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71.
用RT-PCR检测病料中犬瘟热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T-PCR技术检测了来自不同地区水貂、狐狸、貉子和老虎病料中是否存在犬瘟热病毒。根据犬瘟热病毒H和N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利用这2对引物分别对14份病料进行了检测。利用H基因引物从7份病料中扩增出761 bp的核酸片段,利用N基因引物也从同样的7份病料中扩增出586 bp的核酸片段。其余病料的检测结果为阴性。2对引物对病料的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2.
寨卡病毒病是一种由寨卡病毒感染引起的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可引起胎儿小头畸形。2015年寨卡病毒病在巴西和美国等国家大规模暴发流行,此次暴发流行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世界公众健康紧急事件,目前在中国已有输入性病例的报道。尽管全球目前尚无批准的疫苗和治疗制剂上市,但许多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寨卡病毒疫苗和致病机理等研究,为有效防控寨卡病毒,加快对寨卡病毒新型疫苗的研究,现对近年来寨卡病毒致病机理和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3.
<正>一、前言1.流感病毒分型与变异。(1)依据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划分,流感病毒分为A型(甲型)、B型(乙型)、C型(丙型)。(2)依据宿主范围划分,可分为人流感和动物流感,人流感又分为季节性流感:H1N1、H3N2、B型流感(包括Victpria和Yamagata)和大流行流感:西班牙流感、亚洲流感、香港流感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动物流感则为:禽流感(H1~H16,N1~N9)、猪流感(H1N1、H1N2、H3N2……)、马流感(马甲1  相似文献   
174.
针对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Zaire Ebolavirus,ZEBOV)的糖蛋白(GP)基因(158~368aa)设计引物,将PCR扩增产物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在宿主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纯化后的蛋白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正确后免疫BALB/c小鼠,二免后分离小鼠血清,制备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埃博拉病毒GP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的形式成功表达,蛋白最佳诱导条件为37℃,0.4mmol/L IPTG诱导6h。经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多克隆抗体可以识别重组杆状病毒rBacmid-GP。本研究成功表达并纯化埃博拉病毒GP,制备鼠多克隆抗体,为建立基于ZEBOV GP的检测方法和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5.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GT-2株VP2蛋白全长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GT-2毒株为模板,PCR扩增VP2基因片段(去除终止密码子);与转座载体pFastBacI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VP2,并进行测序鉴定;鉴定正确后,转化到含有辅助质粒的大肠杆菌DH10Bac中,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到Bacmid质粒中;经蓝白斑筛选后获得重组Bacmid-VP2,转染Sf9昆虫细胞。电镜负染结果表明:重组Bacmid-VP2在昆虫细胞中包装,形成了大量的杆状病毒粒子;VP2蛋白得到表达并形成了FPV病毒样颗粒。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FPV VP2蛋白在重组杆状病毒中获得了表达。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病毒样颗粒的表达量,表明目的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获得了较高水平的表达。将表达蛋白作抗原免疫小鼠,经抗体测定证明表达的重组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6.
流感病毒是单股负链有囊膜的RNA病毒,具有8个基因节段,编码11种蛋白。根据病毒粒子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划分为甲,乙,丙3个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的抗原性又可以划分为16个HA亚型和9个NA亚型。所有亚型的流感病毒均已经在水禽中发现,其中H1~H3亚型的流感病毒在人类历史上爆发过大流行——1918 H1N1、1957 H2N2、1968 H3N2和2009 H1N1,而禽流感病毒(AIV)直接感染人事件的多次出现警示我们AIV一旦获得在人与人之间水平传播的能力将会引发新一轮的流感大流行。本文综述了影响流感病毒在哺乳动  相似文献   
177.
为研究西方马脑炎病毒(WEEV)囊膜E2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通过诱导重组菌pET30-E2/E.coliBL21表达E2蛋白,将纯化的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乳化制备免疫原免疫小鼠,免疫剂量为50μg/只。二免后实验组小鼠体内CD4+/CD8+T细胞比例为3.38±0.19,细胞因子IL-2、IL-4及IFN-γ浓度分别为195.7±14.5 pg/mL、248.2±16.2 pg/mL与315.8±13.3 pg/mL;三免后实验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指数(PI)检测结果显示:ConA刺激组为2.18±0.17,E2蛋白刺激组为1.56±0.15;其特异性抗体IgG效价为1∶640。以上实验组各项免疫指标均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p<0.05),表明E2蛋白能够刺激小鼠产生较强免疫反应,具有较强免疫原性。本研究为WEE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8.
埃博拉病毒(EBOV)能够引起一种人畜共患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即埃博拉出血热.研制安全、有效的抗病毒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印第安纳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并拯救得到表达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ZEBOV)囊膜糖蛋白GP的重组VSV (rVSV-ZEBOV-GP),通过westemblot和免疫荧光试验证明在重组病毒中ZEBOV GP蛋白获得正确表达;动物试验显示重组病毒对小鼠高度安全;中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病毒能诱导小鼠产生针对ZEBOV囊膜糖蛋白GP嵌合VSV假病毒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本研究表明rVSV-ZEBOV-GP作为防控ZEBOV的储备性疫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9.
扩增、克隆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 A/ mallard/ Sanjiang/275/2007(M-275)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并探讨该病毒的进化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克隆2007年从三江自然保护区野鸭身上分离到的H6N1亚型AIV,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同源性分析发现,M-275与H6亚型和N1亚型AIV同源性最高,说明M-275为H6N1亚型.其裂解位点为PQIETR↓G,无连续碱性氨基酸的插入,说明M-275属于典型的低致病性毒株.通过序列比对,M-275的HA基因与2000年以后北美以及中国地区分离到的H6亚型AIV同源性在97%以上,与HA基因同源性最高的毒株为A/northern pintail/Alaska/44202-143/2006 (H6N1)和A/northern pintail/Alaska/44204-158/2006(H6N4),与N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的毒株是A/mallard/ON/499/2005(H5N1),推测M-275的NA基因片段来自于该病毒谱系.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A基因与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流行的N1、H2、N4、N8和N9等亚型毒株处于同一分支;NA基因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流行的H2、H5、H6、H11、H3等亚型毒株处于同一分支;PB1基因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流行的毒株处于同一分支;而PB2、NP、M以及NS基因则与日本、韩国、香港和中国地区的病毒株处于同一分支;PA同中国地区和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瑞典等国家的毒株处于同一分支.M-275毒株基因组构成来源复杂,NA基因和NP基因分别与野鸭源的H5N1和HIN1等毒株同源性很高,表明H6亚型禽流感病毒也在不断的发生重排,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0.
大熊猫血清犬腺病毒抗体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腺病毒 (Adenovirus,AV)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 ,在国内外有很多报道。已报道的动物感染宿主主要有牛、羊、犬、禽类以及狐狸、狼、貉、丛林狼、臭鼬、浣熊、水貂、雪貂、熊等野生动物 ,1996年 Woods等又发现腺病毒能引起鹿的出血性病变 [1] ,而且还怀疑与鹿表现为同样病变的叉角羚可能也是由于腺病毒感染引起的。犬腺病毒 (Canine adenovirus,CAV)属于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成员 ,是在已发现的哺乳动物腺病毒属中致病性最强、感染动物最广的病毒 [2 ,3 ]。CAV分为犬腺病毒 型 (CAV- 1)和犬腺病毒 型(CAV- 2 ) ,其中 CAV- 1又名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 ,罗巴斯病病毒 (Rubarth disease virus) ,狐狸脑炎病毒 ;CAV- 2又名犬喉气管炎病毒 ,幼犬咳嗽病毒 [2 ] 。CAV- 1是早在 192 5年由 Green等首次发现可导致狐狸脑炎 ,后来经 Rubarth的动物试验证明能引起犬的传染性肝炎的病原 [3 ,15] 。自那以后 ,有关该病毒引起犬和狐等动物的发病病例举不胜数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该病的报道 ,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