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沙门氏菌的基因工程减毒以及在DNA疫苗载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的重要病原菌,引起人和动物肠热症、胃肠炎、败血症等,呈全球性分布.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沙门氏菌进行减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诱导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同时,沙门氏菌是一种侵袭性胞内菌,减毒沙门氏菌运载编码有外源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可在体细胞内进行持续表达,诱导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因此,减毒沙门氏菌既可作为针对同源抗原的活疫苗,也可作为诱导针对其他病原微生物产生保护性反应DNA疫苗的载体[1].本文综述了沙门氏菌的基因工程减毒以及在DNA疫苗载体中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2.
猪圆环病毒2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 PCV2),是感染猪Sus scrofa domestica的一种单链DNA病毒。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于PCV2感染猪的筛选和疾病预防非常重要。根据PCV2 ORF2基因保守区,设计了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利用SYBR Green作为荧光染料建立了一种定量检测PCV2的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优点,每微升的最低检测限低至101拷贝DNA。利用该方法对34份PCV2阳性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检测符合率为100%,明显高于普通PCR方法的50.0%。因此,本研究建立的PCV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该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测工具。图4表4参26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讨翁芩复方(WQ)对雏鸭感染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预防效果及其作用,本研究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体外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灌胃氟苯尼考(FF)及不同剂量WQ预处理雏鸭7 d后口服感染Pm,通过比较日增质量和成活率评价WQ对Pm感染雏鸭的预防效果,RT-PCR和细菌计数检测Pm入侵和定植肝脏程度,全血细胞计数(CBC)检测血液中血细胞变化,RT-qPCR检测十二指肠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表达。结果表明:WQ对Pm有明显的体外抑菌效果;WQ干预后雏鸭成活率提高,日增质量提高;WQ组肝脏的Pm数量减少;WQ能显著改善血红蛋白浓度(HGB)和红细胞压积(HCT);WQ降低Pm诱导的IL-10和IL-4水平。因此,WQ可有效预防Pm感染,为临床防控该菌大规模流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4.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建立经济、快速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利用巢式PCR技术,建立高灵敏度PCV2检测平台,以加强对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根据PCV2 ORF2基因保守区,设计内、外2对巢式PCR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对猪场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强,最低检出量为10拷贝/μL,检出率达97.3%。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方法为快速、高效地检测PCV2以及为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提供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25.
目的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H蛋白的主要抗原位点用于检测与预防。方法用DNAStar分析小反刍兽疫病毒H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病羊组织中扩增PPRV的H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最后用PCR、酶切和测序分析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中,经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PPRVH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所有蛋白的表达。结果将RT-PCR产物电泳,得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片段;对重组质粒PET-28b-H66-249和PET-28b-H281-550酶切后,均出现预期相符的片段;DNA测序表明插入片段的序列与小反刍兽疫H蛋白基因完全一致,其大小分别为569bp和831bp;将重组表达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证明所有的蛋白均得到表达。结论成功表达了PPRVH基因的主要抗原蛋白,为日后的检测与预防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我省的杭州 ,湖州等地养鸭户的鸭发生一种急性传染病 ,发病率 30~ 10 0 % ,死亡率约为 2 0~ 5 0 % ,耐过的鸭生长缓慢 ,诊断为传染性浆膜炎 (infectiousserositisinduckling) ,经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 ,控制了病情。1 诊断方法1.1 流行病学与病理剖检本病常年可发生 ,以 3~ 10月多见 ,主要感染 1~ 8周龄的鸭 ,尤以 2~ 3周龄鸭为甚。营养状态、卫生条件差的鸭场 ,受应激因素影响 ,在潮湿多雨、气温炎热的季节尤为多发。病鸭精神萎糜 ,食欲下降 ,下痢 ;部分病鸭出现共济失调 :脚发软 ,站立不稳 ,头…  相似文献   
27.
曾宝贵  宋厚辉  梁雪芽 《畜禽业》2002,(4):X012-X013
里氏杆菌引起家禽的流行性传染病,最早由Riemer发现于引起鹅的一种败血症而命名.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则最早由Hendrickson和Hibert发现于美国的纽约长岛,当时称之为新鸭病,Graham等后来称之为鸭败血症,最后由Dougherty通过病理学研究,将此病称之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8.
对浙江省某兔场腹泻病兔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经革兰氏染色和PCR鉴定,分离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株,命名为ZJE1株。ZJE1株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敏感。以ZJE1株为宿主菌,分离纯化出噬菌体4株,分别命名为ZRP2、ZRP3、ZRP4和ZRP5,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株噬菌体分离株均由六角形的头部、可收缩的尾鞘和尾管组成,均属于肌尾噬菌体科。采用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分离株的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pH稳定性、热稳定性和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ZRP2、ZRP3、ZRP4和ZRP5具有宿主特异性,在37~55 ℃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2、ZRP3在pH值7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4、ZRP5在pH值5~7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2、ZRP3、ZRP5的潜伏期为11~19 min,均能在体外裂解ZJE1株。研究成果可为应用噬菌体治疗兔大肠埃希菌病提供研究基础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9.
细菌中的硫氧还蛋白A(thioredoxin A,TrxA)能够通过对氧化受损的的二硫键进行修饰进而参与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磷脂酶PlcB作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coytogenes)关键的毒力因子在细菌逃逸吞噬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该蛋白是否受李斯特菌TrxA的修饰尚无报道。因此,本试验主要从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蛋白活性水平研究李斯特菌硫氧还蛋白TrxA对磷脂酶PlcB的调控关系。结果显示,单增李斯特菌野生株EGD-e缺失trxA基因后,PlcB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利用天然启动子回补trxA后能够使PlcB的表达恢复至野生株水平,而组成型启动子回补效率较低,表明TrxA能够严谨调控李斯特菌毒力因子PlcB的表达。体外溶脂试验发现李斯特菌缺失trxA后导致其溶脂能力显著降低,磷脂酶活性检测发现重组PlcB的活性高度依赖TrxA的存在。本研究首次发现并证实李斯特菌PlcB的转录和表达及其磷脂酶活性维持受TrxA的调控,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李斯特菌硫氧还蛋白系统在细菌感染宿主过程中的氧化还原修饰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针对霉菌毒素精准检测技术的开发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利用胶体金与赭曲霉毒素A单抗偶联物和赭曲霉毒素A-BSA偶联物(OTA-BSA),开发了一种快速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当OTA-BSA配制终质量浓度为4.8 g·L-1,质控线用羊抗鼠IgG配制终质量浓度为1.5 g·L-1,硝酸纤维素(NC)膜的包被量为1.0 μL·cm-1时呈现最清晰、最均匀的条带。②赭曲霉毒素A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达到1.0 μg·L-1,检测时间仅为5 min,非常适合现场快速检测。该检测试纸条具有携带方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由于本方法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与传统的仪器和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相比,在野外和临床检测中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图5表1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