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62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51篇
  28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154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21.
探讨种植方式对不同地区张杂谷10号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为谷子抗倒伏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0年在山西省定襄县、太谷区和泽州县进行,以张杂谷1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覆膜穴播(MX)、膜侧条播(MT)、裸地穴播(LX)和裸地条播(LT)4种种植方式,分析种植方式对不同地区张杂谷10号茎秆第1和第2节间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张杂谷10号的株高和重心高度表现为覆膜处理高于裸地处理。在定襄和太谷试验地,MX处理的第1、第2节间倒伏指数和节间长度最高,MT处理的第1、第2节间机械强度、节间充实度、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种植方式下,张杂谷10号产量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MX>MT>LX>LT,但MX与MT处理差异不显著。在泽州试验地,覆膜处理的倒伏指数显著高于裸地处理;LT处理的节间机械强度、节间干密度和节间充实度高于其他处理;裸地处理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覆膜处理;裸地处理的产量高于覆膜处理,且LX与LT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种植方式对不同地区张杂谷10号植株倒伏相关指标及产量形成有较大影响,在定襄县和太谷区适合张杂谷10号高产抗倒伏的种植方式是膜侧条播,在泽州县的最佳种植方式是裸地条播。  相似文献   
622.
GX0101是一株整合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reticuloendotheliosis, REV) 长末端重复序列 (LTR) 的重组马立克氏病病毒 (Marek′s disease, MD)。本研究基于MDV GX0101的细菌人工染色体感染性克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了对其全基因组的序列分析。GX0101全基因组长178101bp, 其基因组的TRL、UL、IRL、IRS、US和TRS区分别长12758bp、113572bp、12741bp、12700bp、11695bp、13134bp。GX0101全基因组仅含有一个REV LTR重组片段,位于其基因组US区的sorf1中,sorf2基因前267bp碱基处。与rMd5不同,GX0101含有一个sorf2基因。通过与已发表的近10株MDV的比较, 发现GX0101与英国分离株C12/130的两个不同毒力的感染性克隆pC12/130-10和pC12/130-15同源性最高。GX0101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有助于进一步阐明MDV致病性、传播性相关的基因,也有助于揭示不同地域间MDV的遗传变异和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623.
甘草是用量较大的一种中药材。因为它的药用价值很高,所以采挖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我国多地野生甘草资源接近枯竭。近年来,由于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甘草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种植甘草的农户逐年增加,因此通过探索甘草的人工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扩大甘草种植面积,提高甘草的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十分必要。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保护甘草的野生资源,提高农户收入,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24.
杂草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部分。当前市场上除草剂种类多样,在农业生产中容易错误使用造成经 济损失,过量使用又会使杂草产生抗性,导致杂草难以根除。本文对除草剂防治杂草的机理进行综述,并针对抗性杂 草提出治理对策,以期帮助农业生产中科学防治杂草。  相似文献   
625.
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而通过大数据等技术量化体现政策成效,支撑实时科学决策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具体要求。基于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数据全量性、实时性、客观性的特点,研究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量化指数的各项指标,形成覆盖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保障用电的评价体系,可实时计算地区、街道、乡镇的共同富裕实施情况,为政府部门共同富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26.
为揭示绵羊繁殖力的影响机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快速提高绵羊的繁殖性能,本实验采用直接测序法对杜泊羊与湖羊群体5个基因中的突变位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测序后序列通过DNAStar软件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统计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纯合度、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并将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杜泊羊ESR2基因中的RS428438934位点处发生T→C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了改变,CC与CT、TT与CT基因型之间产羔数差异显著;RS418841713在杜泊羊与湖羊中都具有多态性,处于不平衡状态;RS398521635、RS402413016、G7、G8、RS417060437、RS604746425在杜泊羊与湖羊中均只有1种基因型,无突变类型,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27.
[目的] 对保定市临床真菌感染病鸭进行菌株分离鉴定,并筛选分离菌株的体外抑菌药物。[方法] 通过形态学观察、PCR扩增、测序及动物回归试验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及体外药敏试验统计菌落数量和直径来探究石菖蒲、黄柏、决明子、苦参、辣蓼、白头翁和蒲公英对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和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成功分离到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雏鸡出现与病鸭相似的症状,剖检可见肝脏长出灰白色结节,且病变组织出现肉芽肿病变,说明2种病原菌均可使雏鸡感染。烟曲霉菌MIC80结果显示,石菖蒲、黄柏、决明子和苦参MIC80分别为8、16、32和64 μg/μL,辣蓼、白头翁和蒲公英均为128 μg/μL;黄曲霉菌的MIC80结果显示,石菖蒲、决明子和黄柏MIC80分别为8、16和32 μg/μL,苦参和辣蓼均为64 μg/μL,白头翁和蒲公英均为128 μg/μL。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石菖蒲浓度为16 μg/μL时培养基长出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菌落,在决明子浓度为32 μg/μL时培养基长出黄曲霉菌菌落,黄柏浓度为32 μg/μL时培养基中长出烟曲霉菌菌落,而在苦参、辣蓼、白头翁和蒲公英浓度128 μg/μL培养基中就已长出直径较大的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菌落。[结论] 石菖蒲、黄柏和决明子对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石菖蒲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本试验可为抗家禽曲霉病的中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28.
环境DNA技术在象山港水域鱼类多样性调查中的应用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象山港水域环境DNA(eDNA)样品的采集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结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阐述象山港主要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探讨了环境DNA技术在典型海域鱼类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共从象山港水域环境DNA样品中检测到26个常见鱼类物种,隶属于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的7个目中的2...  相似文献   
629.
以40个灵芝属菌株(包括9个江西野生菌株和31个国内栽培菌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菌丝特征、子实体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菌丝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菌株G23、G06、G17、G15的菌丝平均生长速率较快,长势较好。不同菌株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以及菌盖大小、形状、菌柄长度、直径等农艺性状差异较大。野生菌株G01、G06和G09具有较大的驯化潜力,可进一步开发利用,栽培菌株G33、G32、G11、G12、G30综合表现优异,适宜在江西省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30.
近年来,江西省大球盖菇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大球盖菇主产区之一。针对江西省大球盖菇产业存在的优良品种缺乏,菌种繁育难,栽培方式单一,产业化程度较弱,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推动江西省大球盖菇产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