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1.
针对上述问题, 通过引入现代养殖技术、 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优化饲料配比等措施对传统养猪生产进行改进, 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 降低饲养成本, 但仍需更多的科技支持和系统化管理以实现养猪生产的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当前农业碳排放发展现状和研究前沿,整理并筛选了2010—2023年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农业碳排放相关文献,并应用 CiteSpace和VOSviewer分析软件对农业碳排放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与可视化呈现。结果表明:1)2010—2023年,国内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后发文量显著增加;虽然中国作者发表文献量少于国外作者,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2)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团队,分别在农业经济关系、协同减排方式、生物炭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中国与其他国家研究团队联系相对较少,仍需要进一步加强。3)国内外发文最多机构均为中国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与华中农业大学对中国农业碳排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4)中国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是《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国际共被引最多的文献是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in agriculture。5)农业碳排放测算、农业碳减排相关方法与政策研究依然是当今热门研究方向,除此之外,经济发展与农业碳排放相互关系研究逐渐成为当前热点。  相似文献   
13.
民猪,原称东北民猪,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地方猪种,是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依体型大小分为大民猪、二民猪和荷包猪,二民猪曾经是我国主要生产猪种,具有繁殖性能高、抗逆性能强和肉质性能优的特点。历史上曾利用民猪培育出新金猪、东北花猪、三江白猪、哈白猪、松辽黑猪等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养猪大国,2022年度猪肉产量5 541万t,增长4.6%;年末生猪存栏45 256万头,比上年末增长0.7%;全年生猪出栏69 995万头,比上年增长4.3%(国家统计局,2023)。在生猪存栏量、出栏量、产肉量和消费量各方面,我国均居世界第一。猪肉是中国人消费最多的肉类,所以在几千年农耕生产中,中国人从未中断养猪。从前,中国人养猪基本是以副业的形式养2、3头左右,养殖方法粗放、养殖周期长、瘦肉率低、料重比高。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养猪业越来越规模化、集约化。  相似文献   
15.
民猪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地方品种,距今约300年前,随河北、山东省等地移民,经海路进入东北的南部和中部的中型华北黑猪,与东北当地居民从白胸野猪驯化而来的当地猪进行杂交,并经过长期的自然的选育逐渐形成的。具有抗寒、抗病、繁殖力高、肉质优良等特点,同时也具有生长缓慢、料重比差、瘦肉率低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科技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聚焦确保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共遴选44项农业主推技术,各地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为支撑,形成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操作规范,并面向一定量的科技示范主体及科技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加强了农业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同时加快了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针对东北野猪IFNOMEGA-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民猪、大白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是衡量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是评估猪场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母猪妊娠期营养状况是影响PSY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影响母猪生产性能和利用年限,而且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王继强,2007)。母猪妊娠期营养的供给,既要满足自身维持的需要又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董刚,2021)。营养水平过高会产生母猪肥胖、难产、乳房水肿、泌乳量少等不良影响,同时还会造成饲料浪费;营养水平过低则会产生母猪瘦弱、仔猪初生体重轻、发情间隔期延长等情况(胡成波,2014)。科学、合理的营养供给是提高产仔数、初生重、断奶活仔数、母猪泌乳量,减少流产、难产、死胎、便秘、疾病、死淘,缩短发情间期和延长母猪利用年限的重要方法。由于初产母猪、二产母猪和三产以上的经产母猪营养需求不同,妊娠期内各阶段的母猪营养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妊娠期内对母猪营养进行策略调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专家文库     
2011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其后在日本广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现工作于黑龙江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在日本留学期间,利用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特殊变异体丰富的果蝇,对dullard基因进行了功能解析,发现该基因通过抑制BMP信号转导,调控果蝇翅脉、卵壳及精子生长发育。2013年归国后,主要从事猪遗传育种、智能化养猪、种养结合等方面研究;通过黑龙江省冬季室外猪耐寒比较研究,发现民猪耐寒能力明显高于引进猪种,为民猪耐寒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免耕和免耕覆秸耕播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东北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免耕和免耕覆秸两种耕播模式,分别于玉米苗期、抽穗期、成熟期,进行田间土壤取样,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法,研究免耕和免耕覆秸耕播模式对土壤坚实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覆秸模式下,抽穗期土壤坚实度最大,而苗期土壤坚实度最小;免耕模式下,成熟期土壤坚实度最大,而苗期土壤坚实度最小。两种耕播模式在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坚实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鼻形”曲线,在苗期和成熟期,土层深度为0~80 cm时,免耕模式下土壤坚实度均大于免耕覆秸模式;在抽穗期,土层深度为0~50 cm时,免耕模式下土壤坚实度小于免耕覆秸模式,土层深度为50~80 cm时,免耕模式下土壤坚实度大于免耕覆秸模式。与免耕模式相比,免耕覆秸模式在苗期土壤平均温度增加6.95%,土壤平均含水率降低3.21%,土壤平均容重无显著差异;在抽穗期,土壤平均温度降低1.85%,土壤平均含水率无显著差异,土壤平均容重无显著差异;在成熟期,土壤平均温度降低6.36%,土壤平均含水率无显著差异,土壤平均容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