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3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17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植物对水淹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淹胁迫指植物处于周期或长期厌氧或缺氧环境下,其有氧呼吸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产生受到限制,是植物常遭受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为适应水淹胁迫环境,植物体一方面感知能量、胞质pH、内源激素等变化而形成一系列形态、生理适应性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体内产生的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 response factors,ERFs)感应低氧信号并启动低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以调节抵抗能力。本文就近年来对植物体响应水淹胁迫的适应性特征及感应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旨在为研究桑树耐涝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保存的我国家蚕地方品种"三眠白卵"(编号19-340),其卵色为浅褐色白卵,幼虫低度油蚕,成虫复眼为黑色.采用卵色正常型黑卵系统,白卵标志基因w-2、w-3等的遗传系统与其进行杂交,对19-340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浅褐色白卵为家蚕第三白卵(w-310-19.6)基因的等位点突变.将其命名为chinese white egg 3,基因符号为w-3c.首次从我国家蚕地方种中发现第3白卵基因座自然突变.  相似文献   
93.
<正>在我们告别玉兔,迈入腾飞的龙年之际,《蚕业科学》编辑部约我写一篇新年献词。自知事重,不敢僭越。但也愿借此机会向蚕桑学界、业界的朋友、同仁致以新春的问候与祝福。祈愿斯学、斯业,在象征腾飞的龙年里,跃显金龙的辉煌。  相似文献   
94.
昆虫的神经系统属于腹神经索型,控制着激素分泌、进食、运动以及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与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相比较,其结构简单易于实验操作。对昆虫神经系统的研究,可发现特异性靶标细胞,用于开发新型环保杀虫剂等。此外,昆虫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分化调控机制与脊椎动物甚至人类有很多的相似性,因而对昆虫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可为人类退化性神经疾病研究提供借鉴。本文着重阐述昆虫特别是果蝇的神经系统结构,神经细胞的类型,成神经细胞(neuroblasts,NBs)以及神经干细胞分裂、分化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期望能为开展家蚕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家蚕模式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秦俭  何宁佳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10,36(4):645-649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模式生物系统,是我国模式生物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家蚕(Bombyx mori)不仅具备模式生物的基本要素,而且还有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势,2002年国际无脊椎动物协会正式将家蚕确定为鳞翅目模式昆虫。家蚕代表了生物界的一个大类群,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和繁殖,世代短,子代群体大,遗传背景清楚,便于进行实验操作,并且遗传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基础研究历史和现代科学研究基础,所以家蚕作为实验动物,在经典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昆虫免疫学、鳞翅目害虫防治、环境监测乃至医药学等研究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家蚕是少数完成基因组计划从框架图到精细图、重测序的代表物种,家蚕生物信息资源及分析平台以及功能基因鉴定和功能分析的平台日趋完善,使家蚕已经成为基因组学研究的典型范例之一。后基因组时代即使一个科学目标也有多种模式生物进行综合化分析,新的模式生物系统将逐渐形成。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推动了家蚕模式生物系统化的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蚕模式生物系统,并推进在鳞翅目害虫防治、人类疾病模型、医药筛选及环境检测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将有助于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相关领域形成优势竞争力。  相似文献   
96.
家蚕成虫雌雄差异的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家蚕成虫雌雄差异的基因表达,可为探究家蚕以及鳞翅目昆虫雌雄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利用家蚕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家蚕成虫雌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采用聚类及功能注释对芯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11677个基因在家蚕成虫中表达,其中有3312个基因在雄性个体表达上调,4254个在雌性个体表达上调。雌雄个体中表达上调基因的GO分类比较显示这2类基因在分子伴侣调控、电子载体等功能方面差异较大。在雌雄差异基因的功能注释中发现了与性腺特异性、发育繁殖及选择拼接因子等相关的基因。家蚕成虫存在的与雌雄个体特异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可作为家蚕雌雄个体性别相关的生物遗传学标志。  相似文献   
97.
向仲怀 《蚕学通讯》2004,24(1):35-37
年初我曾以"21世纪的丝绸之路"为题,在<江苏蚕业>上呼吁推进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1].春秋易逝,转眼就迎来了"首届国际鳞翅目虫基因组研讨会(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Lepidoptera Genomics)".  相似文献   
98.
1家蚕基因组研究有重要意义 1.1蚕丝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齐名,是祖国文化科学的丰碑,丝绸之路举世公认,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随着基因组时代的来临,丝绸之路的背景已不再是骆驼和沙漠,而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基因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我国作为蚕丝之邦,炎黄子孙应该在21世纪丝绸之路的竞争中,作出无愧于祖先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
家蚕微孢子虫cDNA文库的构建及部分EST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熟的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N .b)为实验材料 ,以λTriplEx2为载体 ,构建了滴度为 1 86× 10 6pfu/mL ,插入片段平均在 5 0 0bp以上的较高质量的家蚕微孢子虫cDNA文库。从cDNA文库中随机挑取 180个克隆进行EST测序 ,得到了 130个有效序列。经BLASTn、BLASTx同源性分析后发现 ,7个ESTs编码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与脑孢虫有较高的同源性 ,推定为家蚕微孢子虫基因 (putativegene) ,同时获得了 2 7个未知序列。  相似文献   
100.
家蚕F2代不同群体大小的作图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以群体大小 91、81、71、6 1、5 1和 4 5个个体为材料 ,分析了不同群体的作图效果 :相同参数条件下 ,随着群体的减小 ,分群数、不连锁标记数都表现出逐步减少的趋势 ;同一群体随着交换值的逐步减小 ,分群数、不连锁标记数和二联体数逐步增多 ,总图距和平均图距也相应变小 ;相同群体不同标记数在相同的作图参数条件下 ,随着标记数的减少 ,分群数有减少的趋势 ,但较多的标记群体其二联体数为最少 ,而进入连锁群的标记数和总图距有明显的降低趋势。根据Mapmaker分析对参数的设定要求和所研究的分群作图效果以 91个个体为最佳 ,认为家蚕F2 代作图群体至少不应小于 81个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