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9篇
  4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作者研究了用微波消解法对牛奶样品进行前处理,操作简便,减少了操作带来的误差,再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中铅的含量。该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在0~40 ng/mL,相关系数r=0.9998。牛奶样品添加回收率为90%~95%。该方法准确、可靠,而且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82.
作者采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汞的含量,来探讨测定牛奶中汞的最佳方法。在选定条件下汞的最低检出限为0.06 μg/L,回收率为96%~104%之间,RSD为2.5%。所以本法简单迅速,重现性好,灵敏度、准确度高,适用于牛奶中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83.
耐密玉米杂交种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研究了郑单958和先玉335在山西长治地区生态条件下的种植密度效应,分析了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50万~9.0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3 056.0~13 526.0 kg/hm2,叶面积指数在抽雄至蜡熟期为4.2~6.2,蜡熟至完熟期保持在2.6左右,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67.53%,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为7.2~8.3 g/(m2·d);最佳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穗数7.50万~8.82万穗/hm2、穗粒数524~466粒、千粒重332.0~329.0 g。先玉335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5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3 714.5 kg/hm2,叶面积指数在抽雄至蜡熟期4.0~5.2,蜡熟至完熟保持在2.6左右,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66.42%,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为7.9 g/(m2·d);最佳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穗数7.50万穗/hm2、穗粒数538粒、千粒重339.9 g。  相似文献   
84.
基于PLC的沼气发酵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季节环境温差大,由于温度对沼气发酵有重要影响,提出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沼气发酵控制系统设计,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及控制程序的设计,并对温度采用模糊控制.同时,在系统中加入其它控制参数构成沼气发酵的自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5.
随生鲜乳日益成为人们餐桌的主食,乳制品的品质需要严格监管。本文从生鲜乳中碘含量的检测数据进行综述,旨在对生鲜乳中碘的含量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86.
覆盖作物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中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大豆2∶2型间作模式中以大豆作为覆盖作物,从生物覆盖的角度对玉米根际土壤、田间气候的温湿度变化、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分析,研究间作系统中覆盖作物对主作物所产生的效应。结果表明,在玉米行间种植覆盖作物,土壤含水量在玉米乳熟期比玉米单作平均提高15.1%,10~30 cm土壤温度平均提升1.4℃,田间气温提高1℃。与单作相比,玉米各农艺性状有所改善,产量明显增加,土壤水分利用率最高可达10.5%。覆盖作物对主作物所产生的效应是覆盖、互作、叠加、互补等多种效应的复合表现,对主作物根际土壤及田间气候的温度、湿度具有调节作用,可有效提高光能和土壤水分利用率。通过覆盖作物和主作物间作的有机结合,可达到旱作农业用地与养地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87.
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可降解地膜在晋东南地区玉米生产中的实际意义,从土壤保温性、土壤保水性、玉米生育进程与产量、田间降解等方面对3种地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与不覆膜裸地相比,两种降解地膜能显著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但效果稍逊于普通地膜,两种降解地膜之间差异不显著;地膜覆盖可显著加快玉米生育进程和增加玉米产量,降解地膜使生育期缩短4天,普通地膜使生育期缩短了9天,分别增产9.06%、9.72%、14.54%,普通地膜优于可降解地膜的促进效果,但普通地膜与降解地膜产量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地膜降解方面,2种可降解地膜破裂启动期较为一致,发生于覆膜后约40~50天,可基本满足玉米苗期对温度、水分的需要; 覆膜 90~100天后可降解地膜从土壤表面基本消失。以上结果显示,供试的2种可降解地膜不仅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和经济学效果,其降解特性也基本符合玉米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且较普通地膜既省工省时,并可降低环境污染,所以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晋东南玉米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
玉米新品种长单511特征特性及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单511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自选系11S145为母本,自选系长S 2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普通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株型清秀、熟期适中、高产、稳产、广适、抗病、抗旱抗倒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的玉米新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170015。  相似文献   
89.
为了解我国市售超高温灭菌(UHT)牛奶中微量元素含量及不同品牌间差异,从我国17个城市超市采集了29个国产品牌的96批次UHT牛奶及28个进口品牌的53批次UHT牛奶,分析了1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比较了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UHT牛奶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实验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牛奶中17种微量元素含量,加标回收率为90.9%~109.6%。分析结果表明,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UHT牛奶中元素钒(V)、铬(Cr)、钴(Co)、镍(Ni)、镓(Ga)、银(Ag)、 铊(Tl)、铀(U)检出率分别为2.08%~88.54%和1.89%~92.45%,锰(Mn)、铁(Fe)、铜(Cu)、锌(Zn)、硒(Se)、铷(Rb)、锶(Sr)、铯(Cs)、钡(Ba)检出率均为100.00%;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UHT牛奶中元素Cu、 Zn、Se、Ni和Sr含量差异显著(P<0.05),V、Cr、Mn、 Fe、Co、Ga、Rb、Ag、Cs、Ba、 Tl和U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0.
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利用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 ,广泛收集、系统整理了河西走廊地区内最新的水资源利用、水利化现状、勘探实验及水文气象资料 ,在此基础上采用基流分割法、径流模数法、大气降水入渗法、和水均衡法对河西走廊不同区段的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进行了最新的计算评价。经计算 1 999年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总量为 5 5 8395 .5 5万 m3 /a,其中祁连山 -阿尔金山2 3840 0万 m3 /a,走廊区 2 4 670 2 .74万 m3 /a(已扣除重复量 ) ,北山 -阿拉善中低山区 (包括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 ) 732 92 .81万 m3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