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56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4篇
  45篇
综合类   245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3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鸭源新城疫病毒P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2002~2007年分离的鸭源弱毒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磷蛋白(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NDV弱毒分离株的P基因,进行测序,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NAP和CODEML)研究了作用于NDV P基因的选择压力.根据P基因序列的遗传发生分析表明,NDV Ⅰ类(Class Ⅰ)2型毒株与德国鸭源毒株DE/R49-99和美国株亲缘关系较近,而3 b型毒株与其他Ⅰ类病毒遗传关系较远,具有地区特色,形成一个独特的分支;NDV Ⅱ类(Class Ⅱ)中基因Ⅰb型与中国广泛使用的基因Ⅰ型疫苗毒Qeensland V4(QV4)以及Ⅰ型代表株亲缘关系较远.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P基因不同片段受到正选择压力的作用不一样,P基因的两端受到负选择压力的作用不易发生变异,而中间(aa 62~113和137198)片段多个位点受到正选择压力的作用.可见,Ⅰ类病毒中3 b具有地域特色,不同基因型P蛋白之间变异较大,而且P蛋白不同位置变异不均匀.  相似文献   
142.
为了研究基因Ⅶ d亚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遗传变异规律,作者对2008年分离自江苏地区16株具有一定代表性NDV分离株的F和HN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根据F基因和HN基因序列绘制的2个遗传进化树基本一致,表明分离株中不存在囊膜糖蛋白基因发生重组的NDV;同时,HN蛋白线性表位发生E347K突变的变异株的分离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基因Ⅶd亚型变异株的出现应引起相关领域从业者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3.
用新城疫病毒(NDV)疫苗株La Sota和NDV基因Ⅶ型致弱株AND/Ⅶ为免疫原,分别以活苗和灭活苗的形式免疫2周龄试验鹅,免疫后第7、14天和21天采血分离血清用于抗体效价测定.免疫后3周以基因Ⅶ型强毒分离株JS2-06进行攻毒,攻毒后每天观察各组鹅的发病情况,并于第2、4天和7天分别采集喉气管和泄殖腔棉拭样品,用于病毒的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活疫苗免疫后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而灭活苗免疫鹅对强毒的感染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基因Ⅶ型致弱株AND/Ⅶ能更有效抑制鹅体的排毒,其免疫效力明显高于疫苗株La Sota.  相似文献   
144.
Class Ⅰ新城疫病毒NP因分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2002~2007年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其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DV NP基因的分子特征.根据NP基因序列的遗传发生分析表明,Class Ⅰ NDV 2型毒株与DE/R49-99和美国株亲缘关系较近,而3型毒株与其他Class Ⅰ毒株遗传关系较远,具有地区特色,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NP蛋白N端1~400氨基酸比较保守,而C端序列(特别是氨基酸残基400~480)高度变异.ClaSs Ⅰ病毒2型毒株与国外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而3型毒株独立于其他Class Ⅰ毒株,具有独特性,这两种毒株的来源不同;不同基因型NP蛋白之间比较保守,但是P蛋白的C端发生了多个氨基酸的变异,对其功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5.
选取对新城疫病毒(NDV)易感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Trizol提取细胞总RNA,用SMART技术合成双链cDNA,然后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在酵母细胞内构建CEF的cDNA文库,以寻找与NDV基质(M)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蛋白,探讨其相互作用对NDV装配和出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的细胞总RNA的D260nm/D...  相似文献   
146.
膨润土对铜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膨润土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通过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了粘土矿物膨润土对铜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膨润土的施加能显著提高铜污染的土壤酶活性,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6.4%~15.4%、4.0%~19.3%、1.26%~1.85%和4.6%~10.9%,且对4种酶活性的增加幅度为:碱性磷酸酶>脲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并表现出在高污染下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增幅大于低浓度污染,在低浓度污染下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的增幅大于高浓度铜污染。说明膨润土对铜污染的土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47.
侯月利  郝大利  张丽娜  刘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03-11204,11229
对昆嵛山鳞翅目蝶类昆虫和夜蛾科、螟蛾科、天蛾科昆虫资源进行了初步的采集与鉴定。结果表明,蝶类昆虫共计6科,19属,21种;夜蛾科昆虫共计22属,28种;螟蛾科昆虫共计8属,11种;天蛾科昆虫共计10属,10种。结合目前昆嵛山昆虫资源状况,提出了调查研究、开发与害虫监测防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8.
根据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上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质粒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了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标准曲线循环阈值(Ct值)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灵敏度约为8拷贝/μL,相当于8个AIV颗粒,对新城疫病毒和其他禽病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重复性佳,为H5亚型禽流感病毒检测提供了一种特异、敏感、快速、低成本、高通量、生物安全性好的定量检测方法。对178份临床泄殖腔棉拭子样品的检测,该方法结果与经典病毒分离方法符合率大于90.0%,在禽流感病毒临床样品快速筛检、流行病学监测等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JYC株全病毒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融合后经间接ELISA进行杂交瘤筛选,共获得4株能分泌针对PRRSV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G7、6G7、7F2和7E8,其亚类均为IgG1;单抗腹水的间接ELISA效价分别为10×215、10×211、10×215、10×214;间接ELISA试验结果表明,4株单抗与实验室保存的江苏地区临床分离的12株PRRSV以及VR-2332均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猪常见其他病毒如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HCV)、猪圆环病毒2(PCV2)均无反应性;间接荧光试验表明,4株单抗与Marc-145细胞感染的PRRSV均呈特异性的荧光反应。因此这些单抗均可用于ELISA方法以及间接荧光试验,从而为建立快速、敏感的PRRSV的抗原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0.
对2006—2007年分离于江苏省部分发病猪场的PRRSV,采用RT-PCR技术,进行ORF5基因序列以及Nsp2基因部分序列的扩增、克隆并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将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21株病毒ORF5基因大小均为603bp;与国内分离株之间同源性为87.7%~97.0%,与国外美洲型分离株同源性为85.6%~90.5%;21株PRRSV分离株与欧洲型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仅为54.1%~56.6%。14株用于扩增Nsp2基因部分序列的PRRSV在全基因组第2778~2780位及第2947~3033位分别缺3个和87个碱基,其中的2个江苏扬州分离株在第2747~2836位又缺失了90个碱基;14个毒株之间同源性为93.2%~99.0%,与VR-2332相比同源性为74.9%~78.5%,与国内河北、河南等地2006年的PRRSV分离株相比同源性为94.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