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动物源性食品,主要是指牛奶、蛋、动物组织、水产品以及其他肉制品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提高食品质量,加强兽药残留量检测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当前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论述,针对检测难点提出有效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民猪和大白猪胴体和肉质性状之间的差异,试验以民猪和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饲养方式及饲养条件下,选取大白猪(日龄180 d)、民猪(日龄180 d和240 d)各6头屠宰,分别测定活体重、活体瘦肉率、背膘厚、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测定pH值、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胴体性状同体重与同日龄民猪和大白猪比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民猪背膘厚显著高于大白猪,眼肌面积极显著低于大白猪,活体瘦肉率和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质性状同体重民猪和大白猪相比,民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大白猪,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色红度显著高于大白猪,肉色黄度、亮度和pH24h值与大白猪差异不显著;同日龄民猪肌内脂肪含量和肉色a*值显著高于大白猪,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色黄度、亮度和pH24h值与大白猪差异不显著。说明民猪和大白猪具有较大的遗传基础差异,民猪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但肌内脂肪含量高、嫩度和保水性好、肉色鲜红,肉质明显优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13.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每组奶牛分别饲喂不同日粮,(基础日粮)为Ⅰ组、(基础日粮+200mg大豆黄酮/(d·头-1))为Ⅱ组、(基础日粮+200mg染料木素/(d·头-1))为Ⅲ组,测定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奶牛采食后2h瘤胃内与粗纤维、淀粉及蛋白质降解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均显著提高了瘤胃内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水杨苷酶、木聚糖酶的活性(P<0.05);淀粉酶和蛋白水解酶活性方面,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均没有对各组活性产生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4.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及其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春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42-10643
对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改进,在数据标准化时与环境评价标准联系起来,从而较好地反映多指标水质系统的真实状况。将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飞龙江流域水质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飞龙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这种方法应用于水质评价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共轭亚油酸(CLA)又被称为过瘤胃脂肪酸。近年来,随着CLA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被陆续发现,通过饲养途径如何提高反刍动物产品中CLA含量成为当前动物营养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在查阅国内外CLA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影响反刍动物产品中CLA合成的因素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牛粪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与之伴行的牛粪产量日益增加。不仅严重污染周边环境,而且对人畜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牛粪资源,即开展相应资源化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牛粪的主要利用方式,包括饲料化、能源化和肥料化等,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牛粪综合循环利用模式,旨在为牛粪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青贮饲料的发酵机制,对影响青贮料品质的因素-青贮原料的水分、糖分、缓冲能力、厌氧状况、发酵温度、添加剂进行了分析。旨在对优质青贮饲料的调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异黄酮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者对大异异黄酮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其生物利用率高,可调控动物机体养分代谢,改善饲料利用率,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改善动物产品品质,提高动物免疫机能和生产性能等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大豆异黄酮对家畜生产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饲养密度是集约化生产过程中众多环境条件之一。在制约猪生长性能发挥的因素中,品种因素约占1/5,饲粮及日常管理约占1/2,生长环境则约占1/3。由此可见,饲养密度作为环境条件之一,会对猪的生长性能产生一定影响。研究表明,饲养密度与猪的生长性能、免疫应激、肉品质以及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本文将从饲养密度对猪行为方式、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肉品质以及健康4个方面的影响,对饲养密度影响猪生长性能和健康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生育期(现蕾期、盛花期和结荚期)饲料油菜的体外发酵特性,为合理利用饲料油菜提供理论依据,填补试验数据的空白。试验以不同生育期饲料油菜为样品,利用体外发酵产气法测定4、12、24、48、72 h的累计产气量、氨肽氮(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对饲料油菜体外发酵存在影响,总产气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逐渐降低(P0.05),结荚期的产气延滞期显著低于现蕾期(P0.05)、低于盛花期(P0.05)。累计发酵72 h后,盛花期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现蕾期(P0.05)和结荚期(P0.05),盛花期乙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比值高于现蕾期和结荚期(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