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6篇
  11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晋西黄土区典型森林植被耗水规律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植被耗水规律是森林植被对水文过程影响机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以典型黄土区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为研究区域,依托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对研究区典型森林蒸散耗水及其环境因子进行定量监测,定量分析蒸腾、蒸发等各蒸散的强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研究区典型森林植被结构对植被耗水特征的影响。土壤蒸发实验运用称重法,树木蒸腾实验采用热扩散式茎流计法,并结合环境因子调查,对观测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土壤的蒸发量与地表植被状况以及土壤温度有关;树木蒸腾耗水与土壤含水量、降雨量、冠幅、树龄的线性关系显著。综合分析可知,影响森林耗水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土壤水分的变化,若土壤含水量较小,则森林植被首先满足自身对水分的需求。在造林时,可以根据不同苗木的水分需求以及当地的土壤水分含量对林木种类进行选取,可以有效减少当地森林水分的消耗。   相似文献   
132.
温室秋延晚黄瓜栽培,是以深秋和初冬供应市场为主要目标,既要避开露地秋黄瓜的产量高峰,又要衔接温室冬春茬黄瓜,延晚茬黄瓜发芽期、幼苗期、初花期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度过,进入结果期以后光照时数逐渐减少,光照强度不断减弱,温度逐渐下降,与早春茬黄瓜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大不一样,所以从选择品种到栽培技术措施上与早春茬黄瓜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3.
草酸青霉菌I1的cDNA文库构建及其溶磷相关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草酸青霉菌I1的cDNA文库,筛选溶磷相关基因。【方法】利用SMART技术构建草酸青霉菌I1的初级cDNA文库,通过难溶磷培养基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转化子,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难溶磷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转化子对溶液pH值、可溶磷含量的影响和产有机酸试验。【结果】成功构建了草酸青霉菌I1的初级cDNA文库,其库容量约为5.29×106 cfu•mL-1,重组率为99%;利用难溶磷固体培养基筛选,得到具有溶磷圈的转化子48个,其中转化子I-4的cDNA序列全长536 bp,为一个新的序列,基因编码氨基酸残基序列长129 n.t。转化子E. coli HST08 I-4在液体难溶磷培养基中培养,提高了有机酸的表达量,并增加了有机酸的种类,在培养12 h后,开始产生乙酸,24 h后,溶液中产生乳酸、苹果酸和α-酮戊二酸,培养36 h,溶液pH值由6.32降到3.69,可溶磷含量达到0.1076 mg•mL-1。【结论】从草酸青霉I1中筛选到一个溶磷相关基因pstI。  相似文献   
134.
一、危害症状早疫病在番茄的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病。侵害叶、茎、果实各个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病害一般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叶片上最初可见深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呈圆形或近圆形,外围有黄色或黄绿色晕环,病斑灰褐色,有深褐色同心轮纹,有时多个病斑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5.
针对大惯性、纯迟延、非线性、时变的黏胶剂生产过程,提出一种模糊免疫PID控制算法,该算法根据模糊控制原理对PID参数模型中的kp、ki、kd进行在线修改,利用生物免疫机理调整非线性函数,然后用免疫修正进一步调整PID系统参数,较好地实现了反应釜温度的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较常规的PID控制算法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6.
为了探索艾扦插繁殖的最佳条件,本文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艾茎秆作为繁殖材料,研究插穗长度、插穗部位、NAA浓度对艾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平均根粗和根系效果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0 cm长度的插穗生根效果最佳,平均生根率为66.67%,平均根数为41.8条,平均根长为11.07 cm,平均根粗为2.49 mm,根系效果指数为22.745;植株下端的插穗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为100.00%,平均生根数为18.62条,平均根长为10.03 cm,平均根粗为1.31 mm,根系效果指数为25.16;当NAA浓度为1 000 mg/L时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为66.67%,平均生根数为40.60条,平均根长为8.35 cm,平均根粗为1.04 mm,根系效果指数为21.69。综上所述,艾扦插繁殖时,应选择生长旺盛期进行,选取枝条代谢能力强的下部插穗,并用一定浓度的NAA处理插穗,可有效促进其生根。  相似文献   
137.
为探讨不同放牧梯度对高寒草甸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以青海海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采样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对照(CK)、轻牧(LG)、中牧(MG)、重牧(HG)的土壤持水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度放牧会使土壤容重减小,而放牧强度超过一定强度后会使土壤容重增加,并且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逐渐增大,短期放牧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表层。牧压梯度下高寒草甸在不同土层的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整体上表现为LG,MG相对较大,而CK,HG相对较小,所以适度放牧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而完全禁牧和重度放牧都不利于土壤持水能力的提高。另外,也可看出土壤的持水能力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短期放牧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表层。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三者之间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三者对于不同牧压梯度表现出一致的响应;土壤容重与持水能力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地下生物量、有机质和土壤持水能力的相关性虽然不显著,但仍能说明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同土壤持水能力呈弱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适度放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对草场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138.
针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变化对牧压梯度的响应,以青海海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了禁牧(对照,CK)、轻牧、中牧、重牧试验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全氮密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SOCD和STND均与牧压梯度呈"V"形二次曲线关系(P0.05),说明禁牧可增加SOCD和STND,但放牧强度约高于7.5只羊·hm-2时存在由低向高的一个阈值转折点。同一放牧梯度上0~40cm的SOCD均表现出5月最低,升至7月后,CK、LG到9月持续升高,而MG、HG有所下降,而STND自5月到9月表现为"И"型波动变化规律。随着土层深度加深SOCD和STND下降明显。不论是季节变化还是垂直变化,SOCD和STND相互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C/N随生长季延长逐渐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放牧梯度并未改变土壤C/N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9.
试验对北方地区某大型钟楼式奶牛舍一年内不同季节舍内、外的空气环境指标,包括温热环境指标、CO2和NH3含量、空气中的粉尘和微生物含量进行测定,旨在了解其变化规律,评价其是否满足奶牛健康生产的要求,以便为北方地区奶牛舍的设计和日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测指标随季节或时间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所监测奶牛舍夏季舍内风速低于标准,中午(14∶00)舍内温度超过27 ℃,温湿指数(THI)>69,奶牛在夏季产生轻度的热应激;除此以外,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点监测的其他各项空气环境指标均符合奶牛的饲养标准。综合测定结果,试验所监测的钟楼式奶牛舍较适合北方地区的奶牛养殖,但建议增加防暑降温措施,以减少奶牛在夏季产生的热应激。  相似文献   
140.
为研究从北极狐病料样品中分离的一株强毒的致病性,本实验采用病例复制、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FA)和电镜观察等方法证实分离得到犬瘟热病毒(CDV),并命名为HBF-1。对该分离株H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对显示,HBF-1与疫苗株的同源性为91.0%~91.5%,与国内外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3.5%~99.9%。病毒传代培育试验结果显示HBF-1已适应在北极狐、貉、水貂和犬体内繁殖,具有较广的感染范围。但各种动物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明HBF-1分离株对北极狐、貉、水貂和犬的致病力不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其半数感染量分别为102.46 ID50/mL、102.95 ID50/mL、102.46 ID50/mL和102.58 ID50/mL,表明HBF-1为一株CDV强毒株,可以在不同的经济动物间进行水平传播。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新的CDV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