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22.
23.
为探索限饲模式下宁乡花猪商品猪生长肥育性能以适应品牌猪肉具备风味性、安全性需要,在初生重(0.98±0.02)kg饲养(99.69±2.48)d的基础上,相应于25~35 kg、35~60 kg、60~75 kg等3个体重阶段,采用精料重分别占90%、80%、70%,青料重分别占10%、20%、30%配制饲粮,并按8.5成饱模式饲喂。结果表明:1)试猪由体重(24.79±0.64)kg饲养至出栏日龄(243.77±2.67)d、出栏体重(78.22±1.76)kg,该生长肥育全程(144.03±0.23)d、日增重(370.50±9.50)g、料重比(3.51±0.03),充分体现出限饲模式可行性;2)在≤240 d、240~260 d、>260 d的日龄梯级下分别以初生重(1.02±0.02)kg、(0.94±0.04)kg、(0.99±0.08)kg所求取的日增体重百分率曲线与日龄梯级呈负相关态势,显现日龄低梯级明显优于高梯级,反映出生长强度与日龄负相关的必然性;3)自起运至屠宰分别间隔5 h、29 h的胴体率、白条率的相差值达5.04和5.05个百分点,屠宰间隔直接造成胴体损失。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旨在探索沉默信号调节子家族(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7,SIRT1-7)sirt2基因在湘村黑猪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及其多态性与肉质性状间的关联性,以期寻找与湘村黑猪肉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采用PCR-RFLP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对湘村黑猪sirt2基因多态位点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irt2基因在湘村黑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腺、后腿肌和背最长肌8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利用SAS 9.4软件对sirt2基因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肌肉色值、pH_(45 min)、pH_(24 h)、滴水损失、失水率、肌内脂肪、嫩度和眼肌面积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湘村黑猪sirt2基因第8外显子扩增片段中的240 bp处发现1处C→T碱基突变,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Arg)变为半胱氨酸(Cys),为错义突变,并形成CC、CT和TT 3种基因型,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经χ~2检验表明该突变位点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该位点群体纯合度较高,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01,多态信息含量为0.205,为低度多态(PIC0.25)。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TT基因型肉色L~*值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CC和CT基因型(P0.05),CC基因型失水率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P0.05)。sirt2基因在湘村黑猪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背最长肌中相对表达量最高,与肺脏中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胰腺和后腿肌(P0.05),且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胰腺中相对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sirt2基因对湘村黑猪肉质性状的发育有一定影响,可作为影响湘村黑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SNP芯片技术分析浦市黑猪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家系结构,为保护和利用浦市黑猪资源提供支撑。【方法】利用“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对79头成年浦市黑猪(10头公猪、69头母猪)进行SNP测定,采用多种分析软件(Plink、 Gmatix及Mega X)对群体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开展分析,进而构建群体家系结构。【结果】在79头浦市黑猪中共检出57 466个SNPs位点,平均基因型检出率为99.15%。遗传多样性分析提示SNP位点具有多态性,群体存在近交(有效群体含量Ne仅为1.5,且平均观察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群体平均状态同源(Idengtical by state,IBS)遗传距离为(0.294 9±0.072 6),公猪为(0.277 1±0.091 8),共检测到长纯合片段(Runs of hemozygosity,ROH)(29.60±16.12)个,其中长度在0~100 Mb的占40.5%,且群体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108。IBS距离矩阵、G矩阵结果以及群体ROH值的分析结果均反映出群体内个体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根据群体进化树结果,将群体划...  相似文献   
26.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PCR法检测溶藻弧菌及其灭活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分布广,数量多,发病率高,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而对溶藻弧菌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鉴定是其病害防治的前提和基础。核酸适配体,因为具有较高的亲和特异性,在微生物的识别鉴定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本文利用核酸适配体和适配体筛选产物,通过结合、洗涤、加热分离、PCR扩增以及电泳检测等步骤,对溶藻弧菌进行了检测鉴定。结果表明,适配体和筛选产物都能对溶藻弧菌及其灭活菌进行较好的识别鉴定,适配体筛选产物对溶藻弧菌的检测下限为10~3cfu/mL,而对其灭活菌的检测下限为10~2cfu/mL,适配体对溶藻弧菌及其灭活菌的检测下限都可达到10 cfu/mL。该方法对溶藻弧菌有较好的亲和特异性,并能较好地区分溶藻弧菌与哈维氏弧菌等水产常见病原菌,在水产病害的检测中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是目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养殖规模扩大、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猪场粪尿和污水大量排放,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28.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对母猪繁殖性能、泌乳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24头胎次、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健康大白猪母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Ⅱ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和100 g/t的低聚壳聚糖。试验从母猪妊娠第85天时开始,至分娩后第21天时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可显著增加母猪的健仔数和哺乳期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母猪的产程(P0.05),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母猪的便秘和降低母猪的背膘厚损失;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仔猪的初生窝重显著增加(P0.05),试验Ⅱ组母猪的哺乳期泌乳量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Ⅱ组母猪初乳中乳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Ⅰ组初乳中尿素氮(UN)含量和常乳中精氨酸、总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3)试验Ⅰ组和Ⅱ组母猪的血浆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的血浆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总蛋白(TP)、白蛋白(AL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本研究结果,50 g/t低聚壳聚糖为母猪饲粮中的最佳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29.
以湖南黑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进行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s 4,RBP4)基因多态性检测,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法分析其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猪群中发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A、B等位基因的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分别为0.8649、01351、0.3960、0.2337,表明该位点处于中度多态。初产母猪AA型比B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分别多1.66头、1.83头,差异显著(P〈0.05);经产母猪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比AB、BB型分别多1.19头、1.48头(P〈0.01)和0.96头、1.22头(P〈0.05)。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初产、经产母猪在该位点上A等位基因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表现为正效应,各性状分别增加了0.1496头、0.1635头和0.1443头、0.1169头,即A等位基因可能为湖南黑猪繁殖性能的有利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30.
宁乡猪种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实地调查、自然生态、历史资料、饲养试验、屠宰测定等,分析和比较了宁乡猪的体貌特征、体重体尺、繁殖性能、生长肥育和肉质性能.相比1980年的调查结果,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分别提高27.67%,8.03%,7.26%,6.97%,卧系率降低92.2%;产仔数、初生体重、20日龄窝重、60日龄窝重和60日龄育成率分别提高了11.62%,17.44% ,78.97%,66.04%和6.28%;生长肥育期日增重提高2.11%,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分别降低25.47%和提高8.5%,2.68%.肉质测定结果表明,肌内脂肪高达5.37%,必需氨基酸122.4%,风味氨基酸220.5%,油酸(18:1) 51.0%,亚油酸(18:2) 7.74 %,饱和脂肪酸59.6%.这表明宁乡猪种质优良、可塑性强,在保护猪遗传资源多样性的工作中,尤其应重视宁乡猪高肌内脂肪、高油酸及其他丰富的营养性和风味性成分的种质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