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66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为探究鸭在稻田间的运动规律,揭示不同鸭品种在田间的行为学差异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稻鸭共作试验田9块(766 m2/块),按225只/hm2分别放入役用鸭(绿头野鸭♂?金定鸭♀)、金定鸭、白改鸭等3个鸭品种,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采用连续观察法记录鸭在每天的5:00—20:00时间段内在田间的游动、休息、采食等行为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连续观察5天。经观察发现,鸭田间活动高峰一般是在早上5:00—7:00,8:00—11:00以及15:00—18:00等时间段,役用鸭和金定鸭每天的活动时间分别为324.50 min(36.06%),315.75 min(35.08%),极显著高于白改鸭264.50 min (29.39%) (P<0.01)。采用役用鸭、金定鸭、白改鸭进行稻鸭共作后,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2.75%,20.14%和10.89%。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鸭游动时间相关性分析发现,结实率、理论产量与游动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9,P<0.01;r=0.858,P<0.01),千粒重、实际产量与游动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627,P<0.05;r=0.767,P<0.05)。研究结果表明:役用鸭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最好,且发现游动时间可作为影响稻鸭共作水稻产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该研究结果为稻鸭共作鸭品种的筛选以及稻鸭共作系统水稻产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由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申请的“交流双回路单柱组合耐张塔”实用新型专利于日前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相似文献   
13.
探索IFIT5基因作为抗性性状的候选标记的可能性,为家禽抗病育种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以樱桃谷北京鸭、苏牧麻鸭(樱桃谷鸭×金定鸭)、金定鸭、白羽番鸭为试验材料,利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扫描IFIT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分析其与部分免疫指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仅在IFIT5基因外显子2上检测到一个错义突变(G544A),产生2种等位基因,2种基因型(GG、GA),未发现有AA基因型。经χ2检验,4个鸭群体只有金定鸭和苏牧麻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樱桃谷鸭体内H5含量GG型显著高于GA型(P0.05),而Ig M含量GG型显著低于GA型(P0.05),其余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苏牧麻鸭体内H5含量GG型极显著高于GA型(P0.01),其余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金定鸭不同基因型各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白羽番鸭在+544位点均为GG纯合基因型。由此可以看出,IFIT5(544GA)可作为樱桃谷鸭体内H5含量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钙是维持蛋鸡体内钙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因素,主要参与蛋壳的形成与骨骼构成,合理补钙在蛋鸡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简述了钙的生理学功能和来源,以及钙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骨骼发育的影响,并提出钙在蛋鸡上合理使用的建议,以期为广大蛋鸡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项工作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的三块研究样地上进行。三块样地分别在地带性植被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和一严重退化草场上。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植物中元素的含量及土壤的某些理化性质作了研究。一、休牧对植被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五年休牧,地上部分生物量在羊草草原样地和退化草场样地以围栏内较高。在大针茅样地可能因为远离居民点,受放牧影响小,内外测定值相近。可能与放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胰酶处理法,对家鸡和鹌鹑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家鸡和鹌鹑染色体数目均为2n=78,但染色体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NO.1、NO.4、NO.6、NO.8和Z染色体上。NO.1染色体,家鸡为m型,而鹌鹑为sm型;NO.4、NO.6、NO.8和Z染色体,家鸡分别为sm、sm、m、m型,而鹌鹑全为t型。G带分析结果显示,家鸡和鹌鹑的G带差异主要反映在NO.1、NO.2染色体上,这可能是由于臂间倒位所致。  相似文献   
17.
牛体外受精胚胎衍生干细胞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卵巢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获取囊胚期胚胎,比较体外受精牛胚胎不同获取内细胞团的方法和不同培养液对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囊胚期胚胎不除去透明带而直接培养产生胚胎干细胞,初次克隆率为55%;胰酶法去透明带分离的内细胞团(ICM)培养产生胚胎干细胞,初次克隆率为90%。免疫外科法去透明带分离的ICM在4种不同的培养液中,初次克隆率分别为16.4%、11.5%、21.8%、18.2%,但是其分离的ICM经传代后形成的衍生细胞不易发生分化,经过4~6代的传代,仍然保持其完整的形态,说明免疫外科法是一种理想的牛ICM分离法,培养液为D20+LIF(40ng/mL)可用于牛胚胎干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对浙东白鹅和四季鹅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东白鹅和四季鹅的染色体2n=78,它们染色体形态十分相近,No.1染色体都为sm型染色体,No.2、No.4、Z和W染色体都为m型染色体,No.3、No.5、No.6、No.7、No.8和No.9染色体都为t型染色体.研究结果为明确我国鹅种染色体的数目和鹅核型的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DNA甲基化是真核细胞基因组主要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之一,是调节基因组功能的重要手段.本试验以金定鸭、樱桃谷北京鸭、番鸭、半番鸭(番鸭♂×金定鸭♀、番鸭♂×樱桃谷北京鸭♀)为试验材料,应用MethylFlash整体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检测其甲基化程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蛋白、球蛋白、IgA、IgM和IgG等部分免疫性状,并分析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远缘杂交种(番鸭♂×金定鸭♀、番鸭♂×樱桃谷北京鸭♀)的DNA整体甲基化程度显著高于或极显著高于亲本(金定鸭、樱桃谷北京鸭、番鸭),而3个亲本间以及两个远缘杂交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免疫指标性状值大致表现为家鸭高于番鸭,番鸭高于半番鸭.鸭基因组整体DNA甲基化水平与免疫性状间呈负相关,其中与总蛋白、球蛋白和IgM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试验结果揭示了半番鸭及其亲本基因组整体DNA甲基化对部分免疫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并作出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方式选择,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