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猪饮用水质的部分卫生指标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艳  刘思当  肖一红 《猪业科学》2016,(11):114-115
正水是生命之源,万事万物都离不开水。水不仅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而且还有许多生理功能。机体或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均在以水为主要成分的体液中进行。所以水的质量关系重大。下面就部分猪场的猪饮用水的部分指标检测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我们采集的是中小规模猪场的水样,在德州齐河姚魏村  相似文献   
12.
蛋鸡中发现J亚群白血病与网状内皮增生症自然混合感染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发病蛋鸡经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测确诊为J亚群白血病与网状内皮增生症混合感染。与人工接种病例不同的是,在肿瘤组织内还发现一种特殊的细胞——淋巴-巨噬细胞;在骨髓和肿瘤组织中检测到部分髓细胞胞浆内有ALV—J抗原表达。从发病情况、各器官病变程度及免疫组化结果来看,2种病原存在明显的相互协同作用,脾可能是网状内皮增生症的原发器官。但其发病的时间可能不如J亚群白血病早。此次在蛋种鸡发现此混合感染提示,病毒在环境选择压及免疫选择压的作用下,其生物特性、致病作用以及宿主范围均可发生改变。应警惕J亚群白血病和网状内皮增生症混合感染在蛋鸡中的大面积暴发。  相似文献   
13.
近期山东济宁、枣庄、泰安等地区猪的发病率又有增高的势头,从检测的一些病例分析看,多半病例为猪瘟病例,有些为混合感染沙门氏菌病、弓形体病及附红细胞体病。本文就一例猪瘟与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的典型病例诊断作一详细记述,并提出农村小规模养猪业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鸡的等热区为一狭窄的温度范围,一般认为肉鸡的等热区为10~27℃,蛋鸡的等热区为13~25℃(陈龙,1991)。当环境温度超过了鸡等热区的上限值时,机体会产生各种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称此现象为效应激。在这一过程中,机体通过各种优偿途径限制产热和增加散热,以达到维持体温恒定的目的,最终导致其生理机能,新陈代谢,免疫机制发生改变,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引起死亡。现就鸡热应激时各方面的变化作一综述。1效应羽的代供适应性反应1·1呼吸系统代偿由于禽类的皮肤既无汗腺也无皮脂腺,高温时通过皮肤的蒸发散热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入春以来在山东菏泽地区部分市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猪瘟流行,由于流行面广,发病率及死亡率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初步确定为猪瘟。1 流行情况1997年春节过后不久,菏泽地区东明县的社会散养猪开始发病,到秋季疫病已波及该区的大多数县市,疫病主要发生于30~60kg的育肥猪,哺乳仔猪或成年猪较少发病。患猪多未进行猪瘟免疫或只进行过一次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注射,发病率25%左右,个别村庄发病率高达50%以上,病猪死亡率超过70%。2 临床症状病猪体温4…  相似文献   
16.
17.
18.
危害养鸡业的重大疫病多以冬春季节流行时最为严重。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冬春季节适宜绝大多数病毒和细菌的生存、传播:二是我国养鸡业的水平较低,饲养条件差,管理水平跟不上,冬季鸡舍的通风,  相似文献   
19.
水溶性甲壳胺体外抑菌活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二倍稀释法测定 6种甲壳胺样品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根据MIC制作含有甲壳胺的普通琼脂培养基和药敏试纸片。结果表明 :编号为 1 #、 3 #、 4 #、 6 #甲壳胺在一定浓度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2 #、 5 #在试验所用浓度下抑菌效果不明显。用与MIC相同浓度配制的甲壳胺琼脂的抑菌作用与试管MIC法相同 ,而甲壳胺试纸片则需要 8个MIC才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对1周龄樱桃谷雏鸭肌肉接种坦布苏病毒FX 2010株,建立雏鸭感染模型,动态观察感染雏鸭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组织病毒含量及免疫反应。结果显示,雏鸭攻毒后第3天食欲下降,排黄白色稀粪,第5天时出现神经症状,部分雏鸭急性死亡,死亡率高达22.5%(9/40)。剖检病、死鸭可见心内膜出血,脾肿胀、坏死,肝、肾变性肿胀,脑膜充血。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心、肝、肾实质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或见出血;脾淋巴细胞局灶性坏死并伴有大量异嗜性粒细胞浸润;大脑呈典型的病毒性脑炎变化。雏鸭感染后第1天各器官就能检测到坦布苏病毒,第3天器官病毒含量除脾外均达峰值,后逐渐下降。雏鸭攻毒后第5天血清中出现微弱的中和抗体,以后逐渐升高,第17天时达峰值。以上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鸭后能迅速入侵机体各组织器官并大量复制,呈组织泛嗜性特征,造成全身广泛性组织损伤,重症雏鸭死于急性败血症病变。雏鸭接种病毒后能快速产生中和抗体以抵抗感染并迅速清除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