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研究从广东省某发病番鸭场分离得到的呼肠孤病毒(DRV)混合有番鸭细小病毒(MDPV)疫苗株.采用MDPV阳性血清中和后,经2轮番鸭胚有限稀释克隆获得纯化的DRV.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双层衣壳、直径约70 nm.F6代病毒滴度为log107.5 TCID50/0.1 mL,病毒能够致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产生细胞病变,并能够致死番鸭胚和SPF鸡胚,回归1日龄雏番鸭出现典型的肝脏点状或斑块状出血等特征性病变,与临床发病鸭相同.分离株S3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与太湖流域2011年分离株DRV-TH 11最高,为99.9%,与福建番鸭源分离株MDRV-J 18为98%;与早期MDRV在66.8 %~67.2%之间,处于不同进化分支上.本研究分离株对番鸭胚、SPF鸡胚及雏番鸭致病力强,而且其基因序列比早期分离株变异较大,应加强监测并及时筛选新疫苗株以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理想的PRRSV标记疫苗血清学阴性标记候选物,选取美洲型PRRSV的1株国内变异株——太平株(TP)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学软件预测TP株Nsp 2中可能存在的B细胞线性表位(B-cell lin-ear epitopes BLE)。利用8头猪的PRRSV TP株抗体阳性血清和Peptide-ELISA方法进一步筛选确认,分析其保守性、免疫源性和免疫反应性。结果显示,在预测的27个BLE中有11个可以与50%~100%的抗体阳性血清产生阳性反应,这些BLE在攻毒后15~22 d的血清中便可以检测到对应的抗体,并且一直持续到攻毒后90 d。在筛选出的11个BLE中有9个与已经确定的BLE有不同程度的重叠区域,2个为新发现的BLE,分别为3-KV10(K243TNRATPEEV252)和11-LN11(L43KRYSPPAEGN53)。其中12-PD15(P76ERVRPS-DDWATDED90)和3-KV10(K243TNRATPEEV252)的保守性、免疫源性和免疫反应性都相对较好,是比较理想的血清学阴性标记候选物,对PRRSV标记疫苗的进一步研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病毒分离、PCR和基因测序等方法,从广东某鸭场疑似“白肝病”发病鸭的肝组织样品中分离了1株鸭3型腺病毒,命名为GD2019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fiber基因包含fiber-1和fiber-2两个片段,长度分别为1380、1443 bp。鸭3型腺病毒fiber基因非常保守,GD2019株fiber-1和fiber-2基因与已报道的鸭3型腺病毒同源性均为100%,而与其他禽腺病毒同源性则较低,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鸭瘟病毒VP 26基因克隆和分子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作者实验室已构建的DPV CHv株基因文库重组质粒的DNA测序信息,结合NCBI的ORF Finder和BLAST工具分析得到了编码该病毒VP26蛋白基因(UL35)的ORF,然后采用PCR扩增出了VP26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l8-T载体上,经PCR和酶切鉴定以及进一步的核酸斑点杂交试验证实该基因即为DPV的VP26基因.分子特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大小为354 bp,编码117 aa,包含1个保守结构域,为Herpes_UL35,与小衣壳蛋白家族相关并在Herpes_UL35基因编码蛋白之间高度保守,而且DPV VP26蛋白与GenBank上多种a疱疹病毒同源蛋白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PV在分类地位上归属于Alphaherpesvirus亚科,而且有可能属于新的属.另外,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VP26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密码子偏爱性分析结果显示,编码VP26相同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使用频率有较大的差异,DPV VP26与大肠杆菌、酵母和人的密码子使用偏爱性差异分别有18、19和25个.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PV VP26蛋白的功能和作用机理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PRRSV-CG、YN9、TP、TP-A及SHB株在Marc-145细胞上进行了部分体外生长特性研究。病毒生长曲线分析发现TP-A毒株产生病变速度快且病毒滴度高,其次为YN9、TP、CG和SHB;病毒蚀斑形态学分析发现TP-A和YN9较其余毒株形成的蚀斑大且比较均一,为大蚀斑。综合可见不同的PRRSV分离株体外生长特性具有较大的差异,为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