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禽腺病毒是一群高度多样的病原体,可引起多种疾病,近年来新发现的禽病中多数与不同型的禽腺病毒感染有关[1]。各种血清型的禽腺病毒都可引起肉鸡的包涵体肝炎,但仅禽腺病毒-4型是引起仔鸡包涵体肝炎-心包积水综合征(IBH-HPS)的特异病原体。IBH-HPS最早报道于1988年。Jaffery和K  相似文献   
52.
纳豆芽胞杆菌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纳豆芽胞杆菌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7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纳豆芽胞杆菌,检测其对试验鸡增重、免疫器官指数和新城疫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不同剂量的纳豆芽胞杆菌对试验鸡增重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尤以106 cfu/g、107 cfu/g 2个浓度组效果显著,28日龄试验组鸡平均体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54%和9.37%,并可以显著提高胸腺、脾脏和法氏囊器官指数,且显著提高试验雏鸡血清新城疫HI抗体应答,到35日龄试验结束时仍持续高于对照组.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06 cfu/g、107 cfu/g的纳豆芽胞杆菌能显著改善肉鸡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3.
蜱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生物,可以携带并传播多种病原体,引发人兽共患蜱传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侯鸟因其独特的飞行运动特性、集群性及广阔的活动范围,为蜱及蜱传病的散播提供有利条件。其传播作用既有生物性传播又有机械性传播,感染性媒介蜱可趁候鸟迁飞途中落地休息及食物补给之时重新寻找宿主并完成跨距离传播,促进新的自然疫源地产生。我国位于国际候鸟迁飞主要迁徙带上,然而有关鸟类携带蜱及蜱传病原相关研究数据却非常缺乏。论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状况,就侯鸟携带蜱及蜱传病原的种类、分布、流行情况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鸟类、蜱以及病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蜱传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由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引起的球虫病严重损害鸡的肠道健康,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E.tenella寄生在鸡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可在鸡原代肾细胞内发育成卵囊完成内生发育过程,而在其他传代细胞系内只能完成部分生殖阶段,为了延长其在细胞内的发育进程,建立了鸡球虫HCT-8细胞培养模型.将新鲜...  相似文献   
55.
正狮头鹅为我国农间培育的最大型优良品种鹅,也是世界上的大型鹅之一,因成年鹅的头部形状颇像狮头而得名。广东省饶平县是狮头鹅的原产地,目前狮头鹅的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四市。狮头鹅于2001年列入国家品种资源保护品种,2017年被确定为广东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近年来狮头鹅产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种鹅存栏量超过100万只,肉鹅饲养量超过1600万  相似文献   
56.
通过RT-PCR方法克隆出GD株Ⅰ型鸭肝炎病毒(DHV-1)的结构蛋白VP1基因片段,VP1基因片段和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均以EcoRⅠ、HindⅢ双酶切后构建获得重组质粒pMAL-C2X-VP1,经限制性酶切和序列测序证明,目的基因正确插入表达载体,转入E.coli BL21(DE3),构建重组表达菌E.coliBL21/pMAL-C2X-VP1,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DHV-1的结构蛋白VP1能在E.coliBL21(DE3)中表达,获得可溶性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69ku。  相似文献   
57.
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是家禽中最重要的肠道疫病之一,呈世界性流行,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人工复制鸡坏死性肠炎病例是研究该病发病机制及筛选有效药物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试验过程中,通常受实验动物、感染菌株、诱导病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难以成功复制病例。鉴于此,现综述了影响鸡坏死性肠炎病例成功复制的关键因素,包括攻毒使用的实验动物、菌株毒素、菌株培养条件、诱导病因等,同时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改善人工复制鸡坏死性肠炎病例的严重程度,分析了鸡坏死性肠炎病例的病变评分系统,以期为鸡坏死性肠炎的实验室研究及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从纳豆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和克隆纳豆激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纳豆激酶基因序列全长1 473 bp,其中阅读框架1 143 bp,阅读框架以GTG为起始密码子,编码包括信号肽、前导肽、成熟肽在内的381个氨基酸;表达产物为前纳豆激酶原,其中N端29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随后的77个氨基酸组成前导肽,最后的275个氨基酸组成成熟肽.  相似文献   
59.
肉鹅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90只体重相近的14日龄马岗鹅,随机分为3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0,0.2和0.4mg/kg吡啶羧酸铬(以铬计)。结果:添加吡啶羧酸铬可以显著地降低肉鹅的腹脂率,降低皮脂率.降低血清中的CHOL,使HDL—C略有提高。在环境应激(高温闷热)条件下,补铬能显著提高肉鹅的体重,但胸腿肌率、屠宰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简称RA)引起的侵害小鸭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最早于1932年由美国学者Hendrickson和Hilbert首次报道,随后世界上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和流行。目前,该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养鸭区,是养鸭业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1975年邝荣禄等首次提出本病在广州存在;1983年郭予强等证实了本病在广东的发生和流行;1982年郭玉璞等在北京郊区鸭场也分离鉴定出病原菌,经高福鉴定为Ⅰ型。但近年来,黄瑜、苏敬良等分别从福建省和北京市郊的病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