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23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诊断方法的系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对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诊断方法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免疫组织化学试验(IHC)等进行了系列研究,这些方法适用于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62.
东北地区不同宿主NDV分离株的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针对我国东北地区获得高免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抗体鸡群仍然发生ND的情况,对所分离的18株鸡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和1株鸽源NDV的融合蛋白(F)基因(532bp或280bp)高变区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GenBank序列号:AY208680-AY208698)。结果表明,各分离毒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3.1%~100%。各分离株间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5.5%~100%。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IL-12、HLJ-3与V4株同属于基因Ⅰ型;HLJ-4,JL-14为基因Ⅵ型,其余15株均为基因Ⅶ型。可见目前东北地区ND的流行是由三种不同基因型毒株,老的基因Ⅰ型、Ⅵ型,新的Ⅶ型所引发,但以基因Ⅶ型为主要流行株,这与我国其他地区和世界其他国家的ND流行情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63.
猪断乳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circovirus2,PCV-2)引起的新病。PMWS主要感染1—5月龄猪,发病率为4%-30%,致死率为70%-80%。断乳猪和生长猪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呼吸困难、皮肤苍白、黄疸、腹泻和体表淋巴结肿大。多种组织发生广泛的肉芽肿性炎症,肉芽肿性淋巴结炎、间质性肺炎、肝炎、间质性肾炎和胰腺炎。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是淋巴细胞组织不同程度的衰竭萎缩,淋巴细胞减少。世界许多养猪国家都发生了本病,我国也有流行。PMWS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尚无有效疫苗可供应用,因此本病的正确诊断尤为重要,现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4.
5月4日,农业部接到青海省农牧厅报告,在青海省刚察县泉吉乡年乃索麻村部分候鸟发生死亡,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5月18日从死鸟体内分离到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截止5月26日,已有包括斑头雁、鱼鸥等在内的超过1000只候鸟死亡。青海省已依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规定,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对疫区进行严密封锁和严格消毒,防止家禽、人员与野生禽鸟接触,对疫区周围以及候鸟迁徙路线所经区域所有易感家禽进行紧急免疫。  相似文献   
65.
对一种成年鹅的传染性疾病的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用成年病死鹅和病鹅肝组织悬液接种12日龄鹅胚,48~72 h鹅胚死亡,再用第一代鹅胚尿囊液连传6代均死亡(为GVF1-6).用GVF2接种鸡胚,48~96 h死亡, 连传4代均死亡(为EVF1-4);用GVF3回归到成年母鹅,出现与自然感染类似的病变;用EVF4进行毒力测定,对ELD50为10-5.3;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96 h;用EVF4胚尿囊液进行纯化和浓缩,作电镜检查,观察到大小为120~220 nm有囊膜的近似球形病毒颗粒和六角形的病毒,初步怀疑为副粘病毒和小鹅瘟病毒混感;经用2种血清进行中和处理,得到2种病毒,其中一株进行血凝试验能凝集鹅、豚鼠、牛、羊、人等多种红细胞;进行血凝抑制试验,能被相应的血清和鸡新城疫血清所抑制;经理化测定对乙醚、氯仿敏感,胰蛋白酶不敏感;不耐酸,对热较敏感;核酸型测定,核酸为RNA.经初步确定本病毒可能是鹅副粘病毒.另一种经中和试验和电镜确定为小鹅瘟病毒.  相似文献   
66.
禽流感RT-PCR诊断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禽流感病毒(AIV)A/Chicken/Breslin/1902(H7N7)株的血凝素(HA)基因参考序列设计合成一对H7HA特异引物,并应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RNA,建立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AIVRNA的方法。应用此法对鸡胚培养的AIV尿囊液、SPF感染鸡粪便进行了检测,并与琼脂扩散试验和电镜技术作了对比。特异性试验以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减蛋综合征病毒(EDS-76V)等的感染鸡胚尿囊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AIV尿囊液RT-PCR全部阳性,SPF感染鸡粪便87份,RT-PCR检出69份阳性,样品处理浓缩后琼脂扩散检出11份,电镜检测了23份样品,仅检出2份阳性。非特异性对照样品经RT-PCR检测全部阴性。将AIV感染鸡胚尿囊液作10倍系列连续稀释,可检出稀释度为10-2的病毒尿囊液。RT-PCR最早检出时间为感染后第3天,而琼扩和电镜均是7天。该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且节约时间(只需8小时左右),可从分子水平上对AIV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7.
一次性电流型酶免疫传感技术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抗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AIV)抗原的电化学免疫传感新技术,将HRP标记AIV抗体(HRP-anti-AIV)掺于壳聚糖中,并修饰于丝网印刷碳电极表面,制备一次性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抗原(AIV-Ag)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一步法检测AIV-Ag和循环伏安法监测酶促反应,利用还原电流的降低率来测定样品中的AIV-Ag。在优化的免疫反应条件及电化学检测条件下,免疫电极线性检测范围为3.75~125ng/mL,检出限为0.56ng/mL(S/N=3)。该免疫传感技术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重现性(RSD〈7.10%)、稳定性(2周后电流响应为初始值的91.46%)和准确性(与ELISA符合率为91.18%)。另外,将四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用于禽流感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结果表明免疫电极的一致性有较好的改进。因此,该免疫传感技术有望用于AIV—Ag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8.
禽轮状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9.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国家,饲养也正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但由于国内的实际情况和种种条件的限制,如饲养规模大、饲养密度高、气候变化快、应激因素多等,容易引起群发性疾病的反复发生和流行.近年来,全国各地猪场都为猪只,特别是保育期仔猪的呼吸系统疾病所困扰,由此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明显.引起该类疾病的病原很多,据报道流感病毒的感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美国猪流感是导致猪呼吸道疾病的三大主要病原体之一,危害猪群极严重.近年来国内各省区的猪只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特别是冬季,呼吸道症状更加突出,甚至出现因呼吸道问题继发和并发其他细菌感染而大批死亡的现象;部分地区使用疫苗进行免疫,取得一定效果.国内对猪流感的认识尚不够重视,公开报道也很少,但不容质疑的是猪流感对养猪生产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0.
为满足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对中国禽流感毒株信息计算机化管理的需要,通过系统的需求分析,建立了毒株信息数据标准和数据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系统结构,开发出中国禽流感病毒毒株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录入、信息维护、信息查询及统计分析、报表系统以及系统安全等。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了参考实验对信息计算机化管理的要求,为中国禽流感毒株信息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