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适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等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以及行业、教育教学发展现状与需求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资源上,建成电子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与省级精品课程,构建了课程立体式教学资源库。在教学方式上,结合课程特点,开展创新能力训练,提出了"选择主题—实施项目—展示交流—评价完善"的"四步"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上,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开放实验室,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培养"创新型"教师,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2.
正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変化,大量流泪,最后角膜混浊或呈现白色。近日河北省部分羊场有临床发病情况,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羊产业创新团队疫病岗位进行了诊断与治疗,结合以往掌握的资料,现  相似文献   
73.
为提高猪圆环病毒(PCV)的滴度,以本实验室已成功分离的1株PCV2d流行毒株PCV2RC160307为模板,通过融合PCR突变其Rep蛋白上的1个N-糖基化位点,并成功构建自身环化感染性克隆HT-PCV2,转染ST细胞,盲传至F8代后,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IFA)及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MPA)进行验证,并通过IMPA测定TCID50发现,拯救成功的HT-PCV2病毒滴度为105.2×TCID50/0.1mL,较分离的流行毒株RC160307及未糖基化位点突变的感染性克隆H-PCV2的病毒滴度有所提高。此种方法为PCV2复制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疫苗的研制及其疾病的预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造成兽药残留的原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兽药残留作为影响动物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论文就造成兽药残留的原因及危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5.
利用原核表达的布鲁氏菌BP26蛋白作为标准抗原蛋白,建立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方法。本试验从布鲁氏菌S2疫苗株通过PCR扩增获得BP26基因,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ET-28a-BP26后并转化BL21宿主菌,IPTG诱导表达,应用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并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布鲁氏菌病抗体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反应条件优化确定抗原的适宜包被浓度为5μg/mL,血清适宜稀释度为1∶20,二抗的适宜工作浓度为1∶20 000;通过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当血清稀释至1∶1 280时,仍检测为阳性;通过批间、批内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表明本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用该方法对10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与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相符性验证,符合率为94%,为布鲁氏菌病临床血清抗体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6.
动物性产品中"瘦肉精"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瘦肉精”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简易检验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CG-MS)、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E)和免疫分析技术(IA)是目前国内外用于检测CLB的常用方法,但都不是十分理想,新兴的滴金免疫技术(DIGFA)和生物传感器技术(BS)由于其明显的技术优越性,必将成为CLB检测技术的新宠儿。  相似文献   
77.
利用黏附素单因子血清IgG致敏绵羊红细胞,建立了定量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黏附素抗原的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该试验所用K88、K99、987P和F41单因子血清IgG致敏红细胞的最佳浓度依次为30μg/ml、56μg/ml、28μg/ml和100μg/ml。经交叉试验、抑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证实,该试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生物制品中黏附素含量的定量。  相似文献   
78.
猪水肿病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 of swine,ED)是由某些血清型的E.coli引起的断奶前后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以及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为特征。该病主要发生于断乳后1~2周的猪,尤其是发育健壮的仔猪,是危害仔猪较严重的疾病之一。本试验从河北省保定某猪场分离到1株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并对该分离株及该病病理组织学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应用PCR方法扩增新型鸭细小病毒(NDPV)VP3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1中,获得重组质粒pQE1-VP3。重组质粒pQE1-VP3经优化诱导表达后,通过SDS-PAGE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并利用His标签抗体对表达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NDPV VP3蛋白在25℃、IPTG浓度为1.0mmol/L经诱导5h,可获得最大诱导表达量,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60ku,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复性后,可获得浓度为5.165 mg/mL及纯度为97%的VP3蛋白。获得的重组菌pQE1-VP3以及高纯度的VP3蛋白,为进一步研究NDPV检测方法和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为筛选鸭细小病毒(DPV)感染鸭胚成纤维(DEF)细胞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利用DPV接种DEF细胞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加入相同体积的2%DMEM,培养至72 h后提取2组样品的总RNA,利用RNA-Seq技术筛选出DEF细胞感染DPV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GO功能分类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水平变化倍数(fold change,FC)在2倍以上的基因共有4 073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 904个,下调表达2 169个。GO功能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涉及到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蛋白结合、转运活动等功能。KEGG信号通路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新陈代谢、TNF、NF-κB、Jak-STAT、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Q-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差异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RNA-Seq技术测序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RNA-Seq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DPV的致病作用及宿主抗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