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工颗粒饵料驯化鲶鱼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以卵黄囊刚吸收完,平均体重45mg的鲶鱼苗为驯化对象,分别采取(1)从活饵过渡到人工饵料;(2)全程投喂半干人工饵料;(3)全程投喂于人工饵料;(4)全程投喂活饵(对照组)的方法。经30天的驯化,平均体重分别达到451mg、315mg、300mg、60mg。驯化成活率分别达到44.7%、38%、30.7%、70%。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复方添加剂对施氏鲟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验研究了7种复方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240尾鱼共分为8组.7个复方中草药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饲料.结果显示:实验中所采用的几种中药复方均对施氏鲟血浆中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具有升高的作用.血清中AKP酶活性,除方六外其余中草药添加组的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其中方四及方五升高明显.反映肝功能的指标中,方五可以显著降低LHD在血清中的含量,方二对ALT有显著降低的作用,方一、方四、方五可以显著降低AST在血清中的水平.大部分所选中药方剂对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钙、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方二和方四能显著升高血糖含量;方二、方六和方七还能提高鲟鱼血清铁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方剂具有促进机体代谢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将平均体质量(30±5)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饲养在循环水族箱(0.90m×0.50m×0.45m)中,投喂添加柴胡(18g或12g/50kg体质量)、藿香(15g或9g/50kg体质量)和茵陈(20g或30g/50kg体质量)水煎剂制成的药饵15d后,在水温15℃、缓慢升温至20℃和25℃下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中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E)的含量及肝脏中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探究中草药对虹鳟抗热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热应激期间,低浓度藿香组鱼血浆中皮质醇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0℃和25℃持续升温后,高浓度藿香组血浆中肾上腺素含量高于对照组,藿香组肝脏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在热应激期间,柴胡组和藿香组肝脏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20℃时虹鳟肝脏开始出现病变,随着水温升高,肝脏组织结构破坏严重,中草药组缓解了虹鳟肝脏组织受热应激的影响。25℃持续升温后,藿香组鱼肝脏组织的破坏程度最小,表明藿香能有效缓解热应激对肝脏的损伤,提高虹鳟抗热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茴鱼胚胎的发育及仔、稚、幼鱼的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Bouin氏液固定、剥离卵膜的方法对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 Dybowski)的胚胎发育及孵出后仔鱼卵黄囊的吸收情况进行了观察,同时测定65日龄内的仔、稚、幼鱼生长状况。结果显示:黑龙江茴鱼卵是典型的端黄卵,其卵裂方式为盘状卵裂。胚胎发育可分为22个期,包括受精卵、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16细胞期、32细胞期、64细胞期、多细胞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眼囊出现期、胸鳍芽出现期、晶体出现期、眼色素沉积期、循环期和出膜期,至发眼(晶体出现期)需75.84℃.d,至破膜需117℃.d;受精卵膜较鲑科鱼类薄而柔软,胚体头尾绕卵黄囊超过一周,晶体出现在眼色素沉积期之前;仔鱼卵黄囊的体积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4日龄前吸收较快,此后吸收相对较慢;仔鱼在240℃.d(11日龄)左右时出现鳔并开始上浮,260℃.d(16日龄)左右时开口;积温达到346.9℃.d(20日龄)时卵黄囊完全被吸收,仔鱼期结束,进入稚鱼期;稚鱼在36日龄之前生长相对较缓慢,在36日龄后增长较快;在积温达到546.3℃.d(38日龄)时,稚鱼奇鳍褶开始退化,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中草药对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适用于施氏鲟养殖的优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以3种复方中草药为材料,开展其对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将1+龄施氏鲟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个平行,每个平行200尾。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体质量的2.5%每天分别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和全价基础饲料,连续饲喂35天。停饲24 h后,采集试验鱼血清、肝、脾、肾等组织,对各组织中补体(C3、C4)含量、溶菌酶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施氏鲟血清中C3、C4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复方三组C3、C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三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一、二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脾中溶菌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复方一、复方三组血清中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脾中NOS的活性较对照组均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表明,相较于对照组,3种复方中草药组施氏鲟成活率均升高。因此,自组复方三能有效增强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一种适用于施氏鲟的优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6.
鲤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器,对鲤CyprinuscarpioL 组织中环丙沙星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用0 1mol/L的磷酸溶液(pH12)提取组织中的环丙沙星。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的C18反相柱3 9mm×150mm;柱温25℃;流动相φ(甲醇)∶φ(水)=160∶840(1L流动相中加入四丁基溴化铵2 7g,并用体积分数为85%磷酸调pH至3 0);流速1 0mL/min;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波长,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78、465nm。环丙沙星的线性范围为0 01~4 00μg/mL,所有样品的回收率均在70%以上,变异系数在10%以内,最低检测限为0 01μg/mL。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培养基酸碱度(pH)、镁离子(Mg2+)、细菌接种量及小牛血清对4种喹诺酮药物抑制鱼类体外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7和8时,4种药物的MIC和MBC均最小,当pH升高或降低时,MIC和MBC均明显升高,抑菌活性明显降低。Mg2+对4种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Mg2+浓度的升高,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MIC和MBC均升高;当Mg2+浓度为0~2 0mg/mL时,二氟沙星的MIC无明显变化;Mg2+浓度为1 0mg/mL时,二氟沙星的MBC由0 8μg/mL上升到3 2μg/mL,单诺沙星的MIC为0 00625μg/mL,但随着Mg2+浓度的增加,MIC和MBC均有升高。细菌接种量为102~105CFU/mL时,环丙沙星和二氟沙星的MIC和MBC均无变化,只有当菌数增至106CFU/mL时,MIC和MBC才开始随着接种细菌量的增加而增加。血清能明显降低4种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6种中草药单方及5种复方制剂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芩(Radix Scutellariae)和诃子(Fructus Chebulae)对鲁氏耶尔森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均为0.028g·mL^-1,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耶尔森菌病害的主要备选中草药;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的抑菌作用较强,其MIC值为0.227g·mL^-1,也可作为候选药物;青蒿(Herba Artemisiae)、金樱子(Fructus Rosae Laevigatae)、连翘(Fructus Forsythiae)、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五倍子(Galla Chinensis)及金银花(Flos Lonicerae)的抑菌作用较弱,其MIC值均为0.455g·mL^-1。5种复方制剂中,大黄、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和黄芩3种中草药以5:3:2的比例配伍对鲁氏耶尔森菌具有最佳抑菌作用,其MIC值为0.057g·mL^-1,抑菌效果弱于黄芩,但远强于大黄单独使用,可为该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复方配伍参考。  相似文献   
19.
鱼类可以分泌不同种类的带有正电荷的氨基酸短肽分子——抗菌肽(antimicmbialpeptides,AMPs),用于机体防御机制。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热稳定性好、抗菌机理独特等优点,成为免疫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综述了鱼类抗菌肽的主要功能研究进展,讨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黄芪对史氏鲟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灌服的方法研究了黄芪Astragalus m em branaceus水煎剂对1 龄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分3组进行,每组放史氏鲟10尾,每日灌服1次黄芪水煎剂,剂量均按每100 g鱼体重灌服0.3 mL药液,相当于黄芪(干物质)的用量为日投喂饲料重量的0.5%(A组)、1.0%(B组)和2.0%(C组),对照组鱼灌服蒸馏水。结果显示:A组和B组的史氏鲟被灌服黄芪水煎剂后,血浆及各组织中的溶菌酶含量呈升高的趋势,C组鱼的不同组织变化不一,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史氏鲟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无显著变化,但B组和C组史氏鲟肝脏中的NO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C组史氏鲟肝脏中的NOS活性也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对史氏鲟血浆及肝脏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有增强作用,尤其B组鱼的SOD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黄芪能显著降低史氏鲟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史氏鲟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