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从死亡率高达55%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鸡群的病例中分离到一株IBD强毒。该强毒可使人工发病鸡36小时发病,发病率100%,死亡率60%。剖检可见到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理变化,如肌肉、心脏、腺胃出血,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外观。免疫保护性试验、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和电镜形态学观察均证明该分离物为IBD病毒。并排除了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从而表明,我国鸡群中存在不同于经典IBD病毒的超强毒变异株。  相似文献   
72.
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对此前构建的表达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血凝素(HA)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rPRV-HA)进行了免疫效力评价。按每只10^5.0 TCID50 rPRV-HA的剂量通过滴鼻接种8周龄雌性BALB/c小鼠(n=60),同时设Bartha-K61免疫对照组(n=60)、非免疫攻毒对照组(n=20)和非免疫不攻毒对照组(n=10)。于免疫后不同时间分别从rPRV-HA免疫组和Bartha—K61免疫对照组随机剖杀一定数量的小鼠,其余小鼠于免疫后第28天用10^5.0 TCID50同亚型SIV毒株A/Swine/Heilongjiang/74/2000(H3N2)进行强毒攻击。攻毒后第4、7、14天分别剖杀小鼠,进行间接免疫荧光、病毒分离、血清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重组病毒主要分布于肺脏;免疫后14d起,从rPRV—HA免疫组及Bartha—K61免疫对照组均可检测到针对PRV的荧光抗体;从rPRV—HA免疫组可以检测到针对SIV的荧光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而各对照组均呈阴性。攻毒后从rPRV—HA免疫组小鼠未分离到攻击病毒,血凝抑制抗体显著升高,病理变化显著轻于对照组,表明rPRV—HA免疫小鼠可以抵抗同亚型SIV的攻击,可以作为rPRV—HA免疫效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3.
从湖羊肺脏中分离绵羊肺炎支原体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新疆湖羊肺脏病料中分离出一株支原体XJ-3f,用其培养物人工感染80日龄健康绵羊,28d后剖杀,剖检可见肺表面肉粉色实变,显微病理变化为大灶性融合性肺炎。参考国际已知支原体16SrRNA序列,设计一对扩增700bp片段的通用引物,直接提取肺脏组织DNA进行PCR扩增并克隆、测序。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33种支原体序列比较,结果证明该序列与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标准株Y.98同源性为99.9%,而与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M.capricolum subsp.capricolum,Mcc)、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ycoides subsp.Capri,Mmc)、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LC型(M.mycoides subsp.mycoides LC,M.mmLC)等同源率为81%。以感染羊血清和Y.98与从发病羊肺脏中分离出的三株支原体茵体蛋白进行Western blot,证明均与感染羊血清有特异性反应,且与Y.98相比无明显差异,故确定分离株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  相似文献   
74.
 【目的】欲构建具有较好交叉免疫保护效果的多组分重组亚单位疫苗,从而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和重组表达技术获得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6种主要毒力因子rApxI、rApxII、rApxIII、rApxIV、rApfa和rOMP。并设立以灭活苗(5×108cfu)为试验I组,以重组蛋白rApxI、rApxII、rApxIII和rOMP为试验II组,以rApxI、rApxII、rApxIII、rApxIV、rApfa和rOMP为试验III组,以PBS为空白对照组。分3次免疫BALB/c小鼠,每次间隔2周,第3次免疫后的第7天以APP1型(5×109cfu)和APP2型(5×1010cfu)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试验II组的4种抗体水平(ApxI、ApxII、ApxIII和OMP)和脾淋巴细胞诱生IL-2水平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也一直高于其它3组(P>0.05)。且试验II组对APP1型保护作用(9/10)明显高于试验I组(6/10)、试验III组(5/10)和对照组(0/10),而对APP2型保护作用(无肺脏损伤)也明显优于其它3组(典型肺部损伤),显示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与免疫攻毒保护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结论】试验II组通过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不同血清型APP的攻击提供了很好的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