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183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研究铅对大鼠中枢神经元的损伤以及应用叶酸后的影响,探讨了叶酸对铅中毒条件下中枢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将健康清洁级初断乳3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铅染毒组,叶酸给药组及生理盐水组。各组于处理后第2、3、4周取材。铅染毒组、叶酸给药组每组各30只,生理盐水组12只,共72只。测量血铅,分别进行海马和小脑组织的H—E染色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凋亡基因Bax的蛋白免疫电泳,并作光密度分析。结果,通过对各个时间段各组血铅测定,可得叶酸给药组血铅含量低于铅染毒组。铅染毒组Bcl-2蛋白表达量少于给药组,而Bax多于给药组,H—E染色结果铅染毒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叶酸给药组。结果表明,叶酸可降低铅中毒大鼠的血铅浓度,并具有一定抗细胞损伤作用,对铅中毒大鼠的中枢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松辽黑猪染色体组型及显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以及C-显带和G-显带技术,对松辽黑猪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及显带研究,并分析了各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及臂比。结果表明,松辽黑猪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公猪为3:8,XY;母猪为3:8,XX。松辽黑猪的C-带具有多态性,G-带带型与其他家猪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牛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简写为MSTN)外显子1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SSCP方法对草原红牛和利木赞与草原红牛的杂交牛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检测到了多态性,表现为从、BB和AB3种基因型。对两种纯合子进行测序,结果发现282位碱基发生突变,由C突变为A,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苯丙氨酸变为亮氨酸。经独立性检验发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含利木赞血液的多少有关;并通过不同性状在该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等位基因B可以显著的提高草原红牛的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和肉骨比。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用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杂交后代共计42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体尺、体重作为衡量其生长发育指标,进行肉牛肌肉度线性评分,并屠宰测定其肉用性能,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3个微卫星位点基因标记与生长性状、屠宰肉用、肌肉度线性评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46等位基因D(211bp)对3个肌肉度评分性状肩部、腰厚、大腿肌有负相关;等位基因B(205bp)在腰厚方面有正相关。等位基因F(249bp)对牛的胸深、坐骨端高等生长性状有正相关。BM1824等位基因C(211bp)对腿围性状、净肉率和净肉重性状均有正相关。IDVGA2等位基因C(209bp)对牛的肉用性能有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选用草原红牛及其与利木赞牛的杂交后代66头作为试验牛群体,提取血液及肝脏基因组DNA,设计8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从分子水平上对草原红牛及其杂交群体8个位点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微卫星分析。结果表明,在草原红牛中,ETH225、IDVGA2、IDVGA46和IDVGA44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4、3和4,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420、0.6736、0.5218和0.5750,这4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而另4个位点BM2113、BM1824、IDVGA55和TGLA44等位基因数分别,2、2、2和5,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698、0.3604、0.3538和0.4708,属于中度多态性位点。在杂交牛群体中,BM2113、ETH225、IDVGA2、IDVGA46、ID- VGA44、BM1824、IDVGA55和TGLA44这8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5、4、4、5、4、4和6,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432、0.5943、0.6593、0.5794、0.7259、0.6121、0.6120和0.6204,杂合度为0.7034,均属于高度多态性位点。这些微卫星位点作为遗传标记应用于草原红牛遗传育种研究之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利木赞牛杂交改良对草原红牛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纯种草原红牛和含1/2利木赞血缘的改良草原红牛各16头在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条件下进行10个月的集中舍饲育肥,研究了2组牛生长速度、产肉率及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和嫩度等肉质水平。结果显示, 改良牛的体高、体长、胸围、体质量、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等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或P<0.05),改良牛的眼肌面积比草原红牛增8.39%,大理石花纹等级和嫩度剪切力值也略大于草原红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利木赞牛对草原红牛的肉用性能改良效果显著,且对草原红牛的肉质没有明显影响,草原红牛保持了其原有肉质好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检测松辽黑猪H-FABP基因位点多态性,应用PCR-RFLP技术(HinfI、HaeIII和MspI 3种限制性内切酶)检测了62头松辽黑猪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发现松辽黑猪在MspI多态位点上表现为单一的AA型;而在HinfI多态位点上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H的基因频率为0.7177,在HaeIII位点上也表现出多态性,等位基因d的基因频率为0.6210。研究结果表明松辽黑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8.
基因多态性是指基因组序列上的变异,它是决定家畜对疾病易感性与抵抗力、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性以及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性的重要因素.研究基因多态性有利于定位和鉴定致病基因和疾病易感基因,使得从遗传学的角度控制疾病成为可能,从而达到减少家畜疾病防治的成本,改良家畜品种,为人类提供健康的动物产品的目的.笔者主要从抗病育种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牛疾病易感性和抗性的相关研究,并结合遗传信息学和表观遗传学,阐述家畜疾病控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胚胎工程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胚胎工程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张嘉保刘健(解放军农牧大学长春130062胚胎工程是指以胚胎移植为基础的一整套胚胎生物技术,包括超数排卵、胚胎冷冻、胚胎分割、体外受精、胚胎克隆及基因导入等。胚胎工程是通过对精子、卵子及受精卵进行操作,目的在于充分...  相似文献   
20.
肝素或钙离子载体诱导牛、羊冻精体外获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肝素或钙离子载体(I-A)诱导牛、羊冻精体外获能,根据对去透明带仓鼠卵的穿透情况评定获能效果,并用台盼蓝·姬姆萨(TG)染色观察了精子的死活及顶体状态.结果发现,牛、羊冻精经肝素或I-A处理后与卵子一起培养,2 h穿透仓鼠卵,4 h开始形成雄原核,6 h形成发育良好的雄原核.牛冻精用50μg/mL肝素及0.1μmol/L I-A处理效果最好,穿透率分别为72.8%和92.3%;羊则以20μg/mL肝素及0.3μmol/L I-A为宜,穿透率分别为73.1%和68.O%.咖啡因与I-A或肝素并用均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精子的穿透能力,并能促进卵内原核的发育.肝素和I-A均能在体外诱导牛、羊冻精的顶体反应,有顶体反应活精子百分率与穿透率呈强正相关,羊冻精比较脆弱,获能处理后活力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