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为遗传背景的中国春Ee染色体二体附加系或二体代换系为材料,研究了Lophopyrum elongatum Ee染色体对小麦小穗数的影响.发现Lophopyrum elongatum的4Ee染色体对增加小穗数有很强的效应,5Ee染色体、1Ee染色体对增加小穗数有较弱的效应.  相似文献   
62.
应用RAPD标记分析黑麦属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对黑麦属(Secale L)7个种共12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被测材料间RAPD标记多态性较高。40个随机引物中,有25个引物(占62.5%)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25个引物共扩增出167条带,其中89条带(占53.2%)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10条多态性带,平均3.6条。RAPD标记遗传距离(GD)变异范围为0.1382-0.4512,平均值为0.2712。聚类分析表明,在GD值0.3850水平上,12份材料可聚3类,S.africamum和S.silvestre与其它材料间的遗传分化较大,分别单独聚为一类,其余10份材料则聚为一类。据此认为,RAPD标记可以作为黑麦属物种鉴定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63.
川麦42中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的一个高产位点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合成小麦是改良现代小麦的重要基因资源。川麦42是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的高产、抗条锈、广适小麦新品种。利用小麦全基因组的1029个SSR标记扫描,检测了川麦42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并利用川麦42与四川小麦品种川农16构建的127个重组自交系(RIL, F8),在4年6个环境下种植获得的农艺性状数据,分析了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遗传效应,在川麦42遗传背景中发现一个高产的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Barc1183。根据Barc1183分子标记,将RIL群体中的127个株系分为川麦42基因型(具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和川农16基因型(具川农16位点)两组,前者的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能促进分蘖能力,提高有效穗数、每平方米粒数,增加收获指数、籽粒生产率,在4年6个环境下较后者平均增产达8.92%,Barc1183为一高产的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利用中国春双端体和硬粒小麦Longdon的D染色体代换系验证,将其定位于小麦4D染色体长臂。川麦42遗传背景中的高产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Barc1183,对于进一步开展小麦高产育种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4.
在化学反应中,二氧化硒作为温和的氧化剂,可以将羟基、甲基等基团氧化为醛基,而本身被还原为硒,成为废弃物。以合成反应中生成的硒为原料,用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进行氧化反应,使其氧化为可以重复使用的二氧化硒,反应收率为94%,并用滴定法测定其含量为96%,符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5.
旱麦草属物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DS-PAGE方法对旱麦草属4个种10份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进行了检测和鉴定.结果显示,旱麦草物种具有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普通小麦中发现的不一样,其迁移率存在较大差异,多数为1条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迁移率比Ax1基迁移率小;有的材料中没有检测到高分子量谷蛋白,在10份材料中检测到6种亚基变异.  相似文献   
66.
利用多小穗 10 -A的 5 0份改良品系与绵阳 2 6杂交 ,对F1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表明 ,5 0个F1平均抽穗期较绵阳 2 6偏晚 1d左右 ,平均小穗数和平均千粒重呈正向优势 ,但平均穗粒数和平均穗粒重呈负向优势。说明小穗数的提高不一定导致穗粒数的增加。经评定 ,筛选出 15份穗粒重明显提高的组合。其中 ,97- 7、97- 94和 97- 95三个品系的F1较绵阳 2 6的穗粒重提高 30 %以上 ,可作为今后杂种优势利用或进一步杂交改良的重要亲本  相似文献   
67.
 三联小穗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concv .tripletum)是一种特殊穗型的普通小麦 ,是混生在西藏小麦地方品种中的一种特殊小麦类型 ,遗传性稳定。它是连接大麦亚族与小麦亚族的例证标本。西藏小麦地方品种“棒型小麦”就是典型的三联小穗小麦 ,有稳定的三联小穗特征。对三联小穗小麦“棒型小麦”并列小穗基因进行染色体臂定位研究 ,发现 :(1)正常穗型与并列小穗相比遗传呈显性。小麦中国春遗传背景中存在抑制并列小穗表达的基因 ;(2 )控制并列小穗的基因定位在 5AL、4BL、6BS、7BL、7DL染色体臂上 ;(3)分枝麦与正常小麦杂交后代出现并列小穗这一现象可能受 5AL和 4BL染色体臂控制。  相似文献   
68.
为建立长穗偃麦草Ee染色体组特异的分子标记,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代换系、附加系为材料,用5对AFLP引物进行分析,共筛选出28个分布于1Ee-7Ee 7个染色体特异的AFLP标记,经PAGE凝胶电泳后回收、克隆和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PCR特异引物,成功地将AFLP标记E-ATC/M-CGTA341bp, E-ATT/M-CTAG265bp, E-AAT/M-CCAG139bp和E-ATT/M-CTAG205bp转化为实验结果稳定、操作更简单的STS标记。利用获得的STS标记对5个长穗偃麦草居群和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可以在长穗偃麦草居群中被检测到,但在其它小麦背景中检测不到。表明这些标记可以用于小麦-长穗偃麦草异源附加系和代换系中长穗偃麦草遗传物种的检测。  相似文献   
69.
旨在建立测定猪肌肉中地美硝唑、洛硝唑、噻克硝唑、甲硝唑和奥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的气相色谱一离子阱串联质谱测定法。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盐酸反萃取。盐酸萃取液用磷酸氢二钾碱化,再用二氯甲烷反萃取,萃取液于40℃水浴中旋转真空蒸干。残余物用3mL乙酸乙酯溶解,于40℃水浴氮气吹干,加入N,O-双(三甲基硅烷基)乙酰胺和异辛烷各50pL,50℃衍生60min,进样分析,G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药物标准液浓度在0.005~1.6μg/mL时,与响应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洛硝唑的检测限可达0.2μg/kg,噻克硝唑为O.5μg/kg,地美硝唑、甲硝唑和奥硝唑为1.0μg/kg。空白肌肉组织样品中添加药物浓度在0.2~4.0μg/kg时,5种药物的回收率为74%~82%,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3%。表明所建立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检测猪肌肉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70.
为了挖掘ω-醇溶蛋白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的潜力,利用2对引物采用基因组PCR方法分别从阿拉拉特小麦(Triticum timopheevi Zhuk.var.araraticum)、栽培二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ssp.dicoccon)、提莫菲维小麦(Triticum timopheevi)、栽培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ssp.monococcum)和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monococcum var.boeoticum)5个小麦属物种中克隆出ω-醇溶蛋白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克隆到6条新的ω-醇溶蛋白序列,归属于ARH、ATN和TRQ三种类型。这些新的ω-醇溶蛋白序列的长度为927~1 095bp。在这6个序列中,除KR082150拥有两个甲硫氨酸(Met)外,其余的均缺少含硫氨基酸。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获得的6条ω-醇溶蛋白序列聚在了2个主要的分支,其中N端第一个氨基酸为丙氨酸(Ala)的ω-醇溶蛋白聚在了一个大的分支中,而TRQ类型的则聚在了另一个分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