂量组合。两次饮苗的最佳间隔时间为48小时。免疫鸡以每只初次饮服25亿个R1—23活菌后,间隔48小时再饮服25亿个R1—23活菌的方法免疫,可产生90—100%的近期免疫保护率。  相似文献   
49.
从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病变的病死雏鹅病料中分离到疑似小鹅瘟病毒常州株GPV/JSCZ/2004/01。通过磷钨酸负染经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小病毒样病毒粒子,取死亡胚尿囊液浓缩后与GPV阳性多抗血清作用显示有阳性琼扩线出现,通过GPV特异性引物和相应的PCR试验,扩增出了特异性的DNA条带。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到小鹅瘟病毒常州株。对常州株第3代毒进行番鸭胚半数致死量(ELD50)测定,为10^-3.1/0.2mL。将分离毒GPV/JSCZ/2004/01感染鹅胚成纤维细胞(GEF)并连续传代培养,结果显示该毒株在细胞培养传代到第9代时能用单抗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病毒在GEF的感染,表明产生了细胞适应毒(CZ—ca)。取第14代细胞毒(CZ—ca14)10倍比稀释测定TCID50,同时进行雏鹅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细胞毒的TCID50为10^-9.4/0.2mL,对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0,但原始分离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100%。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小鹅瘟强毒株通过连续细胞传代培养可以达到致弱效果,为小鹅瘟病毒致弱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0.
鸡白痢沙门氏菌可以感染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鸡,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可严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病原学鉴定方法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但随着血清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诊断试剂盒的应用,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痛的防制已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对鸡白痢沙门氏茵免疫学和耐药性的研究,为疫苗、药物、微生态制剂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