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9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研究旨在针对目前中草药在蛋鸡生产上免疫性能研究的薄弱环节,探索中草药添加剂对蛋鸡多项免疫指标的影响,为推广利用新型安全有效的植物性添加剂提供理论支持。选用同种同批刚出雏的1,200只蛋鸡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按照饮水中原药材浓度为300×10-6添加中草药制剂,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对蛋鸡的多项免疫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使用中草药添加剂的蛋鸡禽流感抗体持续时间在42d以后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85d以后差异极显著(P0.01),外周淋巴细胞转化率在28d以后开始差异显著(P0.05),35d后差异极显著(P0.01),Ig G含量在28d以后差异极显著(P0.01),SOD浓度在28d后差异显著(P0.05),35d后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器官指数在28d后差异显著(P0.05),35d后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对蛋鸡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提高蛋鸡的禽流感抗体持续时间,提高外周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提高体内Ig G和SOD的含量,增加免疫器官指数,进而增强蛋鸡的个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32.
为探索氮、磷、钾肥配施对暗紫贝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得出暗紫贝母优质高产的氮、磷、钾肥配施方案,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5年生暗紫贝母的田间施肥试验,测定了药材产量和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总生物碱含量等指标。使用DPS解析的数据建立了氮、磷、钾与暗紫贝母产量和质量的函数模型,通过F检验,分析了回归方程和各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利用模型分析了氮、磷、钾肥对产量、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使用统计频数法、灰色关联度和DTOPSIS法综合各项指标获得最优施肥方案。施用氮、磷、钾肥可影响暗紫贝母产量和质量。本研究施肥水平下各因素对产量和总灰分的影响表现为:K2O>N>P2O5,对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生物碱的影响表现为:N>P2O5>K2O。随着N用量的增加,总灰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总生物碱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P2O5用量的增加,总灰分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K2O用量的增加,总灰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P2O5低K2O或高P2O5高K2O均有利于暗紫贝母产量的形成,低N低P2O5或高N高P2O5均有利于增加暗紫贝母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K2O对产量和总灰分的影响最大,N对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生物碱的影响最大。通过试验得到的暗紫贝母优质高产的施肥方案为N 163.82~190.77 kg/hm2、P2O5.541.75~720.25 kg/hm2、K2O.337.49~454.52 kg/hm2。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究黔东南不同林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揭示森林土壤养分分布规律及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林、杉木林和灌丛林3种林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土层土壤碳(SOC)、氮(TN)、磷(TP)含量并分析其化学计量比。【结果】3种林型在0~60 cm土层土壤SOC、TN和T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24~25.72 g/kg、0.49~1.23 g/kg和0.10~0.40 g/kg,整体均表现为灌丛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随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林型土壤SOC、TN和T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土壤SOC和TN含量在各土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3种林型在0~60 cm土层土壤C∶N、C∶P和N∶P的变化范围为21.94~30.16、65.72~154.81和2.80~10.55,不同林型土壤C:N表现为杉木林>灌丛林>马尾松林,土壤C∶P和N∶P均表现为马尾松林>杉木林>灌丛林;随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林型的土壤C∶N和C∶P均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杉木林土壤C∶P在各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土壤N∶P在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中均呈上升趋势,在灌丛林中呈下降趋势,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冗余分析表明,坡度是影响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主导因子,解释量达到18.7%,电导率也对其有显著影响,解释量达10.0%,而土壤温度对其影响不显著,解释量为3.1%。【结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矿化快,C含量高,在养分供应方面受N和P元素限制,坡度是主要限制土壤N和P供给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为进一步完善油气长输管网系统,施工单位将面临更高难度的施工作业,山地长输管道施工将常态化,其中山地管沟开挖是山地长输管道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东段5标段管道为例,深入分析管沟沿线的地质和地貌情况,针对山地管道管沟开挖施工技术的要点和难点,对不同地质条件下应该采用不同的管沟开挖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进而提出了有利于提高管沟开挖效率、提升管沟成型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产犊月份与奶牛隐型乳房炎的发病及产奶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探索产犊月份与奶牛隐型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和产奶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江苏盐城某集约化奶牛场2 564头泌乳牛的DHI记录,利用隐型乳房炎测试液检测隐型乳房炎发病情况,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产犊月份在6月份时,305 d产奶量最低;在8月份时,则最高.几乎每个产犊月份与其余月份之间的305 d产奶量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产犊月份在6、7月时,隐型乳房炎的发病率最高,产犊月份在4、5月时,隐型乳房炎的发病率最低.产犊月份与隐型乳房炎的发病程度和305 d产奶量均为显著性相关.[结论]最优产犊月份在9、10月份,这期间产犊容易取得较高的产奶量、较低的隐型乳房炎发病率和较轻的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36.
牛乳房炎是世界乳牛业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除了影响奶牛的发情和妊娠、造成乳产量和质量下降、药品或兽医治疗费用增加外,还导致乳牛失去泌乳能力而被强制性淘汰等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7.
日本球坚蚧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球坚蚧发生 1代 ,以 2龄若虫在 2~ 3 a生枝条背侧越冬。若虫体形小 ,以初孵若虫移动性较大。成虫产卵量大 ,繁殖系数高。品种、苗木、接穗、修剪、管理、气候和若虫自身的移动都促使扩散发生 ,通过清除虫源 ,狠抓萌芽、始花前和 6~ 7月适时合理喷药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38.
玉米DH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一般配合力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西南核心材料及其以它们组建基础材料诱导选育出的DH系,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玉米6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遗传参数和GCA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极显著水平;控制这6个性状的基因效应中主要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非加性基因效应较小;单株产量GCA与行粒数、穗长、结实长和穗粗4个性状的GCA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行数相关不显著,本试验材料中DH系09Y1035、10Y1026、09Y1027、10Y1028和10Y1031、09Y1032、09Y1016、09Y1019、09Y1029、09Y1018共10个自交系GCA综合性状较优,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通径分析表明:行粒数、穗长、穗粗GCA对单株产量CCA有较大的直接作用,是影响单株产量GCA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研究中国荷斯坦牛溶菌酶基因(lysozyme,LYZ)编码区多态性与乳房炎的关联性,寻找与乳房炎相关的分子标记,加快中国荷斯坦牛的抗病育种进程。【方法】利用PCR-SSCP技术对30个公牛家系的610头中国荷斯坦牛LYZ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利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LYZ基因的多态位点与SCS和305d产奶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LYZ基因的外显子1上存在115(TG)突变位点,突变使精氨酸变为亮氨酸;突变位点经PCR-SSCP法检测发现了3种基因型TT、TG和GG,频率分别为0.270、0.508和0.222,χ2检验表明中国荷斯坦牛在该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GG基因型个体的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TT基因型个体(P0.01),显著低于TG基因型个体(P0.05);GG基因型个体的305d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高于TT基因个体(P0.01),显著高于TG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115(TG)位点GG基因型,对中国荷斯坦牛的SCS和305d产奶量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奶牛乳房炎抗性的筛选。  相似文献   
40.
利用16个自交系按8×8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成64个组合,研究其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长、穗粒数、小区籽粒产量等14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4个农艺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极显著水平;控制这14个性状的基因效应中主要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非加性基因效应较少;本试验材料中561、B603-6-1、8954、4781tl41、268、549、478C4等7个自交系GCA综合性状较优,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根据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16个自交系划分成6个类群:549、8954为一类;268、478C4、冬4011、N7931、478G为一类;4781tl41、苏11为一类;561、B603-6-1为一类;WJ01、石79、1058为一类;吉1037、200H为一类.
Abstract:
Sixteen maize inbred lines were used in an 8×8 incomplete diallel cross experiment to form 64cross combinations and their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special combing ability(SCA)and genetic parameters of 14 agronomic traits were recorded,including plant height,ear height,growth duration,ear length,kernels per ear,grain yield per plo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CA and SCA of all the agronomic traits studie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 and were controlled mainly by additive genes.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7 inbred lines(561,B603-6-1,8954,4781tl41,268,549 and 478C4)had relatively good GCA characters and they would be useful in developing the crosses with strong heterosis.Cluster analysis divided the 16 maize inbred lines into 6 groups,i.e.[1]549 and 8954;[2]268,478C4,Dong4011,N7931and 478G;[3]4781tl41 and Sull;[4]561 and B603-6-1;[5]WJ01,Shi79 and 1058;and(6)Ji1037 and20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