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林业   335篇
农学   281篇
基础科学   312篇
  295篇
综合类   1708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68篇
畜牧兽医   795篇
园艺   593篇
植物保护   12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本研究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3个杂交籼稻新组合HWHR1、HWHR2、HWHR3为参试品种,绵优725为对照,在云南省水富县、华坪县、芒市3个不同籼稻种植区开展品比试验及生产试验,对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参试品种中,HWHR2综合表现良好,增产点次率大于65%,小区品比试验平均产量12 467.0 kg/hm2,比对照增产3.3%,生产试验产量13 501.5 kg/hm2,比对照增产9.2%,在云南不同籼稻区具有较好产量潜力和适应性。高产广适杂交稻新品种的选育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进行生产潜力及适应性研究有助于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2.
观赏海棠新品种‘紫烟’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烟’是从与‘雪花’(‘Xuehua’)、‘加紫’(‘Jiazi’)‘和‘雪红’(‘Xuehong’)等品种混栽、开放授粉的‘绚丽’(‘Radiant’)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观赏海棠新品种。树姿直立,生长势强;枝条成枝力强;幼叶亮紫色,有红褐色晕,成熟叶片紫红色;花蕾紫红色,花瓣粉红色、卵圆形;果实卵圆形,紫红色;生理落果与采前落果较轻。适宜在沈阳及其相似气候区栽植。  相似文献   
943.
观赏海棠新品种"花冠"是由"绚丽"(‘Radiant’)开放授粉,实生选种育成。树姿直立,生长势强。成熟叶片绿色。花蕾红色,花朵粉红色,花瓣椭圆形,基部离生。每个花序的单花开放后在萼片处仍聚拢,花序似一个花束。平均花冠大小3.8cm,花期13~15d。连续开花结果能力强,果实扁圆形,果面光滑,呈黑红色,降霜后果实仍较硬,经冬不落,观赏性高。适宜于辽宁地区庭院、小区、街路、广场绿化。  相似文献   
944.
以当年生山定子实生苗为试材,研究变温(5℃→20℃→10℃→0℃)条件下添加钙盐(2%CaCl_2和1%CaAc_2)和钙抑制剂(20mmol·L~(-1)EGTA和0.1 mg·L~(-1)LaCl_3)对山定子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温处理导致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先降低后升高,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呈降低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较平缓。添加钙盐处理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氮代谢关键酶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其中有机钙处理的效果更显著。两种钙抑制剂EGTA和LaCl_3处理的效果有所不同,其中EGTA处理的NR和GS活性在升温阶段低于对照,在降温阶段高于对照,对GOGAT活性一直起抑制作用,且降低了可溶性蛋白含量。而LaCl_3处理能够不同程度诱导各酶活性的表达,并且能够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本研究的结果对冷凉地区苹果钙素营养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45.
食物安全的内涵、指标与评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全球食物安全面临严重挑战,前景并不乐观。作为世界上人口和食物消费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食物安全面临更大挑战,但对其认识学术界还存在争论。为了准确把握食物安全的内涵,科学评价中国食物安全的状况,首先分析了食物安全概念的演变,然后总结了评价食物安全状况的供需平衡指标、消费指标、营养指标、综合指标,以及评价粮食安全状况的常用指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此,今后食物安全的研究应由单纯的粮食安全转向包括所有食物种类的食物安全,内容应更注重食物综合保障能力及营养安全。  相似文献   
946.
基于图像处理的温室黄瓜霜霉病诊断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进一步提高温室黄瓜霜霉病诊断的准确率,构建了一个基于图像处理的温室黄瓜霜霉病诊断系统。针对温室黄瓜栽培现场采集的病害图像,采用基于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CRF)的图像分割方法进行病斑图像分割,并采用决策树模型扩展一元势函数,提高病斑图像分割的准确性;将分割后的病斑图像转换到HSV颜色空间并提取其颜色、纹理和形状等25个特征,利用粗糙集方法进行特征选择与优化;构建了基于径向基核函数的SVM分类器,准确地识别与诊断温室黄瓜霜霉病。系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采用的病斑分割方法,能够克服复杂背景和光照条件的影响,准确地提取病斑图像;采用粗糙集方法能够有效地选择分类特征,将25个初始特征减少到12个,提高了运行效率;黄瓜霜霉病识别准确率达到90%,能够满足设施蔬菜叶部病害诊断的需求。  相似文献   
947.
不同有机肥对采煤塌陷区土壤氮素矿化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不同有机肥对煤矿复垦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以山西省孝义市水峪煤矿采煤塌陷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法,研究在40%含水量和30℃培养条件下,施用3种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后在0~161天的氮素矿化动态特征,以明确不同有机肥对该矿区复垦土壤氮素矿化特征,从而预估不同有机肥的供氮特性,为合理施用有机肥进行低产农田的培肥改造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各处理0~14天铵态氮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与培养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14~161天土壤铵态氮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培养结束时,各处理铵态氮含量均低于1.31mg/kg。(2)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累积量及矿质氮累积量变化均呈近似的“S”形曲线递增,表现为0~56天缓慢增加,56~84天迅速增加,84天至培养结束(161天)其含量基本不变。培养结束时不同处理间硝态氮含量、累积量及矿质氮累积量整体上均表现为鸡粪>猪粪>牛粪>空白,且鸡粪较猪粪和牛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猪粪和牛粪较空白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不同施肥处理出现氮素净矿化的时间点不同,其中鸡粪处理在第14天时最早出现净矿化现象,而猪粪和牛粪在培养28天后才出现明显的氮素净矿化。(4)不同施肥处理在培养的不同阶段硝态氮和矿质氮累积速率不同,但整体趋势一致,表现为培养0~84天各处理土壤累积矿化波动较大,56~84天达到峰值,培养84~161天各处理矿化速率平稳下降。总体来看,有机肥的施入能有效促进煤矿复垦土壤氮素矿化,从而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其中,施鸡粪较猪粪和牛粪对提高矿区复垦土壤有效氮效果更好。4种处理的氮素矿化效果总体表现为鸡粪>猪粪>牛粪>空白。  相似文献   
948.
基于气象-生理的夏玉米作物系数及蒸散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估算作物系数对预测作物实际蒸散量和制定精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为反映作物逐日作物系数变化,综合考虑气象和生物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共同影响,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大型蒸渗仪夏玉米实测蒸散及气象数据,基于地温及叶面积指数建立了气象-生理双函数乘法模型,并结合梯度下降法对模型进行了精度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玉米生长期中,作物系数实测值和计算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12,均方根误差为0.15,相关性为0.91,蒸散量实测值与计算值平均绝对误差为1.0 mm/d,均方根误差为4.5 mm/d,相关性为0.75。该模型计算的全生育期蒸散量准确率(误差在2~3 mm/d以内)相比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所得准确率提高了3倍以上,可更精确用于作物系数及蒸散量计算。  相似文献   
949.
近年来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引起的乳腺炎呈逐年增多趋势。本试验对引起甘肃部分奶牛场乳腺炎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明确病原菌区系分布,并进一步研究CNS在体外对抗菌药和中兽药的敏感性。从甘肃省7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126份临床型乳腺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16S rDNA方法进行鉴定;选取20株分离鉴定的CNS,用赤芍、连翘、白芍、丹参4味中药和克林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等10种抗菌药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甘肃部分奶牛场乳腺炎细菌检出率为90.48%,其病原菌区系分布主要为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CNS、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中CNS检出率为20.57%。所有CNS菌株对赤芍表现高度敏感,大部分CNS菌株对白芍、丹参和连翘均表现为高度敏感(85.0%~100.0%)和中度敏感(10.0%),仅有1株CNS对丹参表现为不敏感。20株CNS对8种抗菌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为15.0%~60.0%,其中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严重,耐药率达45.0%~60.0%。说明CNS是引起甘肃部分奶牛场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而且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体外对赤芍、连翘、白芍等中...  相似文献   
950.
为探讨利用蕹菜(Ipomoea aquatica)替代伊乐藻是否影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量与蟹塘水质,于2019年3月15日-10月26日开展实验,分别设置100%蕹菜处理组(IP)、50%蕹菜+50%伊乐藻处理组(E-I)和100%伊乐藻处理组(EL),并测定养殖期内中华绒螯蟹产量、植物生物量和蟹塘水质等指标。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产量在处理组间并无显著差异,IP、E-I和EL中华绒螯蟹产量分别为1 562 kg/hm2、1 404 kg/hm2和1 452 kg/hm2。与EL处理组相比,IP和E-I处理组水体溶解氧(DO)和pH有明显降低趋势,水体叶绿素a(Chla)和总悬浮固体(TSS)含量在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组养殖周期内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亚硝态氮(NO-2-N)变化趋势一致,由于前期施肥促草,在5月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