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猪蛔虫性别特异基因在第三、四期幼虫的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猪蛔虫性别特异基因在第三期、第四期幼虫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从所构建的猪蛔虫雌、雄成虫cDNA消减文库中分别挑取克隆,制备成cDNA微阵列芯片、标记有荧光素Cy5-dUTP和Cy3-dUTP的各组探针(L3+♀;L3+♂;L4+♀;L4+♂)分别与制备好的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原始信号值经均一化处理后,获取每个点的Ratio值(Ratio=Cy5/Cy3).根据该值筛选出表达差异最明显的841个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在获得的707个有效序列中有61个是猪蛔虫新的ESTs、将在第三、四期幼虫以及成虫中显著表达的克隆进行排列组合比较,获得各期特有和各期之间共有的表达克隆一在第三期幼虫中,雌、雄性别特异基因分别有21和9个,编码的主要蛋白有卵黄原前导蛋白、睾丸幼胚蛋白等;在第四期幼虫中特异表达的雌、雄性别基因分别有22和6个,其中免疫抑制卵巢信息蛋白、主要精子纤维蛋白(MFP)等表达明显本项研究结果不仅初步阐明了猪蛔虫性别特异基因在第三、四期幼虫的表达情况,而且亦为筛选控制猪蛔虫病的“关键”基因并阐明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蜱在吸食动物血液的同时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引发重要的人兽共患蜱传病,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近年来不断上升的发病率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广东省特殊的气候、地理资源环境和饮食习惯不但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增加了人与动物接触的机会,为新的蜱种和蜱媒病传播提供了方便。目前广东省分布流行的蜱种主要涉及6属21种,已经证实存在的蜱传病有莱姆病、Q 热、北亚蜱传斑点热和人粒细胞无形体。论文就广东省蜱的种类分布以及蜱传病的流行概况做一综述,为广东省蜱传病的防控措施制定及传播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为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TBl)对试验雏鸭肾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亚硒酸钠对AFTBl的颉颃效应.本试验以雏鸭为试验动物,7日龄雏鸭90只,共分为3组,每组各30只.第Ⅰ组设为空白对照组,灌胃同等量二甲基哑砜;第Ⅱ、Ⅲ组为试验组.每天分别按0.1 mg/kg体重剂量给第Ⅱ、Ⅲ组雏鸭灌胃AFTB11次,连续投药21 d,试验期间给第Ⅲ组雏鸭每天按1 mg/kg体重剂量灌胃亚硒酸钠(Na2 SeO3)1次.分别在给雏鸭投药后7、14、21d,检测雏鸭肾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氧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丙二醛( MDA)等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显示,第Ⅱ、Ⅲ组雏鸭肾组织SOD、CAT、GSH-Px及GR活性与T-AOC均显著低于第Ⅰ组(P<0.05),而MDA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与第Ⅱ组相比,经灌胃投用亚硒酸钠的第Ⅲ组雏鸭肾组织各项抗氧化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导致雏鸭肾组织抗氧化功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亚硒酸钠能明显改善其变化.  相似文献   
24.
为观察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TB1)对试验雏鸭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复方中药对AFTB1的颉颃效应.本试验以雏鸭为试验动物,7日龄雏鸭90只,共分为3组,每组各30只.第Ⅰ组设为空白对照组,灌胃同等量二甲基亚砜;第Ⅱ、Ⅲ组为试验组.每天分别按0.1 mg/kg剂量给第Ⅱ、Ⅲ组雏鸭灌胃AFTB1一次,连续投药21 d,试验期间给第Ⅲ组雏鸭日粮中添加2%复方中药.分别在给雏鸭投药后7、14、21 d,检测雏鸭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丙二醛(MDA)等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显示,第Ⅱ、Ⅲ组雏鸭血清SOD、CAT、GSH-Px及GR活性与T-AOC均显著低于第Ⅰ组(P<0.05),而MDA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与第Ⅱ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复方中药的第Ⅲ组雏鸭血清抗氧化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导致雏鸭血清抗氧化功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复方中药能明显改善其变化.  相似文献   
25.
大部分顶复门原虫与人畜重要寄生虫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各类药物在寄生虫与细菌病防治中的广泛应用,甚至是滥用,造成了这类寄生虫与细菌的严重抗药性,急需一些新型抗感染性药物的出现.由于在一些顶复门原虫与细菌中广泛存在的Ⅱ型脂肪酸代谢途径在其脊椎动物宿主中并不存在,而丙二酰单酰辅酶A∶ACP转酰基酶(malonyl-CoA...  相似文献   
26.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鸡、火鸡、孔雀、鹌鹑以及鸭、鹅等禽类的一种寄生虫病,经消化道感染,该病主要侵害盲肠和肝脏,以肝的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故又称盲肠肝炎。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广东地区家畜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评估蜱媒病在广东省的传播风险,对该地区3个生境点(湛江、汕头、清远)的牛体寄生蜱进行了调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体表检视法和布旗法分别采集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牛体表寄生蜱和牛舍环境周围游离蜱样本共109只,并进行实验室鉴定、检测。通过特异PCR方法分别检测无形体、莱姆病、巴贝西原虫、立克次体和Q热5种主要病原携带情况。结果显示:采集到的109只蜱虫样本均为微小牛蜱,其中湛江样品中检出6份无形体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5%(6/109);莱姆病、巴贝西原虫、立克次体和Q热均检测阴性。研究表明,广东省牛体寄生蜱种类相对单一为微小牛蜱,携带有阳性蜱传病原(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提示:广东省极有可能存在该病的自然疫源地,需要进一步调查并进行更深入的生态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28.
从鸭肝脏中分离1株革兰阴性球杆样细菌进行研究,利用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进行初步鉴定,通过16S rRNA基因分析及序列比对明确其种类来源及亲缘关系;以20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仅对丁胺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其余18种药物全部耐药;利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该菌与沃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的相似度为99%,根据表型形状和种系发生结果证实该菌为沃氏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29.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2)在染色质沉默、基因调控、代谢调节和调节细胞寿命等一系列细胞生物活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被作为抗病原微生物药物靶标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技术注释获得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Sir2的基因序列,以注释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E.tenella第2代裂殖子cDNA文库为模板,利用PCR扩增获得了EtSir2ORF基因序列;并构建pET43a-EtSir2重组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结果显示,EtSir2ORF全长为909 bp,编码一段全长为302个氨基酸的多肽片段,该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99 ku,与预期分子质量一致.  相似文献   
30.
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一性的胞内寄生性原虫,其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包括艾美耳球虫、巴贝斯虫、隐孢子虫、疟原虫和弓形虫等.此类原虫具有保守的棒状体、致密颗粒以及微线等顶端复合器结构,这些细胞器可分泌大量的入侵相关蛋白分子介导虫体入侵宿主细胞.而棒状体蛋白是这类原虫在入侵过程中由棒状体分泌的一类蛋白,其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