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村财管理、村务公开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水平.浦城县莲塘镇经管站以审计监督为抓手,贯彻落实好村财管理有关法规和政策,扎实做好村财管理各项工作,确保了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相似文献   
22.
优选丁香叶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丁香叶中总黄酮含量,以总黄酮得率为考查指标,考查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率,确定乙醇回流法作为提取手段,并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影响,优化提取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20 1、提取时间为2.5 h。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118.71 mg·g-1。该方法操作方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3.
鸡源性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病原微生物对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达1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0%~70%。很多资料表明,沙门氏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象也很严重,且耐药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本试验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样本进行分离、鉴定,经过筛选,得到9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水平较高的鸡源性沙门氏菌,分析了它们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研究和探讨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鸡源性沙门菌临床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与质粒的携带关系,采用K-B纸片法对13株鸡源沙门菌分离菌株进行1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质粒图谱检测耐药菌株质粒携带情况,分析质粒图谱和耐药谱的关系,采用0.5%SDS和43°C对分离菌进行质粒消除,根据质粒消除前后耐药谱的变化,初步对耐药基因进行定位。13株分离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大部分菌株为5重及以上耐药,最主要的多重耐药谱是AMP-CIP-OFL-NOR-SXT-TET,分离菌均检测到了质粒的存在。质粒消除后,耐药谱明显变窄,耐药菌株恢复了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鸡源性多重耐药沙门菌的耐药性与质粒的携带关系密切,初步推断编码四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耐药基因主要存在于质粒上。  相似文献   
25.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共管理,同育人,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沟通协作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的"精养殖、擅防治、会经营、能管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后劲足"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更好的探索“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之路,培养高质量、实用性人才,结合畜牧兽医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畜牧行业的特征,自2012年9月份起,进行了畜牧兽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和探索,已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26.
江西省农业部门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作为培养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重要抓手,推出了一系列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措施,到2010年年底,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到28万人,比十一五初期增加20%以上。  相似文献   
27.
农民收入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条件,增收工作做好了,极大地推动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进步,因此,国家、政府、企业、个人,特别做为一个农经人员应高度重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以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为工作核心,进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8.
结合近年来在兽医药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践,介绍了多媒体在兽医药理学教学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兽医药理学多媒体教学上积累的几点体会。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合理安排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和课堂教学进度,并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加强教学互动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9.
取临床分离的、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单诺沙星和沙拉沙星)均耐药的9株鸡源性沙门氏菌耐药株,提取其染色体DNA。设计引物gyrAF和gyrAR、gyrBF和gyrBR,分别扩增菌株DNA旋转酶gyrA基因和gyrB基因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与质控菌株相比,9株临床分离耐药株中只有菌株38和60的gyrA基因发生单碱基突变,菌株38的gyrA基因第371位碱基发生C→T突变,菌株60的gyrA基因第350位碱基发生A→C突变,两处突变均位于QRDR内,其余菌株的核苷酸未发生任何突变。菌株38的碱基突变导致gyrA基因第99位氨基酸发生R→C取代,即Arg→Cys;菌株60的碱基突变导致gyrA基因第92位氨基酸发生M→L取代,即Met→Leu。9株临床分离鸡源性沙门氏菌氟喹诺酮类耐药株gyrB基因QRDR的核苷酸序列与质控菌株完全相同;只有菌株42的gyrB基因第1592位碱基发生C→A突变,但其位于gyrB基因QRDR之外,且菌株42的gyrB基因的碱基突变并没有导致相应氨基酸的改变。上述结果提示,DNA旋转酶gyrA基因和gyrB基因QRDR突变可能并非沙门氏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鸡源性沙门氏菌耐药基因检测与耐药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沙门氏菌耐药基因与其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K-B纸片法对临床分离的29株鸡源性沙门氏菌进行1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应用PCR技术进行这些抗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并通过质粒接合试验证明了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转移.结果显示:29株分离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31.0%,对头孢唑啉耐药率为10.3%,对四环素耐药率为44.8%,对复合磺胺耐药率为41.4%,对氯霉素耐药率为3.4%,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37.9%,但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均敏感.本实验共检测到8种耐药基因,其中blatem-1阳性率为31.0%,tetA和tetB阳性率为44.8%,sull和sul2阳性率为41.3%,aadAl阳性率为3.4%,dfrA1阳性率为10.3%,qnr阳性率为37.9%,而tetG、blaCMY-2和catI均未检出.此外,通过与非耐药菌接合后绝大部分接合子均获得了供体菌质粒编码的相应抗性表型,耐药基因在接合过程也发生了转移,赋予被接合细菌新的耐药性.以上结果表明沙门氏菌的耐药性与其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一致,而且耐药性通过质粒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