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6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分子克隆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四川分离株E2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及免疫学活性分析。PK-15细胞培养增殖CSFV四川分离株提取总RNA,运用RT-PCR扩增E2基因,定向克隆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转化E.coli Rosetta-gami-TM(DE3)plysS,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蛋白的免疫学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E2基因,共1119 bp,包含有编码E2蛋白的完整序列,编码373个氨基酸;成功构建了CS-FVE2基因完整阅读框、主要抗原区原核表达载体pET-E2(pe)、pET-mE2(pe);蛋白质电泳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出约45.32、28.49 ku两目的蛋白,而且表达的E2(pe)、mE2(pe)融合蛋白均能被CSFV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良好的免疫学反应活性。因此,本试验成功获得CSFV四川分离株E2基因,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E2(pe)、mE2(pe)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72.
为了构建和筛选良好的猪乙型脑炎和猪细小病毒的核酸疫苗,并提高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用重叠PCR法把PPV VP2和JEV E10连接,再将扩增的IFN-γ连入构建载体pcDNA.VEI使其共同表达.用脂质体将pcDNA.VEI介导入Vero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基因的体外表达.用pcDNA.VEI和不表达IFN-Κ的pcDNAZ.VE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立PBS、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乙型脑炎弱毒疫苗和pcDNA3.1空白质粒免疫对照组.共免疫两次,间隔2周检测免疫指标.结果表明,通过鉴定核酸疫苗的构建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其转染的Vero细胞.该核酸疫苗能够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ELISA结果显示,与pcDNA.VE和阴性对照组进行比较,pcDNA.VEI所诱导产生的两种抗体都较高.pcDNA.VEI组能较稳定的诱导产生T细胞亚群,并检测到CD4+/CD8+比例于首免2周后都高于pcDNA.VE.因此表明该核酸疫苗能产生特异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且是安全的,证明了IFNγ基因具有免疫增强效果,为乙脑和猪细小病毒核酸疫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3.
用1 200 RID、6 000 RID和24 000 RID 3种不同剂量的猪瘟活疫苗单次免疫9头30日龄的断奶仔猪,检测试验猪的抗体消长和疫苗毒核酸在猪体内的存留时间,并用6头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免疫剂量的试验猪其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没有显著差异,免疫后21 d试验猪的猪瘟抗体均成阳性,63 d后至578 d猪瘟抗体阻断率仍然高于85%,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猪瘟疫苗毒核酸在猪血液和扁桃体中的检出时间分别达28 d和42 d;免疫后370 d进行猪瘟强毒攻击后,免疫猪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存活且不带毒.本研究证实,没有其他疫病和母源抗体的仔猪单次接种合理剂量的猪瘟活疫苗就能产生坚强的保护力,提出加强种猪场各种病原监测,淘汰病原阳性种猪,净化种猪群对提高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最终控制猪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酶制剂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已非常普遍,但在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尚存在争议,这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饲粮类型和猪的日龄。有关非淀粉多糖酶在猪麦类–豆粕型饲粮中应用的文献较多,效果较稳定;而非淀粉多糖酶在玉米–豆粕型断奶仔猪饲  相似文献   
75.
采用RT-PCR方法成功扩增了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四川分离株(A/Swine/Sichuan/01/2006)的NS1基因,将其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NS1.将该质粒转化进大肠杆菌RosettaTM,经终浓度为0.5 mmol/L的IPTG诱导表达后,通过SDS-PAGE电泳表明融合的NS1蛋白得到了大量的表达,该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 500.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该蛋白能与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很好的免疫反应原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ELISA方法与几种常见猪群传染病病原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进一步优化应用于临床SIV的检测.  相似文献   
76.
多重PC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技术,它高效、快捷、高度特异、敏感,已经成为诸多实验室的常规诊断技术.由于多重PCR实验设计比单一PCR更为复杂,使得不同研究获得的优化程序不具有通用性,因而大大降低了多重PCR的适用性,限制了多重PCR的运用范围.文章就多重PCR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条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研究和应用多重PCR...  相似文献   
77.
猪瘟伪狂犬病重组病毒SA215(A)疫苗株的构建(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磷酸钙转染系统 ,将伪狂犬病三基因缺失疫苗SA2 15株DNA与PP6 3LacZE2DNA共转染Vero细胞 ,获得SA2 15 (A) 1、SA2 15 (A) 2和SA2 15 (A) 3等 12个重组病毒株。以光生物素标记的HCVE2基因为探针进行初步鉴定后 ,挑选SA2 15 (A) 1株作BamHⅠ酶切和southern转印杂交鉴定 ,结果表明构建是成功的 ,将其命名为SA2 15(A)。直接荧光抗体检测、SDS -PAGE电泳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HCVE2基因在重组病毒内获得表达 ,产生大小约 5 1kd的蛋白。对SA2 15 (A)株进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培养特性观察试验表明该毒株可适应Vero、BHK2 1和鸡胚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 ,但对不同细胞系表现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8.
伪狂犬病毒SN株、SL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琼扩试验检测为伪狂犬病毒 (PRV )阳性的病料 ,采用MDB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获得了两株PRV ,进而经家兔接种和核酸杂交鉴定为PRV阳性 ,将其分别命名为PRVSN株、SL株。  相似文献   
79.
廖小亮  曾智勇  董华佳 《绿色科技》2020,(4):125-127,131
指出了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合理利用能源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现代生活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蓄冷技术能够按需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从宏观上起到“移峰填谷”平衡电网的作用;我国电力系统实行分时计价政策,从微观上可以利用峰谷电价差为用户节省制冷系统的运行费用。8℃相变蓄冷技术兼备了传统水蓄冷和冰蓄冷的优点,具有蓄冷密度大、系统简单的突出优点,是当前蓄冷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前沿方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