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70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正>1肉、鱼毒中毒病因:肉、鱼类酸败产生组胺及某些鱼、鱼卵含有毒素。症状:厌食、剩食,呕吐,精神萎靡,懒惰,后躯麻痹,抽搐,血便,妊娠期死胎、化胎、流产。重者1~3天死亡。  相似文献   
122.
鸡西矿区采石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鸡西矿区采石废弃地为研究区,采取客土、保水剂、营养袋等栽培方式进行造林,选择樟子松、兴凯赤松、中国沙棘、紫穗槐和小叶锦鸡儿等树种进行植被恢复。结果表明:1)客土栽培方式下,中国沙棘成活率最高,达95.2%,平均高度(179.1 cm)、冠幅(130.6 cm)和盖度(65.3%)均为最高,林下土壤全N、水解N含量最高,分别为1.97 g/kg和294.01 mg/kg,有机质含量为0.91%;樟子松成活率为67.3%,平均高度为70.5 cm,但土壤全N、水解N和有机质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0.45 g/kg、52.36 mg/kg和0.46%;兴凯赤松和紫穗槐成活率分别为64.1%和50.1%,小叶锦鸡儿成活率仅有9.4%。2)在不同栽培方式中,保水剂栽培方式对兴凯赤松影响最大,成活率达85.3%,比对照提高103%,林下土壤N、P、K和有机质含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机质和水解N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6和3.1倍;营养袋栽培方式对樟子松影响最大,成活率达88.3%,成活率和高生长分别比对照提高116%和23%,土壤有机质、全N和水解N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8、1.8和1.4倍。3)保水剂和营养袋栽培方式可有效增加林下草本植物数量和盖度。  相似文献   
123.
为了解H9N2亚型流感毒株的变异及跨种间传播机制,通过基因序列测定和固相酶联试验对2016—2017年吉林地区的8株H9N2亚型流感病毒野鸟分离株的HA氨基酸序列及HA的受体结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株病毒均具有与人型受体和禽型受体结合特性,其中3株病毒HA的226位氨基酸为L,病毒则偏嗜结合6'SL即人型受体,其余5株病毒HA的226位氨基酸为Q,病毒偏嗜结合3'SL即禽型受体,这暗示着H9N2亚型病毒存在着感染人的潜能,因此应密切监测野鸟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为动物及人间流感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究一种高效的提取微量地衣体及地衣共生菌DNA的方法。[方法]在CTAB法的基础上,对溶液成分、比例及应用硅基质吸附柱对微量DNA提取进行优化。[结果]对于叶状、枝状和壳状地衣,采用该方法可得到质量较高的DNA。[结论]所用方法既节约样品,简便易行,费用低,稳定性好,效率高,而且不局限于新鲜材料。  相似文献   
125.
蜱传立克次体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选择更适合蜱传立克次体检测方法。通过对已发现的几种蜱传立克次体病的简单介绍,并且对目前该病检测方法的概述、分类、优缺点对比。从而为发展新的检测方法提供思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6.
1驱虫类 好益佳蝇虫净:粉剂,预防动物粪便产生蝇虫造成细菌传染。口服,1日1次,每次2g。 驱蛔灵:片剂,驱肠道线虫。口服,1日2次,每她体重0.2g。 左旋咪唑:片剂,驱肠道线虫。口服,1日1次,每次25~50mg。  相似文献   
127.
根据毛皮动物的生理特点将生长期分为生长前期(采食~30日龄)、生长中期(31日龄-秋分)、生长后期(秋分-冬毛初期)。  相似文献   
128.
试验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盐碱土长期定位试验站(始建于1995年),研究不同施肥年限下草甸碱土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其碳、氮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52.3%~60.8%,0.5~0.2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随着种植和有机肥施用年限的提高显著增加。施肥5年后,草甸碱土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开始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大团聚体对有机碳和全氮的贡献率分别为47.9%~89.3%和52.9%~82.1%。5 mm和5~2 mm粒级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该粒级团聚体数量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连续5年高量有机肥的投入,已经对草甸碱土培肥改良起到了显著效果,此后维持正常的施入量即可。  相似文献   
129.
长期施用牛粪对松嫩平原盐渍化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盐渍化土壤中,普遍存在土壤结构性和养分状况差以及土壤酶活性低等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土壤中过量的交换性钠离子和较高的土壤pH所引起.长期施用有机肥(牛粪)是一项提升盐渍化土壤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盐碱土改良长期定位试验站,以腐熟的牛粪为改良材料,依据牛粪施用年限共设置5个处理,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3次重复,供试作为玉米,各处理分别为:施用牛粪2年、6年、13年和18年,以不施用牛粪的盐渍化土壤作为对照.分别测定各处理的土壤理化指标和酶活性.采用因子分析法与土壤质量指数法评价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盐渍化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改善盐渍化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养分状况、降低土壤pH和盐分以及增加土壤酶活性.根据特征根>1原则,经因子分析后可提取2个公因子,分别表征"土壤结构性"(因子1)和"土壤盐碱性质"(因子2).与未施用有机肥的土壤相比,施用有机肥13年和18年的土壤具有较好的土壤结构性和较低的盐碱性质,而施用有机肥2年和6年的土壤仅具有较低的盐碱性质.比较土壤质量指数(SOI)可知:盐渍化土壤质量随有机肥施用年限而增加,有机肥施用18年处理的土壤质量最高.总之,土壤结构性差和盐碱性质高是影响松嫩平原盐渍化土壤质量的关键限制因子,其中以土壤结构性差最为主导;土壤容重、pH和盐分的降低是长期有机培肥措施下盐渍化土壤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特征,尤其是以土壤容重的降低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0.
“漫川漫岗”是东北黑土区典型地貌,其典型黑土土壤结构受径流、冻融等作用影响。为探明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选取坡耕地的坡下、坡中、坡上位置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坡位下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稳定性指标及土壤性质,分析水稳性大团聚体与土壤pH、有机质、钙镁比关系及稳定性指标与团聚体粒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下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均表现为<0.25 mm团聚体含量占比最高,>2 mm团聚体含量占比最少。<0.25 mm团聚体表现为坡下位显著高于坡中位及坡上位(P<0.05),0.25~0.5 mm、0.5~1 mm、1~2 mm、>2 mm团聚体均表现为坡上位显著高于坡下位(P<0.05)。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其中坡下位与坡上位、坡中位存在显著差异(P<0.05),团聚体水稳性表现为坡上>坡中>坡下。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均表现为与>0.25 mm团聚体呈正相关,与<0.25 mm团聚体呈负相关,其中受>2 mm团聚体影响最大(P<0.01)。有机质、p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